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枯荣界 > 第八十八章 出殡,难掩伤悲

第八十八章 出殡,难掩伤悲

第八十八章 出殡,难掩伤悲 (第1/2页)

杜春心过世的消息早已一阵风似的传遍长青村,一些亲友早早来黄四亮家帮忙。支宾姚老美吆五喝六,一一安排灶厨师傅和切墩跑堂人手,合计购买肉菜、孝布及其他丧葬用品,还给张嘎咕派活,让他用稻草编微型粮囤,又对黄三怪嚷嚷:“三怪你给找八个打墓的棒劳力,还需要抬重二十四杠子手外加六个换手。”黄三怪说:“这个事儿好安排,不愁劳力。无论有没有礼尚往来,遇到出殡这事儿村里爷们儿都没有袖手旁观的,咱这就这个习气好。我老婶在咱乡下人缘好,给她老人家抬重肯定是有求必应。”
  
  公冶山根据死亡日期选了出灵的日子,算在奇潭市已经停尸一天,共停灵五天。然后带着罗盘戒尺绳,让黄四亮携带铁锹木橛等物品,一同去距离椅子圈不远的黄家墓地,用罗盘定向分金,预留出老憨的位置,勾了杜春心的墓位。
  
  偏晌,黄四亮从原平镇安居木工厂拉回一口四六红松寿材,停放在灵棚里垫起半尺的木楞上。寿材独帮独底独盖,真正的六块板。底色朱红,棺首高翘,宛若一艘大船等待出海。彩绘的门楼莲花和云纹凤鸟,还有人物山水孝图,画面鲜活,清油透亮。
  
  金书山围着棺材参观了一圈,啧啧几声:“这寿材真不错,够高够大,孝图画的也好。”“这说啥有啥呀!”张铁嘴儿又讲究起来,“据传,这二十四孝图是元朝郭居敬为孔子《孝经》作的,古图有多个版本。运动期间,繁琐的丧葬风俗程序都被简化了,连烧纸都偷偷摸摸进行,更别说画二十四孝图了。但是从打分产到户以后,这些老风俗又重新兴起来。”话音刚落,曲二秧发现了问题:“你说的是二十四孝,可这棺材只有十二孝嘛!”张铁嘴儿详细说道:“画二十四孝,分全孝和半孝两种。全孝就是夫妻双方成对画,能画全部内容;半孝只画夫妻其中一方,只用十二幅孝图。”姚老美说:“依我看这都是封建的孝道,有的很愚昧,有的也很残酷。你比方这个为母埋儿,我一看见就浑身不舒服。”张铁嘴儿笑笑说:“不用太在意孝图的内容,要的不过是孝的氛围罢了!”
  
  “哎,你们说怪不怪?”黄三怪说,“去福原棺材铺选寿材时,四亮起初选的是橘红色的百寿棺,比这个还作蹦还沉实,翻了喜材,搭了红布,往四轮车上抬的时候,不料滑落地上摔破了一个底板前角。摔坏就不能要了,厂子老板让重新选,四亮这才选了这付有二十四孝图的。”公冶山分析说:“那说明春心没相中那付料板,一定是喜欢这付有孝图的。这就是天意,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众人听了,都纷纷附和。
  
  艾育梅来到四亮家,贾来燕让她看买的东西:“大嫂大嫂,你看看我买的白布,本色白一卷,是给孝子孝女用的;漂白色一卷,是给外拉的用的。”艾育梅摸摸厚厚两卷白色布匹说:“孝布好像买多了。”来燕说:“我就怕不够,多的留以后有用。”闻大呱嗒凑过来看:“哎妈呀,虑联的还挺长远呢。”姚老美说:“闻大呱嗒嘴一份手一份,明天扯孝布这活就交给你啦。”闻大呱嗒一拍胸脯:“哎妈呀,这活交给我尽管放心,我手头有准,保证扯的匀乎。”
  
  公冶山停下手中的纸活,嘱咐说:“孝子孝女媳妇女婿是重孝,孝带长七尺短两寸,孝衫长九尺短两寸,女儿包头布是一丈二尺短两寸,孝带系在右边,孝带头一长一短,腰拴一根麻辫,鞋面裹白布。孝服单线缝制,不缝边。隔辈人孝带头系红布条,再小一辈的系蓝色布条,布条嫡孙缝正中,外孙缝外侧。侄男外女一律腰扎七尺七寸孝带,明天入殓后扯孝布……”闻大呱嗒说:“哎妈呀,这么啰嗦,戴个孝帽子或者腰带子多省事儿。”公冶山说:“老太太临终特意嘱咐,儿女要戴全孝,必须照办。”闻大呱嗒一伸舌头:“哎妈呀,这老太太要求还挺多的呢!”
  
  运送杜春心遗体的大卡车趁着阴云遮月夜色昏暗赶往长青村,一路稳稳地走乡过县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大卡车行驶两个多时辰,到达村西南角黄四亮家院子时,东方天幕露出了一抹鱼肚白。
  
  二禄和刘银环、三喜子和贾佩纶等直近亲属早已等候多时,见车停下都围拢过来。跟车的儿子儿媳们下了车,老憨被四亮和香柳从驾驶楼里搀下来,一瘸一拐地看了寿材,然后扶进屋里。杜春桂闻讯,晃着两条大长腿,跟头把式地跑来了。她三步并做两步扑在打开的后车厢板上,一边拍打一边哭嚎:“大姐呀——我的大姐呀——你咋这么突然的就走了呀——”杜春桂这一放声,那张长脸显得更长了,面目扭曲得有些吓人。任她顿胸跌足哭一阵,黄士魁这才让随后跟来的曲二秧把她架走。
  
  公冶山被黄四亮请来主持入殓。先在棺木底部铺七尺等身白布,又放了三张四方麻纸,然后用七枚硬币呈北斗形压好,上面放了一床红色棉褥子。做完这些铺垫,让黄四亮掀去了盖在遗体上的大苫布,大声吩咐:“一会儿长子捧头,次子捧脚,侄男外甥一起上前帮抬。”见众人各就其位,指挥把遗体抬下卡车移进棺内。“来,放驼龙被子上,落靠腿脚,稳正头部,再往上一点……”
  
  接着,为遗体整理衣着,盖上一层黄被子,把歪向嘴边的咽口钱拨正,在枕头两边放了金银纸,这才招呼七八个汉子虚合了棺盖。公冶山吩咐孝女烧三斤六两纸,把纸灰包成七包存在寿材前边留用。香柳跪在灵头前往瓦盆里烧纸,火光映照着她的脸,泪花在眼里闪。
  
  早饭后,黄四亮结算了运费,打发了大卡车司机。黄士魁把自家的大苫布扛来,领着黄夺黄耷在院子里扎木杆搭灵棚。公冶山把黄纸灵头贴毕恭毕敬地粘在槐头中间空位上,只见上面是一行纵向排列的楷书小字,按生旺死绝循环排字让女逝者占旺。写的是:
  
  耋故先妣黄府杜氏讳春心之灵柩
  
  开了名堂,在灵柩前摆放祭品。前探板上摆了一盏长明灯,一碗倒头饭,一囤五谷粮。一张黑白遗像立在供桌上,那周正的模样温和的神态不时惹来几声惋惜几滴眼泪。遗像前摆了三摞馒头三样水果,以及酒盅酒瓶和香碗。点燃的三支卫生香插在香碗里,十分肃穆地缭绕着一缕缕青烟。
  
  公冶山依靠北炕炕梢柜子,用一把拴了红布条的剪子灵巧地剪白纸,先剪宝幡后剪幢条,用白纸穗缠高粱杆,做成如同龙头仪仗一般的幡杆,然后用狼毫毛笔蘸墨汁在飘带上写下“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方”。刚写完,姚老美就嚷嚷:“仙儿,先把大字块写了,外面等着贴呢。”公冶山埋怨一声:“你急啥嘛,其他的幡还没扎好,不得一样一样来嘛。”姚老美嘻嘻一笑:“反正都是你的活,先干后干都是干嘛!”公冶山裁好了白纸大菱形块,刚要动笔,一扭头看见郑校长走进屋来,就把他请到桌前:“来来来,劳驾大校长,给写副对子,词在这纸上照着写就成。”
  
  郑校长也不推辞,认真地写起来。公冶山一边看一边说:“论出黑,别人不如我。论写字,我不如别人。我的字老八板儿,比不上郑校长行书写的活。”金书山帮着把写好的大字块依次移到炕头,夸奖道:“老姑夫手巧,确实写的好。”问公冶山,“人都说你收徒了,要把你这门营生传给秦黑牛,可有这回事?”公冶山说:“秦黑牛聪明,跟我学出黑也学得挺快,《老黄历》《玉匣记》《葬经》那些书他都能看明白。”金书山说:“你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呀?”公冶山呵呵一笑:“我岁数大了,还就盼着他早点儿出徒呢!”
  
  贾大胆看见靠立在炕柜墙角的灵幡,好奇地伸手要去拿,公冶山很严肃地说:“别动,这灵幡除了先生和孝子,别人是不能动的,动了你就得扛着。”一听这话,吓得贾大胆忙把手缩了回来:“扯呢!不是自己老人谁愿意扛。”又问道,“老人发丧,这灵幡该由哪个孝子扛?有没有替扛的?”公冶山说:“无论谁发丧,灵幡都应由长子扛。通常情况下,除了孝子,扛灵幡没有替代的。”
  
  “这说啥有啥呀!”张铁嘴儿的口头禅一出口,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过来,他煞有介事地说,“真有替扛的,北屯鲁小抠家就发生过这事儿。”众人央他快讲,他这才慢条斯理地说:“他老妈出殡的时候,他正赶上坏了肚子,刚出屯子他就憋不住要解手,就把灵幡交给了远方兄长鲁大脑袋,鲁大脑袋推脱不过,只好临时代抱着灵幡往前走。走了一程,有人给鲁大脑袋掏话,说灵幡没有替扛的,不是自己老人你咋能扛这个活呢,这对你可不好。鲁大脑袋越想越不对劲,就盼着在野地里窜稀的鲁小抠赶紧回来。眼看快到墓地了,鲁小抠这才捂着肚子跟上来,鲁大脑袋要交还灵幡,鲁小抠说肚子还不舒服你就扛到地方吧,鲁大脑袋说你这是抓冤大头呢,我替你扛半天够意思了,说完扔了灵幡就跑了。”众人闻听,一阵嘻哈。
  
  公冶山指使曲克穷把黄纸剪的岁头纸挂在院门右侧。那纸层数是以亡者年龄外加天地两数确定的,裁成三截如同一串纸骨朵。右侧门杆下,曲克穷提着岁头纸,两条短腿爬上椅子,探身翘脚试了半天也没够着横梁,看见张呜哇和秦黑牛夹着长杆唢呐走来,央求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来来来,帮我把这纸骨朵拴这上面。”秦黑牛把长杆唢呐交给张呜哇,替下曲克穷,一翘脚三下五下就把岁头纸拴在了高处,又嘻嘻一笑说:“翘起脚,够不着,恨只恨,爹妈给的个儿不高。”曲克穷摸摸后脑勺说:“哎呀,黑牛你跟老姚学屁了!”
  
  灵棚门口贴出的白纸黑字十分醒目,横额板上是“驾鹤西游”四个斗方,灵棚两边竖板贴上了一副挽联:
  
  阵阵清风吹不醒仙人一梦
  
  涛涛游水流难尽孝子哀情
  
  十几对花圈陆续摆在灵棚前两侧,挽联和花朵在微风中瑟瑟抖动。供桌前方放了三个草垫子,供吊丧跪用。两个吹手坐到灵棚右边长条凳子上,把唢呐接上长杆直抵地面,鼓起腮帮子气脉足足地吹出一声声无比低沉凄惶的哀乐。时有亲友前来或鞠躬或磕头,轮流守灵的孝子孝女都一一还礼。船夫贾永路引着裘环前来吊唁,把腋下夹着的两捆黄烟纸给了来燕,把裘环扶到灵柩前,十分虔诚地行了鞠躬礼。裘环双手拄棍伫立灵前,微风时而拂起耳鬓几缕霜发,念叨:“好人哪,好人哪,听说你回来土葬,我说啥也得来送送你。我虽然啥也看不见了,可你对我的好我心里还真真的记着呢。”说着,拭了拭潮湿的眼角,来燕忙上前把她扶进屋内。
  
  时近中午,梁石头和金玲出现在大门口,一前一后直奔灵棚,闻大呱嗒赶紧扯了两条孝布给他们扎腰上。看见棺材的一瞬间,梁石头心被揪得阵阵发紧,头脑中闪过奶奶往日的许多形象,听见唢呐吹响一曲《哭天皇》,眼泪簌簌落下,身子一软,一下跪在垫子上。金玲随丈夫一同下跪,磕了三个头,见丈夫梆梆梆磕头如鸡捣米一般,骇得她一把抱住。梁石头撕心裂肺地嚎啕:“奶呀——奶呀——”将头触在地上,直起腰喊叫一声,又把头触在地上。
  
  听见这非常具有穿透力的哀嚎,让在场的许多亲友都为之动容。黄香芪说:“这石头跟他奶奶真连心哪,听他哭丧我都受不了了。”闻大呱嗒也说:“啊妈呀,快搀起来吧!别哭坏了这孩子。”刚要去搀扶,孟令春擦擦眼泪,说道:“让我姑爷儿哭几声吧,以后再想哭奶奶也没机会了。”听见这话,梁石头悲又难禁,眼泪如决堤之水奔涌而下,哭喊着:“奶呀——奶呀——”
  
  见他哭的一塌糊涂,围观的人被深深感染,几个亲戚跟着落泪。又一阵哀乐过后,姚老美这才让艾育花和闻大呱嗒把这小两口搀起来。梁石头和金玲缓缓往院外走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泪眼中有万般的不舍与无奈。
  
  霜降尚未来临,气温已经下降,单薄的衣服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寒凉。一早,姚老美提示孝子们烧开门纸,回屋又嚷嚷起来:“先生给摘的出灵日子是阴历九月十二,看看直近亲属还有没有需要报丧的,要通知都抓紧啊。”黄士魁问爹:“用不用通知小玉?”老憨阴沉着脸说:“小玉在三姓城师范校教学那么忙,来回折腾个啥,别耽误课了。顶子请假先回来好几天了,抓紧让他回去上班,家里孩子小也需要帮媳妇照顾。还有,石头也不用来了,他来了只能给我添懊糟。”听了这话,众人互相寻看,不知道老憨为啥剥夺了石头参加丧事的权利。
  
  黄士魁还是忍不住询问:“爹,石头咋惹你生气了,到底咋回事儿呀?”老憨赌气道:“哪有像他这样的孙子,还说她奶是寻短了,难不成是谁给气受了?还是谁逼她喝药了?小瘪犊子,净给我上眼药!”三喜子劝说:“你看你,跟孩子生啥气。”
  
  黄士魁料定是昨晚借宿在自家的叔辈妹子传了闲话,他扫了一眼黄香兰黄香芪,尽量把语气放平和:“爹是听谁传闲话了吧!石头想念奶奶忧伤过渡,不过是做梦说了胡话。”艾育梅进一步解释说,“再说石头也不是那么说的呀,就是以奶奶口吻说自己能活八十四,怎么就成了寻了短呢?当晚香兰香芪都在场,是怎么个情形都能说清楚。”黄香兰忙敷衍道:“是老婶她给二孙子托梦了。”黄香芪细说道:“昨半夜我们刚睡下不久,就听石头在北炕吩哧,我就问你咋的啦,憋屈啥呀,小石头不说话,还在那儿抽搭,我说你心里有啥委屈你就说。终于说话了,可声音却变了,很像是老婶的声音,说我能活八十四呀。我说能活八十四你凭啥不活呀,既然已经想不开了,就说明你到寿路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知道你喜欢你二孙子,喜欢喜欢就得了,就别来磨人了。然后小石头就醒过来了,出了一身冷汗,一问刚才说的话他却不记得,只说梦见奶奶了。”
  
  学说到这儿,侧头问香兰,“姐呀,你是咋学说的呀?”黄香兰忙分辩:“我跟你说的差不多,我也没说啥呀!”“这事儿就是误会,都别再理论了。”黄三怪劝说黄士魁,“大哥,老叔他误会了石头,发了脾气,主要是他现在心情不好,做小辈的多担待些。虽说石头说的梦话,但也让人嗔心。既然老叔发话了,那就别让石头来了。”黄士魁摇摇头叹息一声就再无二话。
  
  晚上回家,艾育梅刚摘下孝帽子就对石头说:“今天你爷发脾气了,因为你做梦说能活八十四被人传了闲话,把奶奶寻短的说法安在了你头上。那老倔头子发狠话,不让你去灵棚了。”金玲说:“是谁嚼的舌根子,有的也说没的也说。”梁石头说:“我奶奶死的就是不正常,这话传出去让他们知道知道也好。”艾育梅猜测:“昨晚在咱家借宿的是香兰香芪,传闲话的肯定是她俩中的一个。”
  
  黄士魁也摘下了孝帽,坐在炕沿上分析说:“通过我的观察,传闲话的一定是香兰。”艾育梅说:“这香兰嘴真不好,学说啥也好添枝加叶,她可能不是故意的,是觉得石头梦的奇怪,当故事学说了。不过通过这件事也让我看透了这老倔头子的内心,他对咱有气。”黄士魁点了一支烟,吸了两口:“他不让通知小玉回来,让顶子回去上班,又不让石头送葬,等于是把咱这股的孙子辈都排除在外了,这明摆着是老爷子找茬发邪火。我不争老人尸骨,我也不拿丧葬费用,这老爷子肯定不满意,那哥几个也肯定耿耿于怀。”梁石头说:“奶奶生前曾说,等她没有那天,这个家也就散了。看来,真按我奶的话来了。”艾育梅感慨说:“古语说的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