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诸子不在的时代
第二百零八章 诸子不在的时代 (第1/2页)张良在蜀中已有一年多了,却也想不明白今年的春天公子扶苏为何要去东郡抓拿自己,恰好还在东郡落下一颗陨星。
世人也不知道那陨星长什么样,传闻中它就在咸阳宫中。
矩又提了提他的包袱,望着这座县城。
江原县依靠岷水而建,这里的田地广阔,房屋村落林立,看着倒是与关中的屋子不一样。
关中的房屋村落也是连成片的,但一眼看过去是黑乎乎的。
蜀中的房屋都是用竹子搭建起来,只有少数的用石头与泥砌成。
竹屋看着就很别致。
张良正要再说什么,注意到矩正在看着屋子,便道:“蜀中别的不多,就是竹子多。”
矩道:“这里真漂亮。”
江原县给人一种极其舒服的松弛感,这里的人们也都是三五成群自在地在这个农忙时节忙碌着。
田地里的稻子也在这个立秋时节长的刚有半人高。
这里当然是美丽的,与关中的勤劳且忙碌相比,蜀中的人们怡然自得。
何况身在蜀中,外面就是八百里的巴蜀大山。
巴蜀大山将外面的纷争与恩怨都隔绝在外,往来这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年间除了往来的秦军与官吏,其实也见不到什么其他的陌生面孔。
张良领着矩走入一间竹屋,又推开了凑上来的硕大熊猫。
熊猫见自己被推开了,扭动着肥硕的身子,脚步缓慢且慵懒回到了竹笋堆中,继续睡。
矩看到这头熊很是惊疑。
张良道:“它吃竹子,不吃人。”
矩疑惑道:“这是先生养的?”
“不是我养的。”张良站在原地,看着这头重新睡下的熊猫感慨道:“当初我刚来到蜀中,这头熊就闯入了我家,几次没有驱赶它,便住在了这里。”
矩走上前,观察它一番,这熊只顾着睡,似乎连动一下都不肯。
收回目光之后,矩跟着张良走入了屋内。
简单的收拾了一间屋子,张良道:“你就暂且住在这里,明天跟着我去支教。”
矩又笑着道:“谢过夫子。”
蜀中的夏季闷热且多雨,到了傍晚时分雷声响个不停,这片巴蜀大山又被淹没在了雨幕中。
平静的生活过了几天,下雨的时候,熊猫就躲入了竹屋中,这头熊坐在屋檐下,就呆呆地看着雨天。
张良坐在竹屋的屋檐下,端着木碗吃着冒着热气的稻米饭,三两块腊肉就够一顿饭了。
矩也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在这场大雨下,好似整片天地都宁静了。
张良吃着稻米饭,想到了矩是一个很纯真的人,一边吃着一边思索,回想着矩的来历与经历。
这位支教夫子虽说是从河西走廊的军中来的,但他的模样就是不谙世事的少年人。
这样的人,不像是秦军的眼线,更不可能是秦军安插而来的。
矩的心性就像个在长辈保护下长大的孩子。
这几天,张良不动声色的几次询问下,发现这个孩子确实不是秦军派来的眼线,那么自己这个支教夫子的身份还是安全的。
矩是真的将自己当作大哥,并且很听话。
但张良想着先前竟然有那样的心思去揣测他,未免有些羞愧。
看来远在三川郡的王馀还在保护着自己。
张良将余下的腊肉都分给了矩,又道:“蜀中不仅竹子多,盐也多,人们腌的腊肉也多,你多吃些。”
“谢韩大哥。”
张良笑着走入了竹屋。
矩吃着腊肉吃着稻米饭,他又道:“这里真好,真宁静呀。”
“河西走廊不好吗?”
张良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矩回道:“河西走廊也好,可河西走廊往来多是兵马与商贾,现在河西走廊的商贾比以前更多了,陈平大哥在章邯大哥来河西走廊之前,那里从未这样繁荣过。”
张良一边在纸张上写着字,又问道:“陈平大哥?”
“还有娄敬大哥,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只是问了一句话,矩就来了兴致,他开始说起了河西走廊的事。
张良知道秦在河西走廊布置了重兵,也知道河西走廊的大军就由一个叫章邯的大将军带着兵。
但却是第一次听到陈平与娄敬的名字。
矩向张良讲述着河西走廊这两年的事,也说起了章邯将军在马鬃山错失抓冒顿的最好时机。
不过,他说得最多的还是娄敬与陈平。
从他的话语中,张良也就知道了如今的河西走廊是什么情形。
矩最崇拜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公子扶苏,一个是章邯大将军,另外两个就是娄敬大哥与陈平大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