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255章 羡慕

第255章 羡慕

第255章 羡慕 (第1/2页)

“李同志,心里有大致方向了吗?”郑彦博见他半天没吭声,又开口问了一句。
  
  李哲这才回过神,连忙点头:“郑师傅,我想先看看书画和陶瓷器一类的。”
  
  郑彦博应了声“好”,起身领着两人穿过偏厅——偏厅墙上挂着几幅没装裱的字画,地上还堆着几个木箱子——来到正厅西侧的书画展区。
  
  这里的展柜都装着透明玻璃,灯光柔和地洒在一幅幅卷轴上,墨迹和色彩看得清清楚楚。
  
  郑彦博走到第一个展柜前,指着一幅浅绛彩山水图:“这幅是周元亮先生的《江州渔猎图》,他很擅长笔墨技法,你看这山石的皴法,还有水面的波纹,都透着股雅致劲儿,是他四十年代的作品。
  
  现在要价两千二百块,周先生在京津书画圈有点名气,算是稳当的藏品。”
  
  李哲凑到玻璃前仔细瞅,画面中山水渔隐的意境确实不错,可他上辈子在鉴宝节目里,压根没听过周元亮的名字,心里立刻有了判断——宁可漏过不能错买!
  
  他轻轻“嗯”了一声,没再多说。
  
  接着,郑彦博又带他走到另一个展柜,指着一幅花鸟图:“这是王雪涛的学生孙其峰的《山雀图》,孙先生擅长画花鸟,你看这牡丹的花瓣层次,还有麻雀的神态,都特别生动,是他六十年代的精品。
  
  现在要价两千五百块,孙先生的画现在就有不少人喜欢。”
  
  李哲依旧认真看着,还是没什么印象。
  
  随后,几人转到陶瓷器展区。
  
  郑彦博从展柜里取出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罐,小心地放在铺着绒布的桌子上:“这是清代光绪年间的民窑青花罐,你看这青花发色,浓淡适中,缠枝莲纹的线条也很流畅,就是罐口有个小磕皮——
  
  你看这儿,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所以要价一千八百块。
  
  光绪民窑精品存世量不算多,往后翻个两三倍很稳妥。”
  
  李哲接过他递来的放大镜,蹲在桌边看了看罐口的磕皮,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价格低,涨幅也不够。
  
  之后,郑彦博又介绍了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碗,要价一千三百块,清代道光年间的青花盘,要价一千块。
  
  这些藏品都不算出名,李哲对它们毫无印象,心里清楚这些藏品后续升值潜力都不大,全程只是默默观察,没流露出任何兴趣。
  
  一旁的洪三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等郑彦博介绍完,赶紧拉着他走到一边,压低声音说:“表哥,李哲老弟手里有不少外汇券,他眼光高,想找些价值更高、未来能暴涨的收藏品,刚才这些他都没瞧上,本来还想着待会儿去友谊商店碰碰运气呢。”
  
  郑彦博一听“外汇券”,眼睛瞬间亮了,连忙转过身看向李哲,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李同志,其实荣宝斋还有内柜,里面藏着不少珍贵藏品,一般只卖给国内高级干部、特殊人士,或者外国友人,有外汇券也可以购买。
  
  刚才给你看的,都是普通展区的藏品,内柜的藏品才是真正有大潜力的。”
  
  李哲一听“内柜”,顿时来了精神,往前凑了半步:“郑师傅,内柜里有哪些藏品?”
  
  郑彦博领着两人走到偏厅最里面的一个红木柜子前——那柜子看着就年头不短,柜门上还雕着缠枝莲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铜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缓缓拉开柜门。
  
  柜子里铺着深红色的绒布,整齐地摆放着几件藏品。
  
  郑彦博先取出一幅卷轴,两只手小心地展开,生怕给弄坏了:“这幅是齐白石的《墨虾图》,你看这虾的形态,虾身的通透感,还有虾须的灵动,都是齐白石的典型风格,是他晚年的作品。
  
  现在要价八万六千外汇券,齐白石的画不用多说,往后几十年,价格肯定会稳步上升。”
  
  李哲凑过去,眼睛紧紧盯着画中的虾,齐白石的画作自然不用多说,只要是精品画作绝对价值连城。
  
  可兴奋过后,他又有些担心,他不懂书画鉴定,担心买到假货。
  
  郑彦博收好墨虾图,弯腰取出另一幅卷轴。他手上动作比刚才还轻,像是怕碰疼了什么宝贝,一点点把绢布展开时。“你再瞧瞧这个——”
  
  他声音里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张大千四十年代画的《青城山水图》,是他从敦煌临摹回来的作品,价值九万二千外汇券。”
  
  李哲凑过去看,只见画里的山峦是透亮的青绿,岩壁泛着赭石的暖调,山脚那座寺庙的院墙更是明黄得晃眼,颜色浓得像要滴下来,却又层层迭迭透着劲。
  
  “你仔细看这色彩。”郑彦博用指腹轻轻蹭了蹭画边,“张大千在敦煌待了三年,天天对着那些老壁画临摹,回来后画风全变了。他最会用这种艳色,却一点不扎眼,你看这山水,又厚重又灵,像是能走进去似的。”
  
  他顿了顿,又指着画脚那行题跋:“你看这字的笔锋,还有这印章的印泥色,都是那会儿的老样子。”
  
  李哲的目光还黏在那片明黄院墙上,心里早亮堂了——上辈子虽没见过这幅《青城山水图》,但鉴宝节目里专门说过,张大千从敦煌回来那段时间的画,因为掺了壁画的技法,往后升值的空间大得很。
  
  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作品收藏价值极高,但仿品也不少,李哲有些担忧道:“郑师傅,这画看着是不错,可我不懂鉴定……”
  
  郑彦博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我这内柜的东西,都是荣宝斋从老藏家手里收的真货,平时主要给高级干部和外国友人看的,谁敢弄假货?你要是不放心,随便找国内的鉴定专家看都没问题。”
  
  李哲看着张大千的《青城山水图》,心里更满意了,可对假货的担忧还是没完全消除,眉头依旧没舒展开。
  
  郑彦博看出了他的顾虑,接着说:“李同志,要是你还担心,这样——我们荣宝斋可以请几位国内知名的鉴定大师,比如徐邦达或启功先生,让他们来给您做鉴定,鉴定费由荣宝斋承担,你看怎么样?”
  
  这两位的大名,李哲经常在鉴宝节目中听到,都是书画鉴定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行业地位和专业权威性被广泛认可。
  
  如果没有荣宝斋的关系,估计他想见都未必见得到,“这两位先生能出鉴定书吗?”
  
  郑彦博想了想,答道:“可以,但两位先生都是国家级鉴定核心成员,公务和学术任务繁重,具体哪一位能来和到场时间都无法确定。”
  
  李哲心里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连忙点头,声音都比刚才亮了点:“郑师傅,那就麻烦您了。”
  
  ……
  
  万安镇大营村。
  
  下午三点多,李家新宅基地上干的热火朝天。打桩机“咚咚”地敲着地,钢筋碰得“叮当”响,工人们扯着嗓子喊号子,乱哄哄的。
  
  新房从3月21号开工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天了。原先平平整整的地面上,两层小别墅的架子立起来了。
  
  一层的墙砌到四米高,砖摆得齐整,水泥缝填得满当当;二层的柱子刚浇完,露着顶上的钢筋头。
  
  院子的边儿也显出来了,外围拦着圈临时的破板子,上面用红漆刷了“注意安全”,字写得歪歪扭扭。
  
  工人们各干各的,有的扛着钢筋在架子里钻来钻去,有的拿着抹子把墙抹得溜平,还有的搭脚手架,个个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衬衫都湿透了,可手里的活儿没停,嘴里还时不时唠两句家常。
  
  老李蹲在工地边上,瞅着那快成型的房子,嘴角就没放下来过。
  
  他从裤兜里摸出包烟,抽出一根递给旁边的施工队头头刘金亮,笑着说:“刘师傅,受累了啊。”
  
  “应该的。”刘金亮接了烟,老李赶紧摸出打火机,“咔嗒”打着凑过去。
  
  刘金亮吸了一口,烟圈慢悠悠飘出来,眉头皱了皱:“李哥,有件事我得给您说一声,今年这水泥价跟坐过山车似的,最近又涨了,比咱们当初算的得多出不少钱,可能盖房的成本还会增加……”
  
  老李脸上的笑淡了点,点点头:“水泥涨价这事儿,谁也没料到。钱的事你放心,绝不能耽误干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