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离别赠言,引荐高手
第1104章 离别赠言,引荐高手 (第1/2页)三天的江城之行即将结束,何胜在内心深处经历着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转换。
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对杨鸣个人认知的重新构建,更是对自己既有世界观的某种冲击和重塑。
在他多年的人生轨迹中,商业伙伴、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都有着相对清晰的分类标准。
但杨鸣的存在,如同一个游离于所有既定分类之外的变量,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感和认同感。
离别的时,何胜和他的助理站在山庄的门厅前。
“杨总,这次江城之行让我收获很多。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角度。”
杨鸣能够感受到这种感谢的真实性。
在过去的三天里,他同样在观察着何胜,观察着这个金融圈的成功人士如何处理与自己这种背景的人的关系。
何胜表现出的开放态度,超越了他的预期。
这种超越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礼貌和尊重上,更体现在思想层面的真正交流和碰撞上。
“何总客气了,我也从你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拜访。”
正当气氛趋向于告别的常规模式时,何胜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复杂。
他在内心深处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理性告诉他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谨慎,但直觉却促使他为这个新朋友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种斗争的背后,是他对杨鸣真实能力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
“杨总,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聊聊,关于你提到的上市计划。”
杨鸣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他能够感受到何胜语气中的变化。
“我有一个学弟,叫柴峰。”何胜继续说道,但他的声音中带着某种微妙的犹豫,“这个人在包装上市方面是个高手,经验非常丰富。”
在何胜的记忆深处,关于柴峰的形象是复杂的。
作为同一所大学商学院的学弟,柴峰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了超凡的商业敏感度和操作能力。
毕业后,他迅速在资本运作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业内公认的包装上市专家。
他的案例研究经常出现在商学院的教科书中,他的操作手法被同行们视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
然而,人生的轨迹往往充满了意外的转折。
几年前,柴峰操作的一个大型上市项目出现了严重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的具体细节外界知之甚少,但结果是灾难性的。
不仅项目彻底失败,柴峰本人也被迫退出了这个圈子。
从那时起,这个曾经在沪市呼风唤雨的资本运作高手,就彻底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
“不过……”何胜的声音再次出现了停顿,这种停顿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纠结,“他现在的状况比较特殊。几年前,他操作的一个项目出了大问题,之后就退出了我们这个圈子。现在在老家开超市。”
这个信息让杨鸣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挫折和失败往往能够更真实地检验一个人的真实品格和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