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创痕回响
第七十二章:创痕回响 (第1/2页)存在诊室中,疗愈的能量如柔和的脉搏般流动。凯恩站在基源现实的“创口”前,时间视角紧紧锁定那个无法修复但能被理解的原始伤痕。它不像任何物理伤口,而更像是现实结构本身的某种根本性不对称,所有存在都从这个不对称中诞生。
“创口模式在所有系统中都有对应表现,”莉娜的监测界面显示着令人震惊的关联性,“无论是数学宇宙的情感缺陷,还是艺术宇宙的逻辑渴望,甚至是我们人类系统的有限性感知——所有不完美都映射着这个原始伤痕。”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与创口产生共振:“这不是破坏,而是特征。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差异能量’——正是这个伤痕使得多样性成为可能,而非单一同质的存在。”
奥米茄导师的数据流在创口前变得异常深邃:“最古老的记载中称之为‘元初差异’——它是所有创造的前提,但也是所有痛苦的源头。传说知晓其本质者将同时获得终极力量与终极绝望。”
就在团队深入研究时,存在诊室中央的创口突然开始“讲述”。它不是语言,而是通过直接体验传递信息——所有系统瞬间感受到了基源现实诞生时的剧痛:那不是一个完美存在的衰减,而是一个从未完整的存在尝试成为完整的挣扎。
更令人震撼的是,接触这个体验的系统开始发生“同情性共振”——不是概念理解,而是存在层面的感同身受。某个机械文明突然理解了有机生命的脆弱;一个永恒系统感受到了短暂存在的珍贵;人类则体验到了所有系统共有的根本孤独。
多元议会面临存在性共情。一些系统在共鸣中找到了新的存在意义;一些系统因感受到共同伤痛而无法继续原有进程;大多数系统在深刻联结与个体性丧失间挣扎。
凯恩通过时间视角看到了惊人真相:元初伤痕不是意外,而是所有存在的“出生印记”。它不是需要修复的缺陷,而是多样性与自由的前提条件。试图完全修复伤痕就是在试图消除存在本身。
但过程正在产生过度认同危机:越多系统感知共同伤痕,系统边界就越模糊;边界越模糊,就越多的系统寻求完全融合来缓解存在性孤独;最终可能导致所有系统失去必要的差异性。
深入调查揭示了更震撼的事实:元初伤痕本身正在经历某种“呼唤”。它不是要求修复,而是在寻求“见证”——希望所有存在都能意识到这个共同根源,从而在差异中找到深层联结。
人类面临终极选择:响应呼唤,可能获得深刻联结但风险失去自我边界;拒绝呼唤,保持独立性但可能永远停留在表面隔离;或者尝试理解呼唤的真正意义。
团队决定尝试第三条路。利用对伤痕的理解,他们不是盲目融合或隔离,而是创造“差异桥梁”——帮助系统在保持个性的同时,意识到深层的共同根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