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奶瓶旁的烟火
江城穿越之奶瓶旁的烟火 (第2/2页)中午回家,我先给小宇喂辅食。他坐在婴儿椅上,小手乱挥,把米糊吐得我满身都是,白色的米糊沾在灰色家居服上,格外显眼。我换了件干净的衣服,刚收拾好辅食碗,又发现乐乐的校服没洗,明天要穿,只能抱着小宇在洗衣机旁忙碌。小宇这时又开始哭闹,伸着胳膊要抱,我只能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手按洗衣机按钮,腰越来越疼,像要断了一样,却不敢停下——晚上还要去超市买尿不湿,家里只剩最后1片了。
下午1点,我带着小宇去社区医院打疫苗。排队时,小宇突然发烧,小脸通红,额头滚烫,我抱着他跑去找医生,怀里的妈咪包掉在地上,尿不湿、湿巾撒了一地。医生摸了摸小宇的额头,说“烧到38.5℃,需要留院观察,先做个血常规”。我赶紧给丈夫打电话,他却在开会:“我这边走不开,重要客户在,你先处理,有事晚点说”,说完就挂了电话。
我看着怀里烧得迷糊的小宇,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时乐乐发来消息:“妈妈,今天有手工课,我忘带材料了,老师说没材料不能做,要批评我”。我只能拜托护士帮忙看会儿小宇,自己拎着手工材料往学校跑,来回跑了3公里,鞋子磨得脚底板发疼,却还是赶在手工课开始前把材料送到乐乐手里。她接过材料,小声说“谢谢妈妈”,眼里满是委屈,我心里发酸,却只能摸了摸她的头:“乖,好好上课,妈妈晚上接你”。
晚上辅导乐乐写数学作业,她却总走神,手里攥着画笔在草稿纸上画画:“妈妈,你陪我玩会儿吧,弟弟睡了,你都没陪我玩过”。我看着她画的小人——一个妈妈抱着弟弟,旁边的小女孩孤零零地站着,心里像被针扎。刚想答应,小宇又哭了起来,我只能把乐乐的作业本放在一边,跑去哄小宇,给他换尿不湿、喂水,折腾了半小时才哄睡。
回头却看见乐乐趴在桌上哭,肩膀一抽一抽的:“妈妈不爱我了,只爱弟弟,你以前都会陪我写作业的”,说完就跑回房间关上门。我蹲在乐乐的房门口,听见她小声哭,自己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我不是不爱她,是真的分身乏术,每天被家务和俩娃追着跑,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深夜11点,我开始收拾家务。客厅里散落着乐乐的画笔、小宇的玩具,地上还有打翻的牛奶渍,我拿着抹布一点点擦,腰越来越疼,却不敢停下。这时听见丈夫在书房和朋友打电话:“我老婆在家带娃,不用上班,挺轻松的,每天就做做饭、看看孩子”。
我攥着抹布的手顿住,指节发白——今天洗了10件衣服、做了5顿饭、哄了小宇8次、跑了3公里送材料,现在还要收拾家务,却被说“轻松”。走进乐乐的房间,想看看她有没有踢被子,却发现她的枕头下放着张画:画里有个妈妈,一边抱着弟弟,一边给她讲故事,旁边用彩笔写着“我希望妈妈不用这么累,妈妈笑起来最好看”。
我摸着画,眼泪掉在画纸上,心里却暖烘烘的——至少孩子懂我,再难也值得。凌晨1点,我终于躺在床上,却不敢睡得太沉,怕小宇又哭闹。手机弹出社区群消息,有邻居说“全职妈妈没价值,靠老公养,在家享清福”,我却想起今天乐乐说“妈妈做的鸡蛋最好吃”,小宇对着我笑,伸出小手要我抱,这些瞬间,比任何“价值”都重要。
我摸向床头的护手霜,挤出最后一点涂在粗糙的手上,心里想着:明天要给乐乐做她爱吃的红烧肉,给小宇买新的玩具车,还要给自己留10分钟,看看那张旧照片——哪怕只有10分钟,也想做回“苏晓”,而不只是“妈妈”“妻子”。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乐乐的画贴在床头,旁边放着小宇的奶瓶,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温柔地洒在上面,像给这个疲惫的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操持的不只是家务,是用爱筑起的家庭避风港,是让俩娃有热饭吃、有干净衣服穿的安心,哪怕被误解、被忽略,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不能停下脚步。
三、奶瓶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奶粉香。我摸向腰腹,没有熬夜的酸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群里的消息:“苏晓火了!有人拍了她带俩娃的日常——送乐乐上学、带小宇看病、深夜收拾家务,现在大家都在夸她‘最伟大的妈妈’,她丈夫也请假在家帮忙,还带她买了新的护手霜和连衣裙!”
跑到小区游乐场,看见苏晓穿着件新的白色连衣裙,和旧照片上的样子很像,手里牵着乐乐,怀里抱着小宇,丈夫拎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乐乐的手工材料和小宇的玩具车。乐乐举着幅新画,笑着说“妈妈,你看,这是我们全家去公园玩的画,爸爸说周末带我们去”。小宇在苏晓怀里咯咯笑,伸手去抓乐乐的画笔,一家人笑得很开心。
邻居们也围过来,之前说“全职妈妈轻松”的阿姨递过来袋水果:“苏晓,以前是我不懂,不知道你这么辛苦,你真是个好妈妈”。苏晓笑着摇摇头:“谢谢大家,都是应该的,现在我老公也会帮忙,轻松多了”。丈夫摸着她的手,语气愧疚:“以前我总觉得你在家很轻松,没帮你分担,以后我会多陪你们,不让你一个人辛苦”。
“小伙子,发传单呢?”苏晓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手上涂着新的护手霜,不再粗糙,眼里满是光彩,像旧照片里那样耀眼。“我老公给我报了个手工班,”她指着乐乐手里的画,“以后每周我有两小时自己的时间,做喜欢的手工,也能陪乐乐一起玩”。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一家人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苏晓奶瓶里的秘密——那些沾着奶渍的衣服、深夜的哭声、疲惫的捶腰,不是“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家人的爱,融进了每一顿饭、每一次哄睡里,把对家庭的责任,藏在了每一片尿布、每一页作业里。就像那支快用完的护手霜,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自己的温柔;就像乐乐的画,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明天我还要来给苏晓送些新的传单,她昨天说“想在小区组织个‘妈妈互助群’,让全职妈妈们互相帮忙,分享育儿经验,也能偶尔给自己放个假”。顺便问问她,周末带全家去公园时,乐乐有没有像画里那样放风筝,小宇有没有开心地追着蝴蝶跑,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轻松笑出来的妈妈,看着孩子们玩耍时的笑声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