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晨幕林夕 > 第三十八章 老巷新声入梦来

第三十八章 老巷新声入梦来

第三十八章 老巷新声入梦来 (第2/2页)

陈老板愣住了,他看着林夕,又看了看门口的招牌,沉默了很久,才轻轻点了点头:“那……那你一定要画得一模一样,不能有一点差别。”
  
  “您放心,我一定画得一模一样!”林夕笑着说,立刻拿出画板,坐在杂货店门口,仔细地画着招牌上的字迹和纹路。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她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每一个笔画都画得格外认真。
  
  陈老板站在一旁,看着林夕认真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他想起父亲当年开杂货店时的情景,想起父亲手把手教他算账、进货的日子,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他知道,林夕是为了他好,工程队也是为了巷子好,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固执,耽误了巷子的修缮。
  
  “王队长,”陈老板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等会儿取招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要是有什么地方坏了,及时跟我说。”
  
  王队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
  
  工人小心翼翼地取下招牌,王队长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只是后面的钉子有些松动,并没有损坏。他立刻让工人加固钉子,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招牌上的纹路,最后刷上一层透明的保护漆。不一会儿,原本有些褪色的招牌,就变得亮堂起来,“陈记杂货店”五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重新焕发了生机。
  
  陈老板看着修好的招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招牌,感觉像是摸到了父亲的手,温暖而踏实。
  
  修缮工程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推进着。工程队每天都在巷里忙碌,加固墙体、修补门窗、铺设石板路,居民们也都积极配合,有的帮忙整理东西,有的给工人送水送吃的,还有的跟着工程队一起商量修缮方案。林夕则每天都拿着画板,记录下巷里的变化——工人认真工作的样子、居民们忙碌的身影、老建筑渐渐恢复原貌的过程,都被她画进了画里,成了“银杏巷新生”系列画作中最珍贵的部分。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周后,刘主任带着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巷里,商量如何开发银杏巷的旅游资源。文旅局的张科长拿着一份策划案,对居民们说:“我们计划在巷里打造‘老巷文化体验区’,设置非遗展示区、传统手工艺体验区、特色小吃区,再开发一条‘银杏巷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我们还计划在巷里引进几家特色商铺,比如文创店、咖啡馆、民宿等,这些商铺会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装修,不会破坏巷子的整体风貌。”
  
  话音刚落,巷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表示支持,说这样能让更多人了解银杏巷,还能增加居民的收入;有人却表示反对,说引进商铺会破坏巷子的安静氛围,还可能让巷里的传统生活方式消失。
  
  “我反对!”李爷爷拄着拐杖,走到前面,语气坚定,“咱们的巷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做生意的。要是引进那么多商铺,游客来来往往,多吵啊!还有那些咖啡馆、民宿,跟咱们巷里的风格根本不搭,要是建起来,肯定会破坏巷子的原貌。”
  
  “我也反对!”一位中年妇女站出来,她是巷里的老住户,家里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要是游客多了,巷里肯定会变得很乱,孩子放学回家都不安全。还有那些商铺,肯定会卖很多零食、玩具,到时候巷里到处都是垃圾,多脏啊!”
  
  “我觉得挺好的啊!”陈佳佳举着相机,笑着说,“引进商铺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巷子,还能让大家多赚点钱。我家的杂货店,以后可以多卖些巷里的特色产品,比如我妈做的酱菜、我爸编的竹篮,肯定很受游客欢迎。”
  
  “是啊,我也觉得挺好的。”王奶奶坐在石凳上,手里织着毛衣,“我可以在院子里摆个小摊,卖些我蒸的红薯、煮的玉米,游客累了可以来歇歇脚,尝尝我的手艺。这样既能赚点零花钱,还能跟游客聊聊天,多好啊。”
  
  大家分成了两派,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有的坚持反对引进商铺,有的则支持,还有人摇摆不定,不知道该怎么选。原本团结的巷子,因为这件事,渐渐有了分歧。
  
  林夕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有些着急。她知道,引进商铺确实能给巷里带来更多的机会,但也可能破坏巷子的安静和传统,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发展旅游,又保护巷子的原貌和生活方式,成了一个难题。
  
  “大家别吵了,”晨光站出来,声音温和却有力量,“我们先听听张科长的想法,看看引进的商铺具体是什么样的,会不会破坏巷子的风格,再商量怎么调整,好不好?”
  
  大家渐渐安静下来,张科长连忙解释:“我们引进的商铺,都会严格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装修,比如文创店,会用老房子改造,保留原来的门窗和墙体,只在内部做简单的装修;咖啡馆会采用复古的风格,用木质家具、老物件装饰,不会破坏巷子的整体风貌。而且,我们会控制商铺的数量和类型,以文化类、体验类为主,不会引进太商业化的店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关于游客管理,我们会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引导游客有序参观,还会安排志愿者在巷里巡逻,维护环境卫生和秩序。另外,我们还会跟居民们签订协议,保证商铺的经营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规定商铺的营业时间,不能太吵,不能占用公共区域等。”
  
  大家听了张科长的解释,心里的顾虑渐渐消了一些。李爷爷皱着眉,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那……那你们一定要保证,引进的商铺不会破坏巷子的风格,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是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同意。”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张科长连忙点头,“我们会跟居民们一起制定商铺管理规定,大家一起监督,有问题随时调整。”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起商量着引进商铺的具体事宜。有人提议引进一家“老物件博物馆”,展示巷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有人提议引进一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让游客体验织布、刺绣、木雕等手艺;还有人提议引进一家“银杏巷茶馆”,用巷里的井水沏茶,让游客尝尝老巷的味道。
  
  林夕和晨光则提议在巷里设置一个“银杏巷故事墙”,把巷里的老照片、居民们的故事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银杏巷的历史和文化。他们还计划组织一个“银杏巷导览队”,由居民们担任导游,给游客讲述巷里的故事,带领游客参观老建筑、体验传统生活。
  
  经过反复商量,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确定了引进的商铺类型和数量,还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张科长看着大家团结的样子,忍不住感慨:“银杏巷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团结。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银杏巷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修缮工程还在继续,巷里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老建筑渐渐恢复了原貌,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光滑平整,巷里挂起了红灯笼,老槐树下摆上了石桌石凳,连空气里都带着一股新生的气息。居民们的脸上,也渐渐多了笑容,每天都忙着为巷子的新生做准备——有人在学习导览知识,有人在整理老物件,有人在练习传统手艺,还有人在准备特色小吃。
  
  林夕站在老银杏树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动。她拿出画板,轻轻描绘着巷里的景象——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灯笼、修缮一新的老建筑、忙碌的居民们,还有远处传来的工人的笑声。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她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希望。
  
  晨光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