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为民让路
第九章 为民让路 (第1/2页)男人到最后几乎是怒吼着发完了心里的牢骚,刺耳的声响让前一秒还在欢庆中的小院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阿木提和其他几个村里的长辈都脸色大变,纷纷放下手里的杯子跑过来打圆场。
“胡乐叔,之前不是已经谈好了吗?这修公路是大好事,有了路咱种的甜瓜和杏子才能卖出去,大家伙才能有钱赚。”
“是啊是啊,而且规划的时候已经很注意要避开农田了,施工便道也就临时用几个月,整个村里只有你家的玉米地会受点影响,这怎么弄嘛?”
“真有点不知好歹,给上海的领导看了笑话,人家是真心实意来帮忙的,你这一闹,不等于打我们村的脸吗?”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劝说名为胡乐的男人要识大体,有的怪他胡搅蛮缠,言语间把事情的经过也描述了大概,让李伟眉头不禁一皱。
原来是在当初规划的时候发现如果想要修建施工便道就必须阻断一截水渠并且直接影响村里的农业用水。
但因为已经临近冬季,大部分村民的农作物早就颗粒归仓,而且便道只会使用三个月的时间,等高速公路的标段完成就要全部拆除,所以在方案公示期间也无人反对。
后来中铁一局的队伍进驻工地,按照规章制度对周边开展“负面影响”调研,结果也不知道是工作人员疏忽了还是胡乐家的玉米地确实不起眼,总之施工方案顺利获得了通过。
新疆本就水资源缺乏,农作物灌溉基本全靠沟渠引流,作为村里唯一的冬季作物,胡乐家种植的玉米无疑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境地。
他找到村委会反馈,甚至还给乡里的主管部门写过信,领导们也很重视,专门派人来找胡乐协商。
当天村里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在,大家就像今天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劝说要以大局为重。
胡乐一家最后也的确默许了施工便道的建设方案,但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出于真心,有多少是无奈之举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矛盾”顺利解决,村子里皆大欢喜,这件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被内部消化了,甚至都没有报到巴莎高速公路的上海代建指挥部。
但刺终究还是梗在那,无论用多少花团锦簇的美好未来,也无法阻止它在无人在意时隐隐作痛。
今天饭桌上的所有人都在笑,唯有胡乐心里的结越来越紧,于是几杯烈酒下肚,他爆发了。
事已至此,再无强颜欢笑的可能,胡乐破罐破摔,直接就冲着李伟和另外几名上海援疆干部“开炮”。
“领导,我家那十几亩地确实和高速公路不能比,但你们知道吗?我老婆有尘肺病,我女儿明年就要上中学,我自己这两条腿一到冬天就钻心疼。”
“吃药、理疗、学费……,家里所有的开销都靠着地里的玉米,别人家能等公路修完了再去赚钱过好日子,但我们家不行啊!”
胡乐声嘶力竭,他双眼通红,两只手止不住地颤抖,显然已经将“得罪”李伟的后果置之度外。
其实在巴莎高速公路沿线像这样关于“家园”和“道路”孰轻孰重的讨论并不少见。
很多村民不但要舍弃农田,甚至还要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子,拖家带口搬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安置小区居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