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决策千里之外
796、决策千里之外 (第1/2页)几百人就满足了吗?远远不够。
夏林的信如期而至,老道打开之后竟被上头的内容震惊到难以形容,因为夏林竟完全掌握了这里的动向,甚至连当前进展都了如指掌,而从漆封上的时间来看这封信发出来的时间竟是在这边开始第二阶段之前。
换而言之就是夏林对这个地方的动向了如指掌,甚至预估到了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信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当下还不是时机,还需要再沉淀沉淀,至于沉淀到什么时候他没说,只是让老道士等待机会。
如果是别人,老道士是会质疑的,因为就现在来看,他已经具备了一呼百应的前置条件,他的威望已经非常高了,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发起一场乱局,甚至有可能可以立刻席卷整个蜀地。
要知道蜀地虽然士兵不少,但战力不怎么样,大多都是本地豪绅自家的护院军扩充起来的地方武装,然后在这些人得了势之后拿到了一定的名额成为了正规军。
当然,这些名额大部分都是需要花钱买的,甚至于现在整个蜀地卖官鬻爵几乎已经成为了常制,官方不单不管甚至还会纵容,总之这地方俨然就已经成为了大唐核心权力触及不到的边缘地带。
这其实也跟李世民有脱不开的关系,他这个蜀王的心思不在这里,那就怪不得下头的人乱搞了,而三娘那头也并不好直接插手分封之地,加上那些世家在朝堂中的暗线还有残余,最终蜀地就成为了当下这个样子。
怎么形容呢,当下整个蜀地的情况就像是鹅城一样,县长是谁不重要,黄老爷们才是最终说话算数的人。
而那些百姓同样与鹅城的百姓一样,他们不是心中没有怨气,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只是在观望,因为毕竟现在他们还能有一口吃的,即便吃的不好,但至少还有。哪怕去给人当佃户也好、去城中谋求个小工也罢,还是有那么一口。
然而这可不是黄老爷们变得善良了而是他们吃的亏多了,有经验了,知道怎么样控住那最后一条线,而且这些日子的实操下来让他们对这条线的把握越来越熟练。
所以就算是现在老道士真的发动了绝技,但真正响应的人恐怕也无有多少,用夏林的话来说这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搬去眼前的大山之前就一定要搬去心中的大山。
而就以现在他们所做的事情来看,这还远远不够。立威、立言、立德,三立而合一方能有所造化。
老道在夏林的指示下,立刻停止了他的煽动性布道,开始认认真真的脚踏实地的开始循序渐进的工作。
话说好巧不巧,就在他停止煽动的第一个晚上,便有蜀中密探混在了人群之中来到了道观。
不过这会儿他们却只是听了一晚上的齐民要术,什么给果树接枝,什么利用高低差为农田灌溉,还有什么怎样分辨毒虫害虫。
这些密探当然是不信,之后连续三日都跑过来仔仔细细的探查,但老道士第二天晚上讲的是怎样喂鸭子,第三天晚上讲的是母猪产后需要应对哪些问题。
三天的农业知识科普下来,每一个密探都听的是脑袋嗡嗡的,他们第四日便前去汇报,而那负责打探消息的官员听完了这些之后略带诧异的问道:“只是这些?那检举之人说的可不是如此。”
“属下也不知那人说的真假,但我们兄弟几人在道观之中的确只是听见了这些,不过大人,那个老道讲的可真好,一般的农博士都不如他。”
那情报官一甩袖子:“你爱养猪便去跟着那老道学养猪去吧!”
而这会儿情报官身边一留着小胡子的男子笑着拱手道:“严大人,卑职以为恐怕是有人透露了风声,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缓而图之。”
“缓什么缓,直接带人抄了那破道观,就说那老道妖言惑众便是了,反正杀一个也是杀杀两个也是杀。”
“严大人,不可。”小胡子连忙拱手道:“那道观仗着济世救民的名头,周围已汇聚了不少气候,若是贸然查办恐是要激起民变了。上官吩咐下来,这些日子要轻柔慢缓,断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事情闹得大了,恐会引来不测。”
其实话说到这份上谁都知道那不测究竟是什么不测,他们是真的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担心如果这里爆发出什么问题,然后自己处理不当就会把在远方的某人引来。
那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狩猎的雄鹰,整日盘旋在头顶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会被斩草除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恰恰就是这份忌讳才让夏林如今有了可乘之机。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人发出过质疑,说他们都惧怕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出击把他们一网打尽。
拜托……这里是蜀地,那个一座城池能抵抗蒙元大军三十六年之久的蜀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地方,即便是夏林的队伍也仍然需要靠两条腿翻山越岭而去,而他们本来就是靠着先进的后勤补给系统才能战无不胜,脱离了那强大的后勤保障,失去了重火力的支持,那可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以己之弱克彼之长,那这玩意能不能赢是一说,即便是赢了那损失得大成什么样?
战争本质上也是利益的博弈,如果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入不敷出,那得多穷兵黩武才会非要去打这一场仗。
要知道夏林恨倭国几乎不共戴天,但这都还是要时机成熟之时并且确保有丰厚的战争回报才会正式拉开序幕。
他又怎么可能去打一场明知道一定会损失惨重的战争呢?这不是他夏道生的风格,更不是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格。
所以有些事真的急不来,蜀地是块难啃的骨头,这一点天下无人不知。
之后的日子,有许多密探索性就混在了那些民众里头,然而接下来的时间,老道士先是自掏腰包买下了大片山林,然后带着这些失去了田地的农民开始垦荒,种植经济作物、粮食,还有一部分则开塘养鱼,白天干活晚上这传授各种专业知识,还真的就是一副铁了心要济世救民的样子。
很快当地情报机构对他们的监管就松懈了下来,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密探实在是干不了农活,这就好比卧底毒枭大本营但最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开心农场,每天屁东西找不到就是搁那给韭菜加竹笼憋韭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