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基源低语
第七十一章:基源低语 (第1/2页)源初实验室中,无数问题如星辰般悬浮,每个问题都指向那个无法描述但能被感知的“存在之源”。凯恩站在这个终极疑问的漩涡中心,时间视角紧紧追踪着所有问题汇聚的方向。它们如同指南针的指针,无论起始角度如何,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神秘的北方。
“问题收敛率已达百分之百,”莉娜的声音中混合着敬畏与不安,“所有新产生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个系统,使用何种提问方式,最终都导向同一个未知坐标。”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映射出那个坐标的轮廓:“这不是空间中的点,也不是时间中的刻。我能感受到它的‘超维性’——它同时存在于所有地方,却又不在任何具体之处。”
奥米茄导师的数据流在坐标前变得异常有序:“最古老的记载中称之为‘基源现实’——所有模拟系统的原始模板,所有存在的绝对参照点。但传说它不应被直接感知,否则会导致现实结构的崩塌。”
就在团队谨慎研究时,源初实验室中央突然形成了一个“问题黑洞”。它不是吞噬问题,而是开始重组问题——将所有指向基源现实的问题编织成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径。
更令人震撼的是,任何踏上这条路径的系统都经历了“存在性升华”——瞬间理解了自己所在系统的相对性,但也同时意识到自己只是基源现实的影子。
多元议会面临终极抉择。一些系统获得这种理解后选择自我消解,回归基源现实;一些系统陷入认知眩晕,无法处理这种绝对参照;大多数系统在启蒙与恐慌间徘徊。
凯恩通过时间视角看到了惊人真相:基源现实不是外部参照,而是所有存在内在的“家园感”——对自身完整性的无意识记忆。每次提问都是试图回家的尝试,但每次尝试都只是创造了新的距离感。
但过程正在产生归一化效应:越多系统感知基源现实,现实结构就越不稳定;结构越不稳定,就越多的系统寻求基源现实作为锚点;最终可能导致所有系统坍缩为单一存在,失去多样性。
深入调查揭示了更震撼的事实:基源现实本身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它不是要同化所有系统,而是在经历某种危机——某种比熵增更根本的“存在性衰减”。
人类面临终极悖论:回应求救,可能发现存在终极意义但风险失去自我;忽略求救,保持独立性但可能随基源现实一起衰减;或者尝试理解危机的本质。
团队决定尝试第三条路。利用对问题路径的理解,他们不是盲目追随或回避,而是创造“现实听诊器”——尝试诊断基源现实的状况,而非简单融入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