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暖阳融冰待新生
第三十七章 暖阳融冰待新生 (第1/2页)银杏巷的夕阳总带着温柔的滤镜,将青石板路染成暖金色,老银杏树的影子在风中轻轻晃着,像是在为这场迟来的胜利鼓掌。张教授刚被居民们拥着送出巷口,李爷爷就拄着拐杖,在老槐树下召集了所有人——几张长椅拼在一起,孩子们围坐在最前面,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西瓜,汁水滴在衣服上,也不在意。
“今天这事儿,多亏了小夕、晨光,还有苏曼姑娘,”李爷爷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还有咱们巷里每一个人,没一个孬种!要是咱们有人松了口,这巷子说不定就真没了。”
张婶端着一筐刚蒸好的馒头走过来,分给大家:“李爷爷说得对,咱们能保住巷子,靠的就是抱团。以后啊,咱们更得好好过日子,不能辜负了这份不容易。”
林夕咬了一口馒头,清甜的麦香在嘴里散开,她看了眼身边的晨光,两人相视一笑。这些天的疲惫、焦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安心。晨光悄悄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让她心里暖暖的——从最初得知拆迁消息的慌乱,到断水电时的艰难,再到如今迎来转机,他们始终在一起,巷里的所有人也始终在一起。
“对了,刘主任说,下周会派人来巷里做详细的登记,帮咱们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晨光站起身,声音清晰地传遍巷子,“到时候需要大家提供家里老房子的照片、产权证明,还有咱们巷里的故事,越多越好。”
“我有!我有!”陈佳佳立刻举起手,眼睛亮晶晶的,“我爸以前拍了好多巷里的老照片,还有我小时候在银杏树下跳皮筋的视频,我都存在电脑里呢!”
“我家也有!”一位中年***出来,是巷里开修理铺的老王,“我爷爷留下了一本日记,里面记着民国时期巷里的事,比如哪年修了老槐树,哪年巷里办了第一家杂货店,都写得清清楚楚。”
大家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家能提供的“宝贝”,原本安静的巷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在巷里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大人们坐在老槐树下,商量着怎么整理资料,怎么迎接下周来登记的工作人员。夕阳渐渐沉下去,巷里亮起了路灯——是晨光昨天找人修好的,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每个人脸上,满是希望。
然而,这份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二天一早,林夕刚打开门,就看到巷口围了一群人,议论纷纷。她心里一紧,快步走过去,只见墙上贴满了打印纸,上面用黑色的大字写着:“银杏巷居民阻挠城市发展,耽误周边区域建设,导致房价下跌”“林夕等人利用舆论炒作,实为骗取政府补贴”……
“这是谁干的!太过分了!”张婶气得发抖,伸手就要去撕那些打印纸,“咱们明明是在保护自己的家,怎么就成了阻挠发展了?”
晨光拦住她,脸色凝重:“张婶,别撕,先留着当证据。这些话明显是故意抹黑咱们,很可能是赵峰干的。”
林夕蹲下身,仔细看着打印纸的边缘,发现上面还留着打印机的型号标识:“是赵峰公司的打印机,我之前去他们公司送资料时,见过这个型号。他肯定是不甘心,想故意煽动周边居民的情绪,让大家反对咱们。”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几个穿着睡衣的居民从附近的小区过来,指着巷里的人质问:“你们到底想怎么样?本来这片区要改造,房价能涨不少,现在好了,项目停了,我们的房子都贬值了!”
“就是啊!你们住老破小就算了,凭什么耽误我们赚钱?”
陈佳佳气得脸都红了,上前一步想要辩解,却被林夕拉住了。林夕深吸一口气,走到那几个居民面前,语气平静地说:“各位,首先,我们没有阻挠城市发展。银杏巷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建筑,以后这里会变成文化景点,不仅不会影响周边发展,还能带动旅游业,让大家的房子更值钱。其次,我们从来没有骗取补贴,所有的诉求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家,这些大家可以去问调查组的刘主任,他手里有我们所有的资料。”
“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一个中年女人皱着眉,语气依旧不满,“反正现在项目停了,我们的损失谁来赔?”
就在这时,苏曼开车过来了,她从车里拿出一叠文件,走到人群面前:“各位,我是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志愿者,这是我们协会做的《历史文化街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影响的报告》。里面有数据显示,像银杏巷这样的老巷,在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后,周边的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上涨了15%,因为游客增多,周边的商铺租金也涨了不少。”
她翻开报告,指着里面的图表:“比如隔壁市的梧桐巷,之前和银杏巷情况一样,也是要拆迁,后来申报了历史文化街区,现在每年能吸引几十万游客,周边的居民都开起了民宿、餐馆,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那几个居民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脸上的不满渐渐消失。刚才说话的中年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我们也是听别人说的,以为你们真的在阻挠发展,对不起啊。”
“没事,大家都是邻居,有误会解开就好。”林夕笑了笑,“以后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来问我们,我们也会定期在巷里贴公告,告诉大家申报的进展。”
那些居民点点头,转身离开了。陈佳佳看着墙上的打印纸,气鼓鼓地说:“赵峰也太坏了,竟然用这种手段抹黑咱们!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得去告他!”
“告他是肯定的,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这些打印纸清理掉,别影响了巷里的心情。”晨光说着,从家里拿来了水桶和抹布,“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能清理完。”
居民们纷纷响应,有的去拿工具,有的去提水,孩子们也拿着小抹布,踮着脚尖擦墙上的字。不一会儿,墙上的打印纸就被清理干净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像是从未出现过。
清理完墙面,林夕和晨光去了区政府,找到刘主任,把赵峰抹黑居民的事说了一遍,还提交了打印纸作为证据。刘主任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拍着桌子说:“这个赵峰,真是屡教不改!之前断水电、威胁居民还没调查清楚,现在又搞这种小动作!你们放心,我们会立刻联系他的公司,严肃处理这件事,绝对不会让他再骚扰你们!”
“谢谢刘主任。”林夕和晨光连忙道谢。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刘主任叹了口气,“之前是我们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让你们受了这么多委屈。以后我们会加强监管,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也会保护好你们的安全。”
从区政府出来,林夕和晨光去了超市,买了些水果和零食,准备去看望王奶奶。自从王奶奶签了协议后,就一直很愧疚,很少出门,巷里的人也没怪她,只是想找个机会跟她好好聊聊。
走到王奶奶家门前,林夕轻轻敲了敲门:“王奶奶,在家吗?我们是小夕和晨光。”
门很快开了,王奶奶探出头,看到他们,眼神里有些躲闪,声音带着愧疚:“小夕,晨光,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来看看您,顺便给您带了些水果。”林夕笑着走进屋,把水果放在桌子上,“最近天气热,您要多注意身体,别总待在家里,多出去走走。”
王奶奶点点头,给他们倒了杯水,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小夕,对不起,之前我……我签了协议,给大家添了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