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零八章 诸子不在的时代

第二百零八章 诸子不在的时代

第二百零八章 诸子不在的时代 (第2/2页)

秦军在边关布有重兵,而六国旧地却没有多少兵马。
  
  可即便如此,有着函谷关与潼关为倚仗的关中,似乎并不担心六国旧地的人反复。
  
  张良问道:“你见过公子扶苏吗?”
  
  矩回忆着道:“我小时候见过公子扶苏,那时候我父亲还在修潼关城。”
  
  “当初你们家建设了潼关城?”
  
  “是啊,那时候公子扶苏就住在潼关城外。”
  
  “住在潼关城外?”
  
  张良继续追问着。
  
  矩耐心地讲着当初修建潼关城之事。
  
  张良才知道当年的咸阳桥,潼关城以及渭南的河渠都是公子扶苏亲自负责建设而成的。
  
  那时候的公子扶苏还是少年,就已开始建设关中了,至今已十余年了。
  
  以前关于公子扶苏的事,张良总是听说,不过现在有矩的讲述,张良也就知道了当初的公子扶苏是什么样的人。
  
  似乎,张良找不到有关公子扶苏不好的事。
  
  这位公子年少至今,都是一个很好的人,甚至好得有些不可理喻了,就像是天下同龄人的榜样。
  
  这个榜样也是极其好的,只要天下人心中有这么一个榜样,人们就会去学去模仿,乃至成为这样的人。
  
  归根究底,若真要将这种人归类为一个词,那就是品德。
  
  张良所想的千言万语,就是这两个字,那就是品德。
  
  公子希望世人能够重品德,就与叔孙通一起教出了这样的学子。
  
  秦一统了六国,皇帝命丞相李斯废除各个封国,并且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在东巡之后拆了泰山的宗法神祀,强行推行秦律废除各地宗族宗法。
  
  并且丞相李斯的迁民之策,无不在分化以及抹杀六国旧民的烙印,让天下人都成为秦人。
  
  在这个过程中,李斯这位严酷的丞相抹杀了很多宗法与习俗,也抹杀了各地本有的习俗,文字,甚至是祭祀方式。
  
  这个过程是残酷的,残酷到挖断了旧六国的根基。
  
  以及秦法与齐鲁博士之间的对抗。
  
  当战乱烧毁了诸子百家的典籍,稷下学宫的辩论之声都已消失了,天下的文字都要归于一统。
  
  儒,墨,道,阴阳家,纵横家……诸如此类诸子百家传人,还剩几何。
  
  就连荀子也过世之后,其实这些传人真的不多了,即便是有张良也觉得这不过是有些人在自诩而已。
  
  这天下就像是从一个诸子百家兴盛的年代走到了一个诸子凋零的年代。
  
  也就是丞相李斯将天下的百家典籍像是犁地一般的,犁了一遍之后。
  
  公子扶苏走到了世人的面前,他拿出了一种叫纸张的宝贝,将其制成一卷卷书,而后教给天下的孩子。
  
  就这样,公子扶苏承接了皇帝书同文之后,再一次将书同文提到了另一个高度,用支教的方式,将教书这种事也握在秦廷的手中。
  
  往后的六国诸多历史,也就只能存在一个个故事中,以后的人们知道有列国春秋,但他们读的都是秦人的书。
  
  诸子百家之后,人们还能信什么呢?
  
  或许就只能信公子扶苏。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渭南人们在每年的丰收时节,都会在公子扶苏的故居献上一碗粮食,以表他们的报恩。
  
  这样的人,早已成了一种新的烙印。
  
  承接了战火焚烧稷下学宫之后,在满是灰烬的土地上又长出新芽,这新芽带给了人们新的书籍,新的品德与精神。
  
  一个国家是需要品德的,没有品德的国家就会丧乱。
  
  而这个品德就是公子扶苏倡导的敬业,尽责,脚踏实地,坚毅与智慧,以及时代使命。
  
  张良听矩讲完以前的事情,也想了很多。
  
  公子用这些品德做成了种子,在六国以及关中的文学荒漠播下一颗颗的种子,这些种子会长成一片树林,让这个诸子百家衰败的时代再一次新生。
  
  亲自参与支教后,张良才知道支教的过程很漫长。
  
  可能丞相李斯的书同文只是一道政令或者杀一群六国旧贵族就可以了,但公子扶苏的支教则不是,这是一个积年累月,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
  
  甚至在公子扶苏这一代看不到成效,要等下一代人才能让种子长成一颗颗树。
  
  张良不知道,公子扶苏为何坚持,可能这位公子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因此需要这么做。
  
  矩就是一个渭南最先教出来的一批孩子,他应该可以说是公子扶苏的弟子。
  
  在这些天的接触中,张良觉得矩这个孩子很好,行事有章法而且贵在好学,并且善于变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