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香江基地
第318章 香江基地 (第1/2页)陈光良在香港算是比较低调,没有参与什么政Z活动,以一个纯粹的商人在香港活动。
理由很简单,他知道这个时期的‘英美’实际上是有些‘倾向日本’,如果他在香港从事政Z活动,说不定哪天就被驱逐,或者列为监视对象。
而陈光良在香港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平安银行(香港)、新丰纺织(香港)、长江地产、维他奶等企业。
像包括‘时代影业’、《东方日报》这两家企业,他基本都参与不多。特别是《东方日报》,他更加不参与其中的活动。
当然,陈光良和这两家企业的联系,还是有的。
特别是时代影业,虽然总经理已经是庄铸九,但陈光良还担任着董事长一职,控制着较大的股权。
10月份,华夏军队在淞沪战场不利,外国的援助也开始减少;直到八佰壮士的出现,国际援助再次多了起来。
这一天,陈光良在‘时代影业’二厂(北角名园山)召开了时代影业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总经理庄铸九、协理兼制片经理陆涵章及各导演编剧等,悉数到场。
此次时代影业提前卖出了华界的制片厂和电影院,避免了最大的损失,甚至当初购入凤凰影业的债务,也基本能偿还清楚。
而时代影业目前的总资产,也超过500万,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电影之王’。资产主要集中在香港(两家庞大的制片厂,及数家电影院),以及在南洋也拥有一定的戏院,当然租界的电影院也是重资产。
“当前,我们有两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租界,我认为租界的电影院将迎来火爆,不过租界上映的电影只能是商业电影,涉及抗战之类的,必然会遭到租界的封杀;第二个市场是香港和东南亚,这些市场我希望有一定的抗战题材电影,特别是东南亚的需求大。”
经过此次的‘动迁’,大家对陈光良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时代影业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反倒是明星、联华等电影公司遭到毁灭打击。
至此,如今也就邵氏的天一,勉强能和时代影业过过招,也只是勉强。
陆涵章说道:“抗战电影,从7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在拍摄,是以凤凰电影的命运拍摄的,如今已经有两部完成,这些电影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但香港这边管制也有些严格。另外,目前时代影业各方面是兵强马壮,一年拍摄的电影数量可以很多。”
一年二十部电影,都是轻轻松松,毕竟两个大制片基地,特别是二厂的设备各方面都非常的好。
庄铸九说道:“只是我们在东南亚和香港的戏院,一共就32家,远低于天一的规模,要不要趁机扩张一波。”
邵氏的天一,在东南亚和香港,怕是有一百多家戏院。当然,很多恐怕属于乡村戏院,投资一两万元居多。
陈光良便说道:“可以投资,但投资比例不能太重,以建筑成本低、动作迅速的模式去投资;或许三四年,日本还会侵略东南亚,毕竟日本在亚洲太过强大。”
此话一出,大家心惊胆战。
有人甚至问道:“陈先生,这场战争会胜利嘛?”
今年10月,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悲观的想法,甚至之后的日子,也是这种思想泛滥,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走狗。
另外一方面,据后世史料记载,抗战的形势让华夏统帅都时常一个人大喊大叫,显然压力巨大。
唯有陈光良自信的说道:“中华民族绝不会失败,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如果一个国家都不存在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电影工作者要坚定信念,拍出更好的作品,让所有人都通过银幕,坚定信心。所以,我准备马上启动拍摄《八佰》,以四行仓库事件为原型,资料《东方日报》那边有比较完善的,我希望凤凰影业能拍出一个好作品,动作要快,制作要精良,这是我的要求。”
“好”
四行仓库不仅仅是八佰将士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更是让世界人民看到华夏抵抗的决心,原本差不多大量减少的援助,也因为这次事件,欧洲很多小国(比利时、捷克)的兵工厂,开始源源不断的卖给华夏武器,英法美苏的援助也开始增加。
凤凰影业如果拍摄《八佰》电影,去东南亚上映,那么海外华侨对抗战的信心、捐助都会大大增加,这就是电影工作的重要性。
以前,陈光良避开GM、抗战题材的电影,是因为南鲸政府的审核制度;如今华夏政府不再阻止这种事情,他自然要全力支持,反正以后香港沦陷,小日本也不会放过时代电影,何必畏畏缩缩。
接下来,陈光良又说道:“我们在租界还有时代电影院(沪市五大电影院之一),以及一些三四轮的电影院。这是后续我们的重要收益之一,那边的管理要跟上。”
庄铸九点点头,说道:“我离开沪市时,都安排好了,管理人员都是公司的精英,不会有问题的。”
陈光良说道:“要考虑涨价,租界人口会暴增一倍两倍,江浙沪的有钱人都会去那里醉生梦死,所以价格要上调。”
庄铸九等人一愣,老板这话有洗涮别人的意思,不过很快大家明白——这是事实,接下来的租界,什么东西都会涨价。
“好,我马上让他们调查,然后商议涨价。”
不怕没有上座率,反而上座率更多。
唯一的遗憾是,租界的电影院不能上映抗战题材电影,只能上映商业片,以及西片为主。
在干德道的洋房,陈光良一家邀请庄铸九、盛七夫妇及一对儿女来做客,大家在草坪的桌椅上聚会。
盛七笑着说道:“感谢你们夫妇给我们准备的洋房,不至于让我们来香港流落街头。”
他们夫妇及子女来港后,立即就住进了铜锣湾半山的洋房,占地面积是不大,也就3000多平方尺,但好歹是独幢三层。
陈光良笑道:“你们也是时代影业的高层,我自然会给予照顾,更不要说你们也是我们长辈。”
他以‘庄先生’、‘七小姐’称呼,并不算逾越,也算保持着尊重。当然,两人也非常尊重陈光良,那是基于陈光良的社会地位。
盛七说道:“只是这香港能呆多久,现在南鲸政府已经搬到重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