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商界领袖
第319章 商界领袖 (第1/2页)11月中旬,淞沪抗战结束,也意味着沪市沦陷。
到了月底,平安银行的叶熙明、张树年来到香港,向陈光良做工作汇报。
虽然说,陈光良一直有通过电话、电报听取沪市的工作汇报,也发出指令;但很显然,这些高层定期来港汇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在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办公室里,两人向陈光良汇报起来。
“自从10月份后,租界基本已经是人满为患,物业租赁的广告都不再看到有,租金也是异常的昂贵;像香格里拉饭店的客房,基本每天都是爆满.”
“淞沪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工厂开始迁往租界,凡是需要进口的物资更是一天一个价”
“新丰纺织那边也是异常的繁忙,现在是棉花便宜,棉纱和棉布昂贵”
“保守估计,今年新丰纺织的盈利会有550万左右(含炒棉纱盈利的250万),明年的盈利会更加突出.”
一个接一个‘好消息’袭来,平安银行赚大钱是必然的趋势。
而陈光良的心里预期,也是在1940年左右,平安银行和新丰纺织的总资产能达到3000万,当然这里的3000万是指现在的法币价值。(目前1法币等于29美分,等于12便士)
差不多要涨两倍,也就是900万美元以上,才对得起陈光良的布局。
陈光良说道:“我虽然在香港,也知道租界接下来的走势,明年工厂一定是成倍的增加,毕竟回报率高;地产更不要说了,那是决定的好投资。棉花便宜,纺织品涨一倍也不希奇,机械设备翻倍也正常,物资等也是如此。”
叶熙明佩服的说道:“您神机妙算,投资新丰纺织简直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
这时候,张树年说道:“老板,还有一件事,大家想问你——平安银行的利润,要不要转移至香港?”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一个居安思危的问题,也很重要。鉴于平安银行的投资发展非常的好,你们此次回沪后,主持平安银行从‘沪市众业公所’,购入大量的洋资企业股票,包括会德丰、永安纱厂、国际信托公司(地产)、英楂华投资这些股票,我们可以是以平安银行明年的部分利润,来提前投资,预防贬值,暂定300万法币。”
众业公所上市的外商企业股票,是以7种不同的币种发行的,这些按不同币种发行的股票中,以银两建制的种类最多,达58种,总金额1亿零6百余万两;其次是以法币建制的股票,达25种,总金额1亿元左右;英镑建制的16种,680余万镑;港币建制的有汇丰银行和香上饭店2种,2900万港币.
投资这些股票,是预防货币贬值的最佳策略。
而且陈光良知道这一波外商股票,在1940年四五月份达到巅峰,有的升值数十倍,至少也是升值数倍。
这里面除了法币会在这期间,贬值不少外,还有两个重大原因:
第一,孤岛时期的沪市,投机风气越演越烈;
第二,1939年欧战开始,海外大概有数亿美金的财富流入沪市,租界成为避险的地方。
而犹太和西方商人们,也趁着那一波高峰,趁机套现大量的股票,卷走华夏上亿的财富。
既然如此,陈光良认为——反正也是便宜人家,还不如便宜他。
叶熙明说道:“这个时候投资股票,会不会有些风险?”
陈光良笑道:“放心去做,我一向是抄底,可没有失败过。”
“好的”
随后,陈光良说道:“明年(1938)初,平安银行再兑换200万法币的美元(约60万),准备存入美国本土的大通银行。”
“好的,我们回去便准备。”
今年(1937),新丰纺织已经分红300万,年底还能分红100万,相当于平安银行获得了200万的分红。
事实上,平安银行手握很多‘赚钱’的产业,包括沪市的地产、纺织设备,以及重庆的物业、香港的投资,全部都升值不少。
这一波别说900万美金,就是平安银行自身都会资产飙升至900万美金,还不算新丰纺织给陈光良个人的分红那一部分。
而且,陈光良不打算‘偿还新丰银行450万的剩余借贷’,理由太简单了,法币要贬值,再过五年后,陈光良个人轻而易举的偿还这笔债务。
相当于,平安银行和陈光良个人在用储户的资金,去投资各种‘升值’的资产;但储户的资金,却在疯狂的贬值。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要在1941年前,将‘自有资产’转变成香江的地产,以及黄金、美元并存进纽约和伦敦(纽约为大部分)。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中环的告罗士打酒店,也就是后来的文华酒店前身。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沪市来港避难的权势和富人的聚集地,陈光良的前来,甚至都已经引来一些人的瞩目。
随后,陈光良看见杜月笙穿着长褂,便迎了上前。
“杜先生,很长时间不见,没想到我们在香港倒是见上面了!”
杜月笙马上笑着说道:“我是在香港避难的,但听说你在香港生意做的很大,俨然已经是这边的地主了,这不我稍作安定,就来约你见面。”
陈光良连忙说道:“是我该主动拜访你才对,你怎么也是我的长辈!”
杜维藩、严人芸夫妇,此时还没有到香港。
杜月笙马上就说道:“维藩、人芸夫妇已经在路上,我叫他们一到沪市,就来拜访你们。”
“你客气”
事实上,严人美一直有和在严人芸联络,也催促妹妹尽快来香港。不过严人芸毕竟嫁人了,主要还是以杜家的安排为主。
随后,两人落座,四周还有两人的保镖,杜月笙随时也带着两个保镖,一看也是高手。
坐下来后,陈光良还开玩笑说道:“这沪市离了杜先生,听说都已经乱成一团,听说法租界还臭烘烘的。”
杜月笙回道:“你这是报纸上看的新闻吧,不过你倒是说对了,至少日本人现在不敢向我杜门复仇。”
法租界臭烘烘的,这是真的,缘由是:
杜月笙离开上海后,一些小流氓就没了约束,抢劫、盗窃、杀人案频频发生,小帮小派不断进行火拼,搅得沪人都不得安宁,甚至一个小帮派的纷争竟然搞得法租界居民都想逃离上海。
原来在上海租界内没有化粪池,所以居民的排泄物都要粪夫们用担子挑走,这项工作虽然比较脏,但在底层眼里却是个好职业。
粪夫们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份来自居民的清洁费,一份可以把粪当肥料卖出去换钱,于是,底层许多人都眼红这个行当,争抢着当粪夫,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帮派,最厉害的那个人就成了“粪头脑”,也就是粪帮帮主。
帮主当然既要从中牟利,也要负责维持秩序,法租界的“粪头脑”叫范开泰,在他死后,他老婆史金秀接管了粪帮,成为上海滩第一位女白相人,也深得杜月笙的赏识,所以,她的地位很稳固。
但在杜离开上海时,金秀突然病逝,粪帮帮主之位又传到了她的儿子小范身上,但小范是个纨绔子弟,以前靠杜月笙撑着,没人敢抢他的饭碗,杜离开上海后,小范就搞不定了,全体粪夫起来闹事,粪帮一下分成几个小团体,武力争抢帮主之位,而小范也就靠边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