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三线城市,寻访奇才
第1105章 三线城市,寻访奇才 (第1/2页)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杨鸣和贺枫的车子驶入了淮宁市区。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既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没有小县城的萧条。
街道不算宽敞但很干净,建筑物大多是十几层的住宅楼和商业楼,偶尔能看到一些新建的小区和商场。
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慢节奏的舒适”。
车子在一个大型商业广场前停下。
这是淮宁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周围聚集着各种品牌专卖店、餐厅和娱乐场所。
在商业广场的一楼,有一家占地面积颇大的超市,门头上写着“峰尚生活超市”几个大字。
“就是这里了。”贺枫看了看手机上的地址,确认道。
杨鸣下车后,站在超市门口观察了一会儿。
这确实是一家规模不小的超市,至少在这个三线城市算得上是大型商超。
两个人走进超市,迎面而来的是适宜的温度和舒缓的背景音乐。
入口处的购物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辆车是歪斜或者损坏的。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店员,笑容自然,既没有过分热情,也没有冷淡疏离。
杨鸣开始在超市里慢慢走动,表面上像是一个普通的顾客在闲逛,实际上他在仔细观察着这个地方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目光扫过货架的摆放、商品的陈列、顾客的流动路线,以及员工的工作状态。
最初的十几分钟,杨鸣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这确实就是一家普通的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日用品和食品,顾客们推着购物车在过道里慢慢挑选,收银台前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一切都显得很正常。
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杨鸣开始注意到一些微妙的细节。
首先是顾客的流动路线。
他发现,无论何时进来多少顾客,超市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拥堵的情况。
顾客们的行走路线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总是能够很自然地分散到不同的区域,很少出现在同一个货架前聚集太多人的情况。
其次是商品的陈列。
杨鸣注意到,那些销量最好的商品总是摆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而且补货速度极快。
更有趣的是,那些利润率较高的商品往往出现在顾客犹豫、等待或者思考的区域附近。
比如在收银台前的等待区,摆放的都是一些小包装的高价值商品。
在生鲜区的称重等待区,附近就是各种调料和配菜。
然后是员工的工作效率。
收银员的速度快得惊人,每个人的动作都极其熟练,扫码、装袋、找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理货员也是如此,他们总能在货架即将空置之前的关键时刻完成补货。
最让杨鸣感到意外的是环境的微调。
他发现,超市里的背景音乐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区域有着微妙的变化。
在需要顾客快速通过的区域,音乐节奏稍快。
在希望顾客停留选购的区域,音乐变得舒缓。
灯光的亮度也是如此,在商品展示区明亮而温暖,在过道区则相对柔和。
甚至连空调的温度都在经常变化,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始终感到舒适。
二十分钟后,杨鸣和贺枫在超市的中央休息区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