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御座上的现代思维:拐跑权臣计划 > 第五章 人选暗流

第五章 人选暗流

第五章 人选暗流 (第1/2页)

章程颁布后的几日,朝堂表面风平浪静,仿佛那日的激烈争辩从未发生。但有心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暗流正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流动。国债司主事与民间监理的人选,成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
  
  沈清弦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张明远初步拟定的几个候选名单。名单上的人,背景、履历、能力,她都需一一斟酌。
  
  国债司主事,品级不高,权责却重,既要协调户部、都察院,又要直面民间,需得是个八面玲珑又能坚持原则的干才。
  
  张明远推荐了两人:一是户部侍郎李文博,年富力强,精于算计,是张明远的得力副手;二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瑾,素有清名,性格刚直,于审计核查一道颇为擅长。
  
  这两人,看似都是合适人选,但沈清弦却微微蹙眉。
  
  李文博是张明远的人,若用他,国债司恐成户部一言堂,难以达到制衡之效。王瑾虽刚直,却过于刻板,不通经济实务,与民间打交道恐生龃龉。
  
  至于民间监理的人选,张明远列了几个京城有名的富商,家资丰厚,名声尚可,但沈清弦翻阅着他们的资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些人,多是靠着祖荫或与官府的关系积累财富,未必真正懂得工程核算、物料采买这些具体事务,更容易被官场习气同化。
  
  沈清弦想起了萧如玉提过的那位“方姓河工”。内侍省派去的人已有回报,在京郊确实寻到一位名叫方大同的老河工,年近六旬,在永定河、通惠河一带颇有名气,许多河道上的老师傅都服他。人已请到京城,暂时安置在驿馆。
  
  沈清弦沉吟片刻,提笔在名单上添上了“方大同”的名字,并在旁边批注:可考校其实际才学,若堪用,破格擢为监理副手,专司水利工程稽核。
  
  沈清弦需要这样一把来自民间的、不谙官场规则的“尺子”,去量一量那些官样文章下的真实。
  
  刚放下笔,李德全便进来禀报:“陛下,太傅赵文渊赵大人求见。”
  
  “快请。”
  
  赵文渊迈着沉稳的步子进来,行礼后,沈清弦赐了座。
  
  “太傅此时前来,可是为了国债司人选之事?”沈清弦开门见山。
  
  赵文渊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点头道:“陛下明鉴。老臣与张尚书、摄政王初步商议,于主事人选上,略有分歧。”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张尚书属意李文博,摄政王则……更倾向于通政司参议,顾言之。”
  
  顾言之?沈清弦在记忆中搜索这个名字。
  
  顾言之,寒门出身,科举入仕,曾在地方任过知县、知府,以善断狱、兴修水利闻名,后调入京中通政司,负责文书出入,是个闲职。
  
  此人政绩不俗,但似乎并不属于任何派系,也因此一直未得重用。萧云墨推荐他,是何用意?
  
  “摄政王可有说明缘由?”沈清弦问道。
  
  “摄政王言,顾言之有地方实务经验,尤擅工程营造,且为人清廉自守,不结党营私,或能超然于各部之外,秉公办事。”
  
  赵文渊缓缓道,“老臣细思,顾参议确有其长处。只是……其品级稍低,恐难以服众,且久离实务,不知能否胜任如此繁杂之务。”
  
  沈清弦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萧云墨这个推荐,倒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顾言之看起来像个中立的技术官僚,用他,似乎避免了国债司被户部或都察院一方把持,也符合沈清弦想要任用实干之才的想法。
  
  但,这真的是萧云墨的本意吗?还是以退为进,另有所图?
  
  “太傅以为,此人可用否?”沈清弦将问题抛回给赵文渊。
  
  赵文渊沉吟片刻,道:“顾言之才能是有的,只是……还需陛下亲自考校。至于民间监理,老臣以为,陛下所提那位方姓河工,或可一试。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只是,商贾之中,亦需有德高望重者坐镇,以安人心。老臣听闻,皇商苏万三虽家财万贯,但其家族素有‘义商’之名,每逢灾年皆有施粥捐衣之举,在商贾中信誉颇佳。或可列为监理正选。”
  
  苏万三……沈清弦想起张明远之前提过,此人对国债兴趣浓厚但心存疑虑。用他,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稳定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