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第2/2页)李爷爷也多了个新爱好。上次书画节,一位退休的老教授送了他一套围棋,黑棋是温润的云子,白棋是细腻的贝壳棋,棋盘是整块的楸木。李爷爷一开始只是觉得棋盘好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学了几天,没想到越学越着迷。每天下午,他都会在老槐树下摆上棋盘,棋盘旁放着一壶热茶,等着邻居们来对弈。有时候没人来,他就自己跟自己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步棋该走这里,不然就被吃了。”林夕把李爷爷下棋的样子画了下来,画里的他眉头微蹙,手里捏着一颗棋子,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慈祥。李爷爷看到这幅画,笑得合不拢嘴,特意把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来客就指着画说:“你看,这是小夕给我画的,把我的‘棋瘾’都画出来了。”
张婶家的院子里也添了新景致。她听乐乐说喜欢向日葵,特意托人从乡下买了向日葵种子,在院子的东南角种了六棵。每天早上,张婶都会提着小水壶给向日葵浇水,还会蹲在旁边观察它们的生长:“今天又长高了一点,再过半个月就能开花了。”林夕路过的时候,总会停下来跟张婶聊几句,顺便把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画进画里——从破土而出的嫩芽,到长出锯齿状的真叶,再到长出粗壮的花茎,每一个阶段都被细致地记录在画纸上。
林夕的创作也有了新方向。她开始画“银杏巷的小人物”系列,把巷里邻居们的日常点滴都画了下来:陈佳佳在杂货店整理货物时,头发被风吹到耳后的模样;李爷爷下棋时,手指轻轻敲击棋盘的瞬间;张婶给向日葵浇水时,弯腰扶着腰的姿态;孩子们在巷里追逐打闹时,衣角飞扬的样子。每幅画下面,她都会写一段简短的小故事,比如《佳佳的故事角》里写着“2025年4月15日,佳佳给三位游客读了书里雪团的故事,游客说,这是他们听过最温暖的猫咪故事”;《李爷爷的围棋》里写着“2025年4月20日,李爷爷和陈老板下棋,下了三个小时,最后以和棋结束,两人约定明天再分胜负”。
晨光把这些画和故事整理成了一本浅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封面上画着一棵小小的银杏树,树下趴着雪团。小册子被放在画室的桌子上,供游客翻阅。很多游客看完,都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宝藏”“看完这本小册子,我也想找个像银杏巷这样温暖的地方住下来”。
苏曼也经常发来消息,跟林夕分享她的写作进展。她的新书《银杏巷的新故事》已经写了一半,里面收录了很多关于巷里新事的内容:乐乐回访时,抱着画不肯撒手的可爱模样;陈佳佳的“故事角”里,游客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的温馨场景;李爷爷学下围棋时,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张婶种向日葵时,小心翼翼的姿态。苏曼在消息里说:“我想通过这些新故事告诉大家,银杏巷的温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流水一样,不断有新的美好汇入,让这份温暖变得越来越厚重。”
这天傍晚,林夕正在画室整理画册,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声,夹杂着年轻的笑声和画板碰撞的声音。她放下画册走出去,只见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背着画板、提着画箱,正往巷里走,带头的是上次来写生的林晓。林晓看到林夕,立刻加快脚步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林姐姐!我们老师说,您的画里有生活的温度,特意让我们来跟您学习一天,您愿意给我们指导吗?”
林夕笑着点头:“当然愿意,我带你们在巷里转一转,给你们讲讲巷里的故事,说不定能给你们带来新灵感。”
学生们跟着林夕在巷里走,林夕一边走一边讲解:“左边是张婶家的院子,里面种了六棵向日葵,再过几天就能开花了;前面是李爷爷家,每天下午他都会在门口下围棋;右边是陈老板的杂货店,门口的‘故事角’是佳佳办的,你们可以去看看……”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画板上快速记录,有的画下了张婶家院子里的向日葵,有的画下了李爷爷家门口的棋盘,还有的画下了杂货店门口的“故事角”,画笔在画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轻快的曲子。
走到老银杏树下,林晓停下脚步,仰着头看着枝繁叶茂的树冠:“林姐姐,这棵老银杏树真的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吗?它看起来好有生命力。”
“是啊,”林夕点点头,伸手拂过树干上粗糙的纹路,“这棵树是清朝末年种的,经历过很多风雨,却一直长得很茂盛。春天的时候,它会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的时候,枝叶浓密,能遮住大半个巷口;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成金黄色,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金毯;冬天的时候,树枝上挂着雪,像开满了白色的花。”
学生们在老银杏树下散开,有的坐在青石板上写生,有的围着佳佳听她讲老银杏树的传说,还有的跟李爷爷请教围棋的规则。佳佳给他们端来酸梅汤,张婶从家里拿来刚蒸好的馒头,李爷爷则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果分给大家。整个巷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被拉长的温暖画卷。
天黑的时候,学生们要离开了。他们把自己画的速写小心翼翼地叠好,送给林夕:“林姐姐,这是我们今天画的速写,虽然画得不好,但都是我们对银杏巷的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林夕接过速写,一张张翻看——有的画的是老银杏树的局部,有的画的是“故事角”的小桌子,还有的画的是雪团趴在地上的模样。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真诚和热情。“谢谢你们,这些速写我会好好珍藏的。”她轻声说,心里满是感动。
林晓依依不舍地说:“林姐姐,下次我们还要来,跟您学更多画画的技巧,也想听听银杏巷更多的故事。”
“随时欢迎,”林夕笑着挥手,“银杏巷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送走学生们,林夕回到画室时,晨光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简单的两菜一汤——番茄炒蛋、清炒西兰花,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热气腾腾地摆在桌子上。雪团趴在桌子旁,眼巴巴地看着林夕,尾巴时不时晃一下,像是在提醒她别忘了给自己喂猫粮。
“今天累坏了吧?”晨光给林夕盛了一碗冬瓜丸子汤,汤里的丸子是用新鲜的猪肉做的,咬一口满是肉香,“学生们都很有热情,跟你刚学画画的时候一模一样。”
林夕喝了口汤,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是啊,看到他们,我就想起我刚学画画的时候。那时候,我也像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艺术充满热爱,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值得被画下来。”
晨光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温热的温度:“以后会有更多人来银杏巷,会有更多人喜欢这里的故事,喜欢你的画。我们会一起把这里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的生活里也藏着这么多美好。”
林夕点点头,转头看向窗外。巷里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映在墙上,像撒了一把星星。张婶家的院子里,向日葵在夜色里安静地站着,叶片上还沾着傍晚的露水;李爷爷家的灯还亮着,大概还在跟谁复盘今天的棋局;陈老板的杂货店已经关了门,门板上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明日见”,字迹是佳佳写的,娟秀又有力。
她忽然觉得,银杏巷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着温暖的故事,每一个字都藏着生活的美好。而她和晨光,还有巷里的邻居们,都是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