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风来巷陌与暗潮初涌
第三十五章 风来巷陌与暗潮初涌 (第2/2页)“对,我们不签!”陈老板也站出来,“我这杂货店就开在这里,除非我死了,否则谁也别想拆!”
赵峰的脸色沉了下来:“看来大家是铁了心要跟我们作对。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从明天开始,我们会断了巷里的水电,直到大家签字为止。”
“你敢!”林夕气得浑身发抖,“你这是违法的!我们可以去告你!”
“违法?”赵峰冷笑一声,“我只是按照规定办事。这巷子的改造计划是合法的,你们拒不配合,就是阻碍城市发展。就算你们去告,也赢不了。”说完,他带着人扬长而去。
天黑的时候,巷里的灯突然灭了,空调也停了。整个巷子陷入一片黑暗,只有手机屏幕的光在闪烁。孩子们吓得哭了起来,大人们也慌了神——没有水电,怎么生活?
张婶摸索着点燃蜡烛,微弱的烛光映在大家焦虑的脸上。“这可怎么办啊?”她声音发颤,“没有水,连饭都做不了;没有电,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赵峰这是要逼死我们啊!”陈老板叹了口气,“要不……我们还是签了吧?跟他硬碰硬,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不能签!”李爷爷坚定地说,“我们要是签了,这巷子就真的没了!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老巷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有人坚持抗议,有人主张妥协,气氛越来越紧张。林夕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以前,巷里的人总是团结一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互相帮忙,可现在,因为拆迁,大家开始有了分歧,甚至要闹矛盾。
“别吵了!”林夕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哭腔,“我们不能因为拆迁就忘了我们是一家人啊!这巷子不仅是我们的家,更是我们的根。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还有谁能帮我们?”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烛光下,有人低下了头,有人抹起了眼泪。
“小夕说得对,”晨光握住林夕的手,语气坚定,“我们不能放弃。没有水电,我们可以想办法——明天我去买些桶装水和蜡烛,大家分着用;晚上天热,我们可以在老槐树下乘凉,聊聊天。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对,我们团结在一起!”张婶擦干眼泪,站起身,“明天我给大家做馒头,没有电,我就用柴火灶蒸;没有水,我就去巷尾的井里打水。咱们巷里以前没水电的时候,不也过得好好的吗?”
“我也来帮忙!”陈佳佳举起手,“我明天去买些手电筒和电池,再给孩子们买些零食,让他们别害怕。”
“还有我,”李爷爷拄着拐杖站起来,“我明天就去文物局,找那个老同事,就算跪下来求他,我也要让他帮忙保住咱们的巷子!”
看着大家重新燃起斗志,林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场仗很难打,但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有希望。
第二天一早,晨光就开车去了超市,买了几十桶矿泉水和几箱蜡烛,分发给每户人家。张婶在院子里支起柴火灶,蒸了一大锅馒头,香气飘满了整个巷子。陈佳佳则带着孩子们在巷里捡树枝,准备晚上在老槐树下生火驱蚊。
巷里的生活虽然艰难,却又恢复了往日的温暖。大家白天一起抗议,晚上围坐在老槐树下,吃着馒头,喝着井水,聊着巷里的往事。李爷爷给孩子们讲老银杏树的传说,张婶给大家唱年轻时的歌谣,陈老板则给大家讲他开杂货店时遇到的趣事。黑暗中的银杏巷,反而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温馨。
赵峰得知巷里的情况后,气得摔了杯子。他没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老百姓,竟然这么有韧性,断了水电也不肯妥协。他坐在办公室里,盯着银杏巷的地图,眼神阴鸷——他一定要拿下这个项目,不管用什么手段。
这天下午,赵峰又来到银杏巷,这次他没带其他人,只自己一个人。他找到林夕,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她面前:“林小姐,这里面有五十万。只要你劝大家签字,这钱就是你的。你是个画家,有了这笔钱,你可以去更好的城市发展,不用再待在这个老巷里。”
林夕看着信封,心里一阵恶心。她把信封推回去,语气冰冷:“赵总,我再说一次,我不会跟你合作。钱买不来我对银杏巷的感情,也买不来这里的温暖。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赵峰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他冷笑一声:“林小姐,你别给脸不要脸。我知道你跟晨光感情很好,他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对吧?我只要打个电话,就能让他丢了工作。你要是不想连累他,就好好考虑一下。”
林夕浑身一震,她没想到赵峰会用晨光来威胁她。她看着赵峰得意的嘴脸,心里又气又怕——她不怕自己受委屈,可她不能连累晨光。
“你别伤害晨光!”林夕的声音带着颤抖,“有什么事,冲我来!”
“很简单,”赵峰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劝大家签字,或者让晨光丢工作。你选一个。”
林夕看着赵峰,心里像被刀割一样。她知道,赵峰说到做到,他真的会伤害晨光。可她也不能背叛巷里的邻居,不能眼睁睁看着银杏巷被拆。
就在这时,晨光走了进来,他一把将林夕护在身后,眼神冰冷地看着赵峰:“赵总,你别想威胁我们。我已经辞职了,你就算想让我丢工作,也没机会了。”
林夕愣住了:“晨光,你怎么能辞职?这份工作你做了五年,你不是很喜欢吗?”
“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晨光握住林夕的手,语气坚定,“可你和银杏巷,我不能失去。只要能守护你们,就算失去工作,我也愿意。”
赵峰没想到晨光会这么决绝,他脸色铁青,站起身:“好,你们有种!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坚持多久!”说完,他摔门而去。
林夕扑进晨光怀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对不起,都是因为我,你才丢了工作。”
“别傻了,”晨光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这不是你的错。能和你一起守护银杏巷,我觉得很幸福。”
巷里的邻居们得知晨光辞职的消息后,都很过意不去。张婶给晨光送来了刚做的馒头,李爷爷给晨光写了一幅“勇者无畏”的书法,陈老板则说要给晨光在杂货店留个位置,让他帮忙看店。
“大家别客气,”晨光笑着说,“我现在有的是时间,可以帮大家做些事——比如帮张婶挑水,帮李爷爷整理书法作品,帮佳佳看‘故事角’。只要能为银杏巷出份力,我就很开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峰再也没来过,巷里的水电也一直没通。可大家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团结——白天,有人去政府部门抗议,有人在网上发帖呼吁,有人收集证据;晚上,大家围坐在老槐树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林夕的画也有了新的主题,她开始画“守护银杏巷”系列——画李爷爷拄着拐杖抗议的样子,画陈老板站在杂货店门口坚守的样子,画大家围坐在老槐树下团结一心的样子。每幅画下面,她都写着一句话:“银杏巷,我们的家,我们一起守护。”
苏曼得知银杏巷的危机后,特意从外地赶来。她看到巷里的情况,心里满是心疼,也很愤怒。“我会帮你们的,”苏曼说,“我认识一些媒体朋友,我可以让他们来报道银杏巷的事,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情况,给政府施压。”
苏曼的话给了大家新的希望。第二天,她就联系了几家知名媒体,记者们来到银杏巷,采访了巷里的邻居,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报道很快发布出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网友留言支持大家守护银杏巷,还有一些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发声,呼吁保护老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