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四十六章:“朕遇斯时,大不幸也”

第七百四十六章:“朕遇斯时,大不幸也”

第七百四十六章:“朕遇斯时,大不幸也” (第1/2页)

{这就完了?没了?嘉庆这么没排面啊?}
  
  {说起来,嘉庆死得极为突然啊,虽年已花甲,但他的身体还挺硬朗,骑马打猎什么的不在话下,然而上午犯病下午就挂了,真奇怪。}
  
  {所以嘉庆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急性中暑而死。}
  
  {有的说是骑马打猎时刚好被响雷惊到,坠马而死。}
  
  {有的说是在寝宫玩娈童时被雷劈中而死。}
  
  {还有的说是旻宁等不及了,抢班夺权,暗杀致死。}
  
  {最后这个说法是最离谱的,他清代是秘密立储两相对照,万一旻宁动手后,大臣们从“正大光明”牌匾后取下遗诏,发现皇位传给了别人,岂不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流传最广的,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被雷劈死说”。}
  
  {《清史稿》只说他“戊寅,驻跸避暑山庄。己卯,上不豫,乡夕大渐……日加戌,上崩于行宫”,只描述了时间,没说死因。}
  
  {据常理分析,面对腐朽没落的大清官场,嘉庆时常被气得半死,尤其是不久前的“兵部行印失窃案”,将整个大清的尸位素餐、蝇营狗苟、肮脏龌龊赤裸裸地摆在他眼前。}
  
  {加上嘉庆身体偏胖,难免存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天气又炎热难当,一不小心中风猝死,也勉强解释得通。}
  
  ……
  
  大汉·武帝时期
  
  “兵部行印失窃案……”
  
  刘彻一字一顿的念着。
  
  念完后,半天没有声音。
  
  卫子夫偷偷看向他,就见刘彻一脸茫然。
  
  好小众的词语啊。
  
  兵部行印……被偷了?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最后那句话,低头看了看自己。
  
  “舅舅,朕不胖吧?”
  
  长孙无忌看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如满月,身材椭圆的李治,斩钉截铁道:
  
  “陛下身材极为标准!”
  
  “不胖。”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气的再次成为桌面大师。
  
  伴随着一阵稀里哗啦的瓷器碎裂声。
  
  雍正怒不可支道:
  
  “堂堂一代帝王,居然被编排成被雷劈死?”
  
  “你是造了多大孽啊?”
  
  他实实在在的发泄了一番怒火。
  
  儒家圣君!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道理了!
  
  自打朱明就没有几个皇帝信了!
  
  说说而已,你玩真的啊!?
  
  片刻后,雍正又冷静下来。
  
  但凭良心说,就目前天幕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嘉庆虽然能力平平,没啥作为,但并不残暴。
  
  虽然做事风格优柔寡断毫无条理可言,但要说是得天打雷劈的昏君……
  
  也不至于吧?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倚着罗汉床旁的软枕,看着天幕里的编排也不生气。
  
  “朕还等不及……朕宁愿不担这破摊子!”
  
  经他阿玛二十几年的治理。
  
  大清国成功的达到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就有许多舞弊的幺蛾子。
  
  地方官之间,回护规避,也早就成了习惯,牢不可破。
  
  遇到盗案隐匿不报,遇到邪教案巧为消弭。
  
  阿玛临到六十岁高龄了,还在幻想大臣们能良心发现、勤勉政务,真不知该说他是天真还是糊涂。
  
  ……
  
  【清仁宗·嘉庆】
  
  【军事成绩:定白莲教起义,平天理教、清东南海乱。】
  
  【评价B级·三分】
  
  【制度建设:严守先君之制。】
  
  【评价C级·两分】
  
  ……
  
  {制度分有点低了吧?}
  
  {要不是大清没崩他手里,两分都没有啊!}
  
  {光说大清贪官多,就那个机制,能当官的都他妈变态。}
  
  {在大清做官,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丢掉良心。}
  
  {在大清,几乎没有真正的官员,只有皇帝的奴才(满族官僚),以及欲做奴才而不得的奴才(汉族官僚)。}
  
  {做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升官发财、荫及子孙。}
  
  {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只是一个传说,你算老几啊,也敢治国平天下?!}
  
  {皇上的天下,是你能治的?!}
  
  {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双生子,皇帝既然统揽了大权,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权力的过度集中,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办事的人没决策权,什么事都要层层上报。}
  
  {没事时还好,一旦出事,你不是皇帝,自作决策,就算是处理得相当完美,最多也只是功过相抵。}
  
  {而一旦造成负面结果,等待你的就是自作主张和坏事两罪并罚。}
  
  {比如地方闹饥荒,县令如果没有经过皇帝的许可,私自开仓放粮,就算救了无数百姓,也是重罪,轻则罢官,重则斩首。}
  
  {电视剧《天下粮仓》中李忠私开官仓被斩首的情节,并非艺术虚构。}
  
  {在这种环境下,有脑子、有思想、想做事反而是很危险的。}
  
  {这种制度的严守,本身就是一种过错了。}
  
  ……
  
  大汉·成帝时期
  
  “僵化。”
  
  刘骜算看明白了,整个明清朝的总体制度来讲还不如那个大宋呢。
  
  “视臣子为奴仆。”
  
  奴隶活下的标准是什么?
  
  多磕头、少说话。
  
  这样才能落得善终。
  
  “遇到事,甭管大小,先上报。”
  
  刘骜看着手边竹简上记录的明清体制,嘀咕着:
  
  “知县报知府,知府报知州,知州报总督,总督报皇帝。”
  
  “然后皇帝下了决策,再层层传递下去。”
  
  “在得到具体指令之前,谁也不妄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等来指示之后,无论这个指示多么荒谬,多么不切实际,都要集中人力、物力执行下去……”
  
  “反正浪费的是官家公帑,消耗的是民脂民膏。”
  
  “……还真是乾纲独断啊……”
  
  “啧啧……”
  
  刘骜越看越不可思议。
  
  因为嘉庆已经完美验证这条路错的有多离谱了。
  
  都不用上昏君,只要上个庸君,这个国家上下的所有人就能把自己给玩死。
  
  ……
  
  炎汉·光武帝时期
  
  “皇帝远在天边,不了解一线情况,下达的指示往往是既要……又要……都是一些泛泛空话。”
  
  刘秀想到王莽之时,带了几分感触道:
  
  “反正成事坏事,都是皇帝的指示,没自己任何责任就行。”
  
  “大家都只做上级指示的事情,上级没指示,就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又与自己何干?”
  
  刘庄也明白了清朝官员的普遍想法。
  
  “所以,除非能捞钱,不然大清的官员几乎个个都如同泥塑木雕一般。”
  
  “和平时期还好,如果摊上白莲教起义、地方灾情之类的危机,皇帝的决策传达下来,往往要慢好几拍。”
  
  “所以白莲教起事之初,清军处处被动、四处灭火、疲于奔命,但官员们也无所谓。”
  
  “反正坏的是你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不耽误我捞钱就行。”
  
  “大不了白莲教造反成功,教主登基称帝,大家闻风归附,继续当官捞钱。”
  
  “他们只会觉得……”
  
  刘庄看着天幕,恨恨的咬牙道:
  
  “苍生社稷,关我屁事!”
  
  刘秀点点头,深深叹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