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修的便是清风长生!
795、修的便是清风长生! (第2/2页)此时此刻,冒着漫天风雪的老道心中就更加坚定了夏林对他说的那些话。
“那道光不能熄灭呀。”
老头仰头看着天,默默的摇了摇头。
回到山上的道观,第二日他便开始挂上了诊病的招牌,这件事县里的老爷第一时间也听闻了,甚至还差遣师爷上了门。
“道爷,听闻……”
师爷的话还没说完,一名平头弟子便走上前为他拿出了三百两的浮梁银票,老道士笑着说道:“师爷,看我这老糊涂,都给忘了。坐诊是要交门税的,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门税一年不过十两,他一次性拿出了三百两,其中意味当师爷的自然是知道,他呵呵笑着将银票揣了起来:“道爷讲究,那我这便回去复命了。”
回到衙门,师爷拿出了二百五十两银子交给了县令,那县令一高兴立刻大手一挥就为老道士免了三年的赋税,而他自己则利落的将那银票笼到了随身的小盒子之中。
“秦师爷,这可是一头肥羊呐。”
“谁说不是呢,老爷。”
“随他随他。”县令哈哈大笑起来:“也不好把人逼的太紧了嘛。”
此时节正是最天寒地冻的时候,路上每日都会有流离失所的人冻饿而死,他们有的生了病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偶有机会得知了老道士那道观上正在赠衣施药,但一开始大多数人是不敢去的,直到有一日清晨,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孩童一头冲进了道观之内。
他见到老道士便磕头如捣蒜,说着什么只要能救孩子叫她做牛做马也认了。
老道士也不废话,他本来就懂一些医术,再加上在浮梁培训了好些日子,这上来手一搭脉便知是风寒入体。
他在盒子中翻找了一圈,嘴里嘀咕着从浮梁学来的口诀:“发热先退烧,腹泻先止咳……”然后便拿出了专门为这风寒准备的符纸。
他先将符纸用药水写上符咒,接着将符纸泡入碗中,那符纸本身里头也加了川贝、枇杷等物,配合上药水,强给孩子灌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原本奄奄一息的人便恢复了正常体温。
之后老道士更是容留了他母子二人在道观之中养病,那女子每日只需要负责打扫一下卫生煮一下这里十几个老爷们的饭菜便算是报答。
而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山上住着老神仙的事情不胫而走,四里八乡的人都开始往这里涌了过来,治病的、求一口吃的,反正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不过老道士也说了,他们地方小,容留不得太多人,还说什么求天地不如求己,于是他开始不光只是施粥布药,还开始教那些落魄百姓各种不同的谋生手段。
时间一长,老道士在民间什么声望自是不言而喻,那这会儿他可就要开始执行他与夏林早已定好的计划了。
布道,那可是他们这一行最擅长的事情了,而一旦开始布道,势必就会引起官府的重视。其实能当上县令的人除了是真花钱买的,但凡是调配过去的就没有笨蛋,一个个的不知道多精明。一听说道观聚众,只要稍微知道点历史的人都会想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放谁那谁不怕呢?
但这个事情也早在夏林的预料之中,他早已教老道士的应对之法,而到了这一步时,老道士也不由得发自内心的佩服起夏林来。
“夏大人简直是神仙中人,连这些事情也都能算个七七八八。”
看着官府的人乐呵呵的离开并没有为难道观外头的百姓,老头心中可谓是无限感慨。
毕竟他从一开始的布道就是教那些村民们纺织作篾、木工瓦工,一点都不掺杂意识形态,官府调查之后自然也是懒得管,毕竟这些人放在大街上既不雅观又是安全风险,能集中在这里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
而就在他们开始麻痹大意的时候,下个阶段也就开始了,道观成为了夜校,开始教百姓识字。再加上周围的人越聚越多,一到晚上温暖的道观里甚至能汇聚数百人之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汇聚在这里听老道士讲课。
“所谓天有天之道,人有人之道。诸位……”
老道士突然长叹一声,看着面前的众多穷苦百姓:“这世道不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