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新巢与未来蓝图—智能之家
第十七章:新巢与未来蓝图—智能之家 (第2/2页)“最重要的是,”顾无双放大了一个细节,“我们会预埋足够多、足够高速的网线接口,保证你房间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千兆甚至万兆的网络覆盖。Wi-Fi6E的路由器是必须的,确保你编程、下载、在线比赛没有任何延迟。”
林小圈看着效果图上那个仿佛为他量身打造的“梦想工作站”,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还有呢,”顾无双笑着继续,“我们考虑在你的房间,甚至全屋,安装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比如人体传感器,晚上你起夜,走廊和卫生间的灯会自动亮起柔和的夜灯。温湿度传感器,联动空调和新风系统,自动调节到最舒适的状态。”
林小小不甘示弱:“我的房间呢?我的房间要粉色的!也要智能的!”
“当然,”顾无双宠溺地搂过女儿,“小小的房间会用更温馨的颜色。给你装一个智能故事灯,可以语音点播睡前故事。还有,你的小书桌也会配护眼灯,提醒你坐姿。”
厨房和卫生间,也同样被纳入了智能化的考量。智能冰箱可以显示食物库存和推荐菜谱;烟雾报警器和燃气报警器直接联网,出现异常手机报警;卫生间装智能魔镜,可以显示天气、新闻,甚至进行简单的皮肤检测;马桶圈加热、自动冲水更是基本配置……
林大强甚至和顾无双讨论起了全屋智能中枢的选择,是使用某个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尝试自己搭建一个基于开源平台的控制系统?后者显然更符合林大强的极客精神,但复杂度也更高。
听着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种他听过或没听过的智能硬件、协议、传感器和自动化场景,林小圈感到一阵阵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可以互动、可以学习、甚至可以由他参与“编程”的科技产品!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未来在那个房间里,不仅是在电脑前敲代码,更是在与整个家居环境进行智能交互,或许,他还能自己动手编写一些个性化的智能场景脚本?
二、现实的根基:优质教育的吸引力
在对未来智能之家充满憧憬的同时,转学的具体事宜也在顾无双的安排下稳步推进。
顾无双带着林小小去参观了钢铁实验小学。校园不大,但设施先进,操场宽敞,更重要的是,学校注重科技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拥有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工作室等,这正好与林小圈在钢铁中学的方向隐隐呼应。虽然转学手续需要一些时间办理,但看到新学校优越的环境,林小小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也充满了期待,那点离开熟悉同学的小小伤感,很快被新奇感冲淡了。
而林小圈,在某个傍晚,由爸爸陪着,再次走到了钢铁中学的校门口。夕阳为那栋现代化的教学楼镀上了一层金边,操场上似乎有校队在训练,传来隐约的口号声。隔着栅栏,他能看到宣传栏里张贴的信息学竞赛喜报和优秀学生的介绍。
“以后,你每天都会从这里进出。”林大强站在儿子身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路,是我们帮你选的,也是你自己争来的。剩下的,要靠你自己走了。”
林小圈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看着近在咫尺的校园,心中那份因假期而略微放松的弦,又重新绷紧了起来。兴奋、期待,还有一丝面对未知挑战的紧张,交织在一起。他知道,这个坐落在新家旁边的学校,将是他未来三年奋斗的主战场。
三、过渡期的序曲:在租来的房子里预演新生活
租住的公寓,成了新生活正式开启前的预演舞台。
虽然这里没有效果图中那些酷炫的智能设备,但生活的节奏已经悄然改变。林小圈每天醒来,都能看到不远处钢铁中学的教学楼,这是一种无形的提醒和激励。他开始自觉地预习初中的课程,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甚至还主动翻看起爸爸给他买的一些信息学入门书籍。
林小小也适应得很快,拿着新学校的宣传画册,已经开始憧憬和哥哥一样,背着小书包走过马路去上学的情景。
顾无双和林大强则忙碌于新房子装修的各项事宜:敲定最终设计图、跑建材市场、对比各种智能家居品牌的优劣、监督施工进度……虽然辛苦,但看着毛坯房一点点向着他们心目中的“未来之家”蜕变,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期待。
晚饭后,一家人有时会散步到正在装修的新房楼下,仰头看着那扇还包裹着保护膜的窗户,猜测着里面进行到了哪一步。
“这周应该开始布水电和网线了。”林大强会根据施工进度表判断。
“我选的那款智能窗帘电机到货了,就等窗户安装好。”顾无双则会分享采购进展。
林小圈和林小小则在一旁,听着爸爸妈妈的讨论,脑海里尽情描绘着未来新家的模样。
这个租来的、临时的家,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和规划的味道。它像一个中转站,连接着过去的安稳与未来的挑战,承载着一家人对更优质教育环境的追求,以及对更具品质、更智能化生活方式的共同向往。
林小圈知道,眼前的便利和舒适是暂时的,那个正在尘埃和噪音中一点点成型的、充满科技感的家,才是他们即将长期驻扎的“根据地”。而他也明白,爸爸妈妈倾注如此多心血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支持他在这条特殊求学路上坚定走下去的、最坚实的大后方。
他摩挲着手中那本《C++程序设计入门》,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暮色中钢铁中学清晰的轮廓。暑假的放松与惬意正式结束,一段充满硬核知识、激烈竞争和无限可能的中学时代,即将在这个崭新的、被科技与关爱包裹的环境中,拉开序幕。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催促着他,快些,再快些,奔向那片属于他的、代码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