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寻根之旅(2)
第五十三章 寻根之旅(2) (第1/2页)高阳派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王姓副乡长,土生土长的飞龙村人,提起父辈,王征和刘贞竟然还有印象,所以,大家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两位老人的话也多了起来。
这些年,飞龙乡变化太大,很多地方,大家都不认识了。之前,王征和刘贞两人每年还要回来祭祖,后来,为了方便,给王旭去世的爷爷奶奶在县城买了公墓,王家岭村里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也只剩下一个王征远房的叔叔,所以,虽然离县城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中间却基本没有回来过。
王旭想,其实有些事情真的很有意思,如我们一直想去某个地方,中间因为种种原因,到老了,行动不便了,才发现还一直没能成行。有些东西,就放在眼前的某个角落里,有可能三年五年我们都一直没有去动过它。就如同老家飞虎乡王家岭,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忙工作、忙孩子、忙老人,忙着应酬、忙着升迁,却始终没有时间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
离开近三十年后,今天故地重游,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大家第一站当然是去了冯凯的单位——飞龙乡派出所,虽然是国庆期间,但大家都全勤在岗,王征就说,咱不能影响人家公家办公,在门口认真地看了好长时间便满意地离开了。
然后是乡百货门市,大家记忆中,百货门市在主路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但现在原地已经拆迁了,新建了一家小型超市。陪同的王副乡长说,门面虽然拆了,但后院可能还保留了原来的一些东西,大家一听都非常兴奋,从超市的后门进去,见后院还有一排五间青砖平房,可以看出明显是年代久远的建筑,超市主人将内部整修做了临时仓库。转到房屋的山墙一侧,墙上还留有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用红色油漆书写的,虽历经数年,仍能清晰可见。刘贞说:“这还是你爸爸亲自写的呢。我还记得你爸提着油漆桶,拿了刷子,爬上梯子,负责写字,我在下面负责扶梯子。就是因为你爸标语大字写得漂亮,以后,才有机会被调到了县商业局。”
这些话,王茹和王旭都不知听了多少遍了。但冯凯和李雪觉得新鲜:“姥爷还有这本事呢,这手艺现在会的人也不多呢。”
王征深情地望着墙上曾经自己亲手书写的几个大字,听得晚辈们近乎仰慕的赞赏,满脸得意地陷入了对自己光辉历史的回忆中。
王副乡长说,乡中心小学和中学,在全国教育系统“普九”达标时,都做了返修、改扩建,现在也都面目全非了。王茹有些失望,王旭说,改变是必然的,不改变怎么能体现进步。那我们回村时从学校门口路过,顺便看一下,就不要惊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了。这时,王旭想起了自己的老师陈志坚,他说:“见到过陈志坚老师,就相当于到过了飞龙乡中学,陈老师是飞龙乡教育系统一面永远的旗帜”。
离开飞龙村,车子向王家岭驶去。王副乡长坐在副驾驶上,扮演着导游的角色。他向大家介绍说:“飞龙乡面积100平方公里,现在人口52000人,其中,原飞龙乡30000人,原长平乡22000人。全乡共有80个行政村,最大的村近2000人,最小的村只有200多人。经济来源还是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也有少量向日葵种植。农业税取消后,农民没了负担,生产积极性也高了,干群矛盾冲突也大幅度减少,目前,乡镇最压头的任务还是计划生育。但话说回来,计划生育罚款也成为弥补乡镇财政不足的重要渠道,我们乡每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数额还是相当可观的,这笔罚没收入,有很大比例是留给乡镇地方财政的,这样才保证了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现在看起来,这种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要依靠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