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难度超乎想象
第六百六十二章 难度超乎想象 (第2/2页)地上摆着几个麻袋,里面装着不多的玉米面,看着就捉襟见肘。
老支书几步走到灶台前,对着食堂师傅大声说道:“今天的饭,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食堂师傅正拿着舀子搅着锅里的水,听到这话,手里的舀子“哐当”一声掉进锅里,溅起一片水花。
他转过身,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老支书,眼睛瞪得溜圆:“老支书,您说啥?”
要知道,前几天老支书还特意过来叮嘱,说村里的粮食撑不了多久了,必须限量供应,每顿的粮食都得精打细算。
怎么才过了两天,就突然说要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这转变也太快了,让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老支书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提高了音量解释道:“益民回来了,就是周益民,他说今天晚上粮食就能运到村里!”
“周益民?粮食今晚就到?”食堂师傅重复了一遍,眼睛里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周益民在村里可是有威望的人,他说的话向来靠谱。
食堂师傅脸上的疑惑立刻变成了兴奋,连忙应道:“好嘞,老支书!我这就安排!”
说完,他转身对着正在准备食材的几个妇女喊道:“大家都听好了,老支书说了,恢复原来的供应水准!小李,你去仓库再搬两袋玉米面过来!小王,把那袋小米也拿出来,今天早上熬点稠粥!”
几个妇女先是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
有人快步朝着仓库跑去,有人拿起扫帚打扫灶台,大饭堂里原本沉闷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连空气里似乎都多了几分期待的味道。
老支书站在一旁,看着食堂里忙碌的景象,听着大家轻快的话语,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彻底落了地。
他摸了摸下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晚上粮食运到村里时,村民们欢欣鼓舞的样子。
日头渐渐爬到头顶,周家庄的村民们忙碌了一整个上午,扛着锄头、拿着镰刀,三三两两地朝着大饭堂走来。
大家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脚步也有些沉重,想起前几天那清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和硬邦邦的小窝窝头,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走进大饭堂,一股不同于往常的香气扑面而来。有
人率先朝着打饭窗口望去,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窗口的大蒸笼里,码着一个个暄软的二合面馒头,黄白相间,看着就扎实。
旁边的大桶里,是冒着热气的稠粥,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能清楚地看到饱满的米粒。
“这……这是咋回事?”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
排在前面的大婶端着碗,看着打饭师傅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勺稠粥,又递过来两个热乎乎的二合面馒头,惊讶地问道:“师傅,今天的伙食咋变样了?前几天不还说要限量吗?”
打饭师傅手里的勺子不停,脸上带着笑意说道:“这是老支书吩咐的,恢复到原来的水准!周益民回来了,说今天晚上就给咱村运粮食来!”
“周益民?”
“粮食今晚就到?”
这话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排队打饭的村民中间传开了。
大家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绽放出惊喜的笑容,疲惫仿佛一下子被扫空了。
“太好了!益民这孩子就是靠谱!”
“我就说嘛,肯定有办法的,这下可不用饿肚子了!”
“晚上粮食就到,那以后是不是顿顿都能吃上这样的二合面馒头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声音里满是兴奋和期待。
有人端着饭菜找了个位置坐下,咬了一大口二合面馒头,面香混合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又喝了一口稠粥,暖意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心里,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喟叹。
整个大饭堂里,不再是之前的沉闷压抑,取而代之的是欢声笑语。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周益民,聊着晚上即将运来的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香甜起来。
周益民便朝着自家老屋走去。
刚走到院门口,就看到爷爷老爷子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奶奶则在院子里喂鸡。
“爷,奶,我回来了。”周益民喊了一声。
老爷子和奶奶同时抬起头,看到是周益民,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老爷子连忙把旱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迎了上来,奶奶也放下手里的鸡食盆,快步走过来,两人一左一右拉住了周益民的胳膊。
“益民,你可算回来了!”奶奶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上下打量着他:“从新年到现在,都快一个月没见你了,可想死奶奶了。”
老爷子也在一旁点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在厂里忙坏了吧?”
两人拉着周益民往屋里走,目光就没离开过他身上。
奶奶的手在他胳膊上摸了摸,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益民,你咋瘦了这么多?下巴都尖了,是不是在厂里没好好吃饭?”
老爷子也凑近看了看,叹了口气:“可不是嘛,看着脸都小了一圈。工作再忙,也得顾着身子骨啊。”
周益民心里暖暖的,笑着说道:“爷,奶,我没事,就是最近厂里事多,忙了点,没瘦多少。你们别担心。”
“还说没瘦,你看这手腕,都细了。”奶奶不依不饶,拉着他的手比划着。
“等一下,让你爷去鸡窝里摸两个鸡蛋,给你炖个鸡蛋羹补补。”
“对对对,我再去地里摘点青菜,给你炒个菜。”老爷子说着就要往外走。
周益民连忙拉住他们:“爷,奶,不用麻烦,随便煮一点就行。”
不过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怎么会听呢?
分工合作,各自去忙各自,周益民见状,只能是无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