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溥仪
第五十五章 溥仪 (第1/2页)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其书法作为特殊历史语境下的“帝王余韵”,既承载了传统皇家教育的烙印,又折射出时代剧变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性。
溥仪时期,西风东进。
溥仪的英语水平非常高,达到专业八级,甚至在东京审判中无需翻译就能对答如流。
他的英语老师庄士敦是一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英国人,精通中国语言,对溥仪的英语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溥仪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书籍,翻译《四书五经》。
溥仪还特别喜欢在皇宫养狗,他花重金从国内外搜集了大量的世界名犬。品种齐全,堪比动物园。
青年时期的他爱上了骑自行车,甚至在皇宫里打高尔夫。为了方便骑自行车,他还下令将皇宫的门槛锯掉。
对于古董他慧眼识珠,一针见血。别人问他鉴定古董的原理,他说我家摆满了古董,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看见古董,看熟了,也就不用什么理论了。
他的书法虽未达到大家的高度,但也写得清秀典雅,特别是楷书,他的书法可以作为近代政治符号与个体生命轨迹的见证,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尽管溥仪被认为是清朝皇帝中书法最逊色的一位,但他的硬笔字迹和英文手稿却非常惊艳。
他的硬笔字迹线条刚硬,透着一股“倔强”之感,而他的英文手稿则自然娴熟,深得书法的精髓。
溥仪擅长楷书和行书,笔笔到位,字字精彩,尤其是他的楷书,用笔一丝不苟,精妙至极。
溥仪的宫廷教育滋养着“馆阁体”。
幼年他师从陆润庠、陈宝琛等帝师,习楷书以清代馆阁体为宗,笔法工整秀逸,结字方正端庄,如《楷书“寿”字轴》(伪满皇宫博物院藏)可见颜柳筋骨。其早期习字作业(故宫藏)多为临摹《多宝塔碑》《玄秘塔碑》,体现严格的皇家书法训练体系。
逊位后接触新文化思潮,书法风格渐趋自由。天津张园时期临习北魏碑刻,如《楷书“静观”匾额》(天津静园藏)融入方笔棱角,一改宫廷圆润之风。伪满时期题写“建国神庙”等匾额,笔力孱弱,显政治傀儡身份下的精神萎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