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再次创业
第四十一章 再次创业 (第2/2页)他把房东头的小屋腾出来一间,买来一卷油毡铺在地上防潮,简单收拾一番后,水泥代销点就算正式成立了。
一开始,他只敢让一辆小马车拉来一吨水泥试试水,没想到当天就有个煤场施工盖房子,对方看水泥质量不错,用铲车一铲就把一吨水泥全拉走了。
肖兴赶紧拿出一个硬皮本子,把这笔账记下来,约定等施工完成后再收款。
晚上算账时,他发现这一吨水泥抛去本金,竟然能赚五元——在当时,五元钱相当于教师上调一级工资的收入,肖兴拿着账本,心里满是欢喜。
随着生意慢慢起步,肖兴的水泥销售越来越顺。有人要整车水泥,他就联系司机送货上门;小煤窑兴起后,村里、周边的小煤场像棋盘上的棋子般星罗棋布,个个都要盖房子、砌水池,对水泥的需求极大。
那段时间,肖兴的水泥门市前车来车往,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十几吨水泥。
送水泥的工具也从最初的小马车,换成了更高效的小三马,后来甚至增加到了两三辆。
年终岁尾,由于肖兴的水泥销量可观,水泥厂还专门送来印着
“紫云水泥”字样的白背心作为礼品;百团水泥厂、紫峰水泥厂的销售人员也闻风而来,送来印着自家品牌和联系电话的背心,想让肖兴帮忙推销水泥。
一时间,肖兴的水泥销售从
“一枝独放”变成了
“多点开花”,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两年里,村里的教育环境也有了不小的改善。
肖兴所在的学校地处村东的高岗上,从学校到村里,要先向西下一个大坡到沟底,再沿着一条
“之”字形的小路爬上沟对面的村庄。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走这条路还不算难,可一到下雨下雪天,路面又滑又泥泞,学生们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稍不注意就会摔跤。
村支书肖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秋天的时候,正好有企业来桃花岭村施工,肖军抓住这个机会,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说明学校师生出行的困难,请求帮忙。
企业负责人被肖军的真诚打动,答应调出勾机和翻斗车支援。就这样,在企业的帮助下,工人们花了三天时间,不仅把沟填平了,还在沟下埋了水泥管排水。
新路修好后,师生们上下学再也不用走危险的陡坡和泥路,安全和效率都大大提高,这件事也成了学校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
不过,这一年也有让人揪心的事。学校的老校长盟阔,此前总说腿疼,一开始他没当回事,每次疼了就吃两片止疼片,接着上课、处理学校事务。
可后来腿疼越来越严重,甚至连走路都变得困难,他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大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傻了眼——骨癌晚期。那时的盟校长刚接近退休年龄,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不得不离开他坚守了一辈子的讲台,回家养病。
肖兴和同事们去看望他时,看着曾经精神矍铄的老校长变得虚弱不堪,心里都满是惋惜。
除此之外,学校校领导小组成员里,还有一位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市里的学校看中,调到了市里任教。
一时间,学校的领导班子需要重新调整,肖兴也因为这两年表现不错,开始承担更多的工作。
年终岁尾,肖兴盘点这一年的收获,心里满是欣慰。他和成功村乔老板的水泥合作十分顺利,全年下来,水泥销售的净利润有五千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拿到钱后,肖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这样联系客户、对接水泥订单更方便;接着又买了一台洗衣机,看着妻子不用再在冰冷的水里用手搓洗衣服,肖兴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两年的经历让他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肯想办法、肯努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