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264 力压正店

264 力压正店

264 力压正店 (第2/2页)

吴铭抬头望去,那圆润的身躯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面庞大如盘,然细观其眉眼神态,确与谢清欢有几分相似。
  
  “咦?”何双双惊疑不定,“矾楼、潘楼、杨楼、庄楼、任店……内城正店的东家、掌柜,何以齐往西去?”
  
  吴铭亦是一怔,心思电转,旋即了然,笑道:“多半是去瞻仰咱们那空摊了。”
  
  正如他所料。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陋巷小店,竟力压正店,独得官家赏赐,身为正店的经营者,岂能不探个究竟?
  
  谢正亮等人并未留意吴铭一行,待行至吴记摊位前,瞬间傻眼。
  
  只见空棚寂寂,哪还有店家的身影?
  
  唯余四名角抵艺人当街献艺,拳风虎虎,喝声连连。
  
  众人相顾愕然,忙向邻近的刘保衡探问,方知吴记早已收摊,吴掌柜已携店员游览盛会去了。
  
  “竟有闲暇逛会?还带着店员同游?!”
  
  众人越发惊诧。
  
  赐酺盛会乃宣传自家食肆的大好时机,此人竟浑不在意?
  
  “刘掌柜可知这吴记川饭坐落何处?那吴掌柜又是何等人物?”
  
  刘保衡微微一笑,他可太清楚了!
  
  当即将吴记虽处陋巷,却常有高官贵胄登门,更获欧阳学士亲题匾额等事,娓娓道来。
  
  一边讲述一边观察众人的反应,突然有点想看姓吴的做大做强,迁进内城把这些个高高在上的正店干趴下。
  
  众人越听越是心惊,立时收起了小觑之心。
  
  “朱雀门外,麦秸巷中……岂非与状元楼毗邻?”
  
  “吴记的菜肴,刘掌柜定然尝过罢?滋味如何?”
  
  指望刘保衡盛赞吴铭的手艺,自是妄想,但他还不至于昧着良心颠倒黑白,只含糊道:“不逊于正店。”
  
  众人闻言,下意识便将他口中的正店等同于状元楼。
  
  状元楼到底是正店末流,那吴记的菜肴既不逊于状元楼,可见此人确有些本事,但未必能胜过内城的正店。
  
  由此观之,此番得赏,多半是借了朝中贵人的东风。
  
  过不多时,各家俱收到消息,吴记进献之物,乃是一条糖龙。
  
  “糖龙?”
  
  “即以糖汁绘制的金龙……”
  
  众人恍然。
  
  此物胜在巧思出新,寓意祥瑞,讨了官家欢心,并非凭滋味取胜。
  
  潘屹等正店东家遂不以为意。
  
  谢正亮却留了个心眼。
  
  他遍尝东京美食,早觉乏味,难得遇此新店新肴,颇觉耳目一新。又听闻吴记时常推陈出新,心下暗忖,日后定要亲往麦秸巷一探。
  
  刚冒出这个念头,便见一行五人走至潘楼摊前,着装一致,胸前赫然绣着“吴记川饭”四字!
  
  “???”
  
  不止谢正亮,潘屹同样愣住,视线扫过五人,骤然定格在何双双身上,双目圆瞪:“何厨娘?!”
  
  何双双敛衽一福,行礼如仪。
  
  “你……你怎生穿着吴记的衣服?”
  
  “蒙吴掌柜不弃,奴家现于吴记掌灶。”
  
  “你舍了私厨娘子不做,便是为此?”
  
  “正是。”
  
  潘屹立时对这位衣着朴素的吴掌柜刮目相看。
  
  他虽不识吴铭,却深知何厨娘的身价与挑剔。
  
  能延揽此等人物掌灶,足见吴掌柜家底雄厚,再思及高门显贵频频登门、欧阳学士亲题匾额之事,此人背景,只怕深不可测!
  
  邻近几家正店的东家闻言,亦皆恍然大悟:无怪刘保衡称其“不逊于正店”,原是东京第一厨娘掌灶!
  
  潘屹有心同吴掌柜攀谈,吴铭却无意久留,要了几样吃食,便拱手告辞:“盛会难得,尚有多处未览,吴某先行一步。”
  
  转身离去,将买来的食物同四人分而食之。
  
  潘屹等人见状,更觉惊异。
  
  一众店员则艳羡不已:吴记店员的着装显是吴掌柜所赠,此刻竟连吃食也共享,吴记待下之厚,可见一斑!
  
  五人且行且食,且观百戏。
  
  突然间,一阵紧密的锣鼓骤然炸响,仿佛数百爆竹齐放,其声震天动地,霎时盖过满城喧嚣!
  
  鼎沸人声渐渐平息,乐棚露台上的歌舞亦随之止歇。
  
  五人驻足观望。
  
  吴铭不明所以,侧首问小何。
  
  何双双低声道:“朝廷要下赦了。”
  
  话音未落,忽见宣德楼前御街中心,巍然矗立起一口巨旗,旗面猎猎,威仪赫赫,旗杆之高,竟与宣德楼齐平!
  
  “此乃盖天旗。”
  
  何双双知吴大哥不谙凡尘俗世,便主动为其解说。
  
  紧跟着又立起一杆略小的旗帜,是为“次黄龙”。青城、太庙等处,亦各有盖天旗次第竖起。
  
  “瞧,官家来了!”
  
  城楼上,赵祯及一众宰执重臣、宗室贵戚再度凭栏。
  
  吴铭仰头望去,离得有点远,看不清面容,只见万紫丛中一点红。
  
  乐声再起,庄严肃穆。
  
  须臾,梆子声咚咚作响。
  
  一根十丈高的朱漆巨竿缓缓竖起,竿尖托一巨大木盘,盘上立一金铸雄鸡,口衔丈许红幡,其上以金线绣织四个大字:皇帝万岁!
  
  盘底垂下四条彩绸长索。
  
  早有四名身着赭红短衫、精壮矫健的汉子候于其下。
  
  梆子声骤急!
  
  四人立如猿猱般缘索疾攀,但见身影交错,奋力向上,争夺那金鸡口衔的红幡。
  
  众人不无翘首屏息以观。
  
  最终,一精壮汉子拔得头筹,夺下红幡,朝宣德楼方向振臂高呼:“万岁!”
  
  引得万民山呼万岁,声浪如潮!
  
  这时,开封府、大理寺将一队戴着枷锁的犯人押解至宣德楼前。
  
  不消问,想也知道这些便是待会儿要赦免的罪犯。
  
  宣德楼上,早有红锦长索与楼下一座彩楼顶端相连。一只金凤口衔赦书,沿红索缓缓滑落彩楼。
  
  彩楼之上,官吏恭敬取下赦书,展开朗声宣读。
  
  赦书宣读毕,鼓声再起,狱吏即刻上前,为犯人打开枷锁。
  
  犯人重获自由,无不涕泗横流,面朝宣德楼方向跪拜谢恩。
  
  钧容直奏起欢庆之乐,艺伎随之舞旋助兴。
  
  官家和众卿归座宴饮,御街上下,复又喧腾如初。
  
  吴铭亦收回目光,招呼四人再续游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