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 江城穿越之放大镜下的文明

江城穿越之放大镜下的文明

江城穿越之放大镜下的文明 (第2/2页)

我摸向公文包,里面装着给小远的《文物修复史》,书脊还没拆封。手机银行APP显示,这个月的工资刚到账,大部分要留着给博物馆买修复耗材,只剩1200元——今天必须先稳住铜镜锈蚀,再去企业谈赞助,还要想办法赶去小远的毕业典礼,不然文物损坏会成为终身遗憾,儿子也会彻底失望。
  
  早上7点,我准时赶到修复室。修复师已经支起工作台,唐代铜镜放在特制的软垫上,镜缘的海兽纹像蒙了层雾,模糊不清。我戴上白色修复手套,拿起放大镜凑近铜镜:“锈蚀主要集中在镜缘,纹饰区还好,先做脱盐处理,用纳米材料加固,不能用强酸,会损伤铜胎”,说话时声音有些沙哑——昨晚写资金申请报告到凌晨2点。修复师递来脱盐棉:“沈馆,脱盐材料只剩最后一包了,新的还没到货”,我心里一紧:“先省着用,我今天去谈赞助,争取把材料钱也筹到”。
  
  上午9点,文物局考察组准时到馆。我带着他们参观展厅,走到陶鼎展柜前,我指着绳纹讲解:“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炊具,绳纹不仅能防滑,还能增加受热面积,古人的智慧都藏在这些细节里”,考察组的人点头称赞,我却在心里着急——资金申请还没着落,铜镜修复不能再拖。送走考察组,我赶紧吃了口冷盒饭,抓起公文包就往文化公司跑——昨天联系好的企业,说愿意考虑赞助。
  
  下午2点,我坐在文化公司会议室里,手里攥着铜镜的高清照片:“这面唐代海兽葡萄镜,全国现存不到10面,是咱们市的文化名片,要是锈蚀损坏,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老板翻着照片,皱着眉说:“现在公司资金也紧张,最多能捐2万,再多真的没有了”。我赶紧起身道谢:“2万也够买脱盐材料了,太谢谢您了”,走出公司时,腰又开始疼,只能扶着墙缓一缓——为了这2万,我从早上到现在只喝了半杯菊花茶。
  
  下午5点,我赶回博物馆,修复师兴奋地说:“沈馆,脱盐处理很顺利,镜缘的纹饰能看清点了!”我凑过去看,铜镜上的海兽眼睛隐约显露,心里松了口气。这时妻子发来视频,小远举着毕业礼服:“爸,你看我的礼服好看吗?明天你一定要来呀!”我笑着说“好看,爸肯定来”,挂了视频却蹲在修复室角落——明天要去另外两家企业谈赞助,根本赶不上小远的毕业典礼,只能跟妻子说“我尽量”。
  
  晚上8点,我在办公室写资金申请补充报告,文创店的你(原视角的“你”)提着热粥走进来:“沈馆,看你一天没吃东西,我给你带了碗粥,还有你要的文创产品清单”。我接过粥,粥的温度透过碗壁传到手上,心里暖暖的——在满是压力的日子里,这点善意像束光。“谢谢,”我小声说,“明天要是我没回来,帮我把小远的书寄出去,地址在公文包侧袋”。你点点头:“沈馆,您别太拼了,文物重要,家人也重要”。
  
  深夜10点,我终于写完报告,坐在展厅长椅上休息。这时两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一个说:“这博物馆也太无聊了,全是旧东西,还不如去看电影”,另一个附和:“听说馆长天天待在这里,赚不了多少钱,图什么呀?”我攥着放大镜,指节发白——我今天忙了15小时,跑了3家企业,写了2份报告,却被说“无聊”“图什么”,可我知道,守护这些“旧东西”,就是守护咱们的文化根脉,再难也值得。
  
  修复师拿着刚清理好的清代扇面走过来:“沈馆,您看这扇面的题字,现在清晰多了!”扇面上的“江山如画”四个字透着墨香,我看着扇面,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至少有人懂文物的价值,懂我的坚持。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小远的书放在公文包最上层,旁边摆着铜镜的修复方案。月光透过展厅的窗户照进来,给陶鼎镀上一层银辉,像给千年文物裹上了层温柔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放大镜,是千年文明的记忆;守的不只是博物馆,是无数先人的智慧;欠儿子的陪伴虽然愧疚,却换来了文物的平安,这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骄傲。
  
  三、放大镜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胶水味。我摸向腰眼,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刺痛,只有文创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博物馆的群消息:“沈馆太棒了!唐代铜镜修复完成,‘地方民俗展’吸引了超万名游客,文物局追加10万修复资金,小远还带着研究生团队来馆实习了!”
  
  跑到修复室,看见沈砚之穿着那件深灰色西装,胸前别着“文化守护之星”的徽章,正带着小远观察修复好的唐代铜镜。小远穿着博物馆的实习服,手里拿着放大镜,兴奋地说“爸,这铜镜的海兽纹太精致了,我论文要重点写它!”妻子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件新的中山装:“旧的那件沾了太多胶水,给你买了件新的,以后别总熬夜了”;文化公司的老板也来了,手里提着个礼盒:“沈馆,这是咱们公司的文创合作方案,想把铜镜纹样做成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咱们的文化”。
  
  文物局的领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沈砚之同志,这是‘省级文博先进工作者’证书,你实至名归!局里给博物馆批了专项修复资金,以后不用再四处筹钱了”。沈砚之接过证书,笑着说“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比什么都重要”。
  
  “店员,来套铜镜纹样的文创!”沈砚之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胶水,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释然与明亮——那件旧中山装被他捐给了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展”,旁边摆着他写了25年的文物笔记;办公桌下的柜子里,终于放着小远的毕业典礼照片,父子俩穿着正装,笑得很开心。
  
  风卷着文创店的书签,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展厅里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桂花糕,突然明白沈砚之放大镜里的秘密——那些冷掉的盒饭、沾着胶水的手指、错过的陪伴,不是“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文明的敬畏,融进了每一次放大镜下的观察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守中。就像那杯泡着菊花的青花瓷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文物的热爱;就像小远的《文物修复史》,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文创店上班,沈砚之昨天说“想搞个‘文物修复体验课’,让游客亲手拼陶片,感受文物保护的意义”。顺便问问他,小远的论文写得怎么样,新到的修复材料够不够用,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兼顾文物与家人的馆长,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