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归义非唐 > 第531章 终复辽东

第531章 终复辽东

第531章 终复辽东 (第1/2页)

“臣辽东招讨使耿明谨奏……是役吾军于辽东城外大破渤海国辽东总制大将李居正部,斩首九千七百五十七级,获铠甲兵仗以万数。”
  
  “初二日,渤海遣使裴颋诣东都请和;臣已勒兵续围辽东城,伏请圣裁攻守之宜……”
  
  洪武七年五月初九,随着汉军大捷的消息从辽东传来,庙堂之上原本还有些担忧的官员们,莫不欢忭鼓舞。
  
  渤海国遭受重创,大玄锡遣使的消息,更是令不少官员暗自谋划,试图索要更多疆土。
  
  对此刘继隆却依旧保持最开始的态度,那就是东辽水以南、浿水以西,长岭府以南。
  
  尽管这只是比明代辽东多出平壤等寥寥几座城池,但也足够大汉好好消化了,再深入便无法实控,甚至会扰乱本就安定下来的东北局势。
  
  更何况渤海国已经表态臣属,大汉完全可以温水煮青蛙的先移民实土控制辽东,再从经济着手不断干涉渤海国内政。
  
  维持个虚弱的对手,总比培养更为强盛的对手要好。
  
  历史已经证明,东北这块地方的少数民族有足够的实力来形成新的势力。
  
  联合虚弱的渤海来绞杀强盛的对手,等到本国强大后再直接吞并被大汉所掌握经济命脉的渤海,这无疑更为方便。
  
  正因如此,刘继隆并未想着激化渤海国矛盾,而是准备就这样吊着渤海国。
  
  只要战事不停,渤海国从辽东迁走的十余万百姓和前线的两万余兵马就无法安定下来,只能由后方不断提供物资。
  
  对于大汉而言,维持十几万军民几个月的粮草军饷不算什么,但对于渤海国来说就足以让国内经济濒临破碎,加重国内矛盾。
  
  刘继隆需要的是虚弱的渤海,而不是死的渤海,维持现状就已经足够,所以他令耿明继续包围辽东等城池,等待朝廷与渤海国议和后,准备接管辽东全境。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六月初,此前忧心忡忡离去的裴颋,再次以使臣的身份见到了刘继隆,但这次他的姿态十分卑微。
  
  “下国使臣裴颋,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贞观殿上,裴颋按照礼数舞三圈,而后朝刘继隆再三作揖朝拜。
  
  刘继隆坐在金台主位上,饶有兴致的看着风尘仆仆的他。
  
  “朕未曾想到会如此之快的与裴大使再见,不知渤海郡王派遣裴大使前来意欲何为?”
  
  面对刘继隆心知肚明却还故意调侃的行为,裴颋虽然有些无奈,但却还是恭顺道:
  
  “伏惟陛下圣武天纵,威加海表。前者小邦不识天命,妄抗王师,致有辽东之衅,此诚臣主之过也。”
  
  “吾王大玄锡,慑服天威,愿举辽东之地永隶大汉版图,岁贡貂革、海东青,永为东藩。”
  
  “若王师收复辽东,望乞陛下垂恩,请开边市便宜臣国,许我遣学子入太学,习礼乐、读诗书。”
  
  “渤海地处僻壤,若得沐华风,世世不敢忘陛下教化之德……”
  
  相比较上次裴颋还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次的裴颋则是可以说完全想着完成任务,根本不敢生出任何小心思。
  
  见他如此恭顺,刘继隆也收起了戏弄他的念头,沉声开口道:
  
  “朕膺天命,坐中国而制四夷,四夷皆为朕之赤子。”
  
  “渤海所为,譬犹童孺负气,朕岂与较哉?”
  
  “今渤海郡王能悔过迁善,朕甚嘉之。”
  
  “俟朝廷收复辽东,当于边城立互市,许渤海子弟入辽东官学受业。”
  
  “其中有俊异者,可升太学,进而肄业国子监……”
  
  裴颋没想到刘继隆如此好说话,几乎是开口便原谅了渤海的罪责,并答应了开放边市,只是将渤海使者学习礼制改为了学子从辽东日后官学一点点的考入国子监。
  
  对于已经将大汉官学制度烂熟于心的裴颋而言,尽管此举未曾达到他心中所求,但已经十分不错了。
  
  想到此处,裴颋便恭敬作揖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此事既已定下,汝不日便归国将此事告知渤海郡王,秋收前夕撤军民归渤海。”
  
  刘继隆定下了时限,这令裴颋感到了艰难,却不得不应下。
  
  “臣谨记陛下教训,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退下吧!”
  
  “臣谨退……”
  
  在刘继隆示意下,裴颋小心翼翼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走后,偏殿内便走出了刘烈及敬翔、谢瞳等内阁大学士。
  
  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对刘继隆作揖。
  
  谢瞳则是作揖过后,将如今南衙群臣争议之事说出。
  
  “陛下,南衙群臣皆争请乘胜进兵,灭国渤海,收渤海臣民为己用。”
  
  “臣以为,只是止步东辽水与长岭府,是否再进将渤海长岭、南海等府收复?”
  
  谢瞳所想的,主要还是辽东的安危,毕竟只是收复东辽水和长岭府以南,辽东的战略纵深还是太短了。
  
  在他看来,想要牢牢把持住辽东,还是得谋求更大的疆域才行。
  
  这点便是谢瞳有些纸上谈兵了,毕竟他只在文字上看过辽东地形,现实并未见过,因此刘继隆并没有怪罪他,而是对身旁的西门君遂示意道:“将辽东等处沙盘取来。”
  
  “奴婢领谕……”
  
  西门君遂躬身应下,随后便令十余名内侍前去搬来辽东等处沙盘。
  
  长宽丈许的沙盘,将整个东北和朝鲜、日本等处囊括,基本都是按照刘继隆前世记下的地形所大致刻画出来。
  
  虽然无法达到百分百的准确,但也足够让众人只管感受到东北的情况了。
  
  刘烈惊讶于沙盘的精细,而敬翔、谢瞳、张瑛等内阁大学士在见到沙盘上的辽东地形后,顿时便知晓了刘继隆为什么没有继续选择深入。
  
  长岭府以南尽是山地,哪怕从玄菟到边地只有不到二百里,可这二百里山路足够渤海兵马走数日,而那些山城搭配上汉军的火炮,简直就是渤海军的噩梦。
  
  “是臣愚见,陛下圣明……”
  
  谢瞳果断承认了自己的冒进,而刘继隆也解释道:
  
  “辽东广袤,朝廷秩序将玄菟、辽东城、平壤等处滩涂围堰填土,便可得耕田千万。”
  
  “以朝廷之力,想要牢牢占据辽东,非百万人而不可。”
  
  “眼下辽西填土造路,非十余年功不可成,迁徙百姓唯走海路。”
  
  “传旨南衙,以河北、河南两道百姓为主,凡迁辽东之民,免田税三年,每口发田二十亩,每户发耕牛一头。”
  
  “河北、河东、河南诸道犯者,皆与家眷发配辽东,编入屯田折冲府。”
  
  辽东全境收复在即,迁徙百姓的事情自然要提上日程。
  
  以耿明奏表中所见,辽东已经开垦并遗留的耕地足有百万亩。
  
  尽管当地产出不过七斗,但七八亩地足够养活一口人,按照每口发田二十亩都足够迁徙二十万人前往。
  
  免除田税并没有什么,毕竟朝廷需要的是辽东有粮。
  
  只要辽东有粮食,即便不收税也没事。
  
  在辽东买粮一石,可抵从河北、河南买粮三石。
  
  粮食越多,朝廷能迁入的百姓才越多,辽东才能得到长久地开发。
  
  “臣领旨……”
  
  敬翔等人纷纷作揖应下,而刘继隆则是将目光继续投向沙盘:
  
  “敕令南衙,设辽东道及三司,以东辽水以南设开州(四平)、玄菟及诸城设沈州,改玄菟为沈阳。”
  
  “辽东及诸城设辽州,治所辽东;辽南等处设盘州(盘锦)、连州(大连)、丹州(丹东)、安州(平壤)、建州(新宾)等五州,总计八州,道治辽东。”
  
  “辽东都督使司暂设兵额两军团三万人,按察使准其兵备道置州兵一万人。”
  
  设三司八州治辽东,这步迈得有些大,但这却是刘继隆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明朝的教训就在眼前,明代辽东在洪武、永乐年间都算安定,但由于人口太少而设都司管辖,也就是靠军户维持经济的军管区。
  
  朱元璋和朱棣的想法如出一辙,试图用卫所军户开发辽东,然后等辽东情况差不多再转为民户,以此恢复辽东生息。
  
  然而事情的走向与二人所想完全背道而驰,后续的皇帝不仅没有让辽东百姓繁衍生息,甚至废弃吉林船厂,放纵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南下。
  
  此举导致臣属大明,且文明程度不低的海西女真遭受打击,本来被洪武、永乐两朝经营繁华富庶的六城之地被蒙古劫掠破败,明朝在女真中威信扫地,继而导致辽东需要承受女真、蒙古两面入寇。
  
  军事不安稳,民生自然无法保证,军户南逃也就成为定局,人口不足则无法设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没有自己的三司,就代表辽东永远在行政上低人一头,民生治理无从谈起,毕竟不可能指望山东布政司会花大力气去治理辽东。
  
  正因如此,哪怕如今辽东人口稀少,刘继隆还是坚定设下三司。
  
  即便起初开支大些,但随着百姓不断迁入,辽东荒田不断开发,朝廷始终能从辽东收回成本。
  
  眼下的气候即便相较盛唐来说十分恶劣,但也总比明清时期好多了。
  
  清代靠上千万闯关东的百姓能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利用人力和畜力开垦上亿亩耕地,大汉即便没有那么多人口开发辽东,也总归不会差到哪里去。
  
  毕竟大汉的人口主要还是在北方,产量地也主要在北方,这与明清两代是不同的。
  
  想到此处,刘继隆的思绪渐渐飘远,而退出紫薇城的裴颋也没有多休息,只是在得到刘继隆旨意的翌日便出发返回了渤海。
  
  待到七月中旬,裴颋方才返回了上京城,而大玄锡也按照约定开始撤兵。
  
  三万渤海边兵,近万战死辽东城外,还有千余负伤死在城内。
  
  三万大军折损三成,整支军队的士气早已跌落谷底,得知和谈成功并要撤回长岭府时,辽东城内的渤海将士纷纷喜悦叫嚷。
  
  李居正最终带着不足两万的残军及三万多辽东城百姓撤回了长岭府,而对于城内不肯迁徙的数千汉家遗民则是选择放任不管。
  
  八月末,汉军全面接管辽东主要的八座城池和九座山城,得遗民万四千余口,渤海更名为大汉渤海国,不可称陛下。
  
  其国遵循大汉年号,其王若薨,则以大汉赐谥为主,不可僭越自称。
  
  此战的结果令四周诸国诸部侧目,新罗、日本更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臣,乞请朝廷能准许派遣学子学习大汉华制。
  
  对此刘继隆则是准新罗学子往日后辽东就学,日本学子往江南东道就学。
  
  “臣叩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月中旬,乾元殿庙堂之上,个头五尺出头,身穿不伦不类圆领袍的矮个子官员在殿上舞三圈,往金台拜三拜,与左右身材尽皆五尺逾的群臣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头虽然不至于称呼为侏儒,但在此处也绝对可称垫底。
  
  好在其人虽然个头不高,但长相还是可以称为端正,倒也不是什么歪瓜裂枣。
  
  金台上的刘继隆看着眼前的日本使臣,心里并未有太多波澜。
  
  日本国自大唐开成年间停罢遣唐使算起,已经有四十年未曾派遣正规国使。
  
  若非大汉击败渤海国,日本恐怕会在十几年后彻底废除遣唐使。
  
  想到此处,他继续看向眼前的日本使臣。
  
  眼下虽然已经是日本颁布《杀生禁断令》的两百年后,但眼前的藤原广贞作为贵族藤原氏,身材并未有明清时期日本贵族那么矮,五尺三寸(≈164cm)还是有的。
  
  不过日本派遣国使,向来以身材高大,容貌俊朗者为主。
  
  这说明眼前的藤原广贞,差不多便是日本国贵族中相较于高大和俊朗之人了。
  
  贵族高大之人都不过五尺二三,恐怕日本国内的那些百姓也就四尺七八或五尺左右了。
  
  “朕欲遣舟船往极东探索四方,卿既前来,朕便以海军送卿归国,并寻海岛向东探索而去。”
  
  刘继隆忽然开口,这令原本高兴不已的藤原广贞愣了下。
  
  他有些担心这位洪武皇帝试图攻打日本,但又想到大汉的富庶繁华,顿时便抛弃了这种想法。
  
  日本虽然也算人口大国,但即便其最繁华的平安京也比不上大唐任意州治。
  
  派遣海军护送自己,要么就是真的探索极东,要么就是顺带宣扬武力。
  
  想到此处,藤原广贞连忙作揖:“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岁……”
  
  “既是如此,此事便由礼部与五军都督府操办,卿若无事启奏便退下吧。”
  
  刘继隆颔首示意,藤原广贞则顺势退出了乾元殿,将乾元殿留给了数百大汉群臣。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刘继隆则是想要利用此次护送他的机会,让耿明好好了解东海航道,同时展示武力,好好威慑日本。
  
  只有展现足够强大的武力,才能方便日后大汉控制石见、佐渡等地金银矿,方便大汉将白银货币化。
  
  此外,日后大汉若是向东探索美洲,必然也需要日本提供充足的补给,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威慑,很可能导致计划失败。
  
  这些种种问题摆在眼前,刘继隆自然需要逐一解决。
  
  对于日本这个崇尚武力,捧高踩低的国家来说,武力无疑是最管用的。
  
  东海海军两万人所组成的庞大舰队,足够让整个日本震动。
  
  然而对于大汉来说,调动两万海军前往日本虽然耗费不少,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只需要安排好辽东的事情,让耿明自己操办即可,刘继隆并不需要耗费什么心力。
  
  如此想着,他将目光投向了殿内身穿朝服的群臣。
  
  感受到刘继隆的目光,作为三相之首的李商隐缓缓走出,持着笏板作揖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准!”
  
  刘继隆不假思索的应下,李商隐则是看着笏板上的内容开口说道:
  
  “是岁天下有户八百六十二万四千五十三户,四千二百五十七万二千余六十五口。”
  
  “天下耕地二百八十七万八千八百七十二顷五分三厘,依律可征田税五千七百四十七万六千五百余石。”
  
  “然诸道各有积欠,加之各州县受灾蠲免而所征税粮为四千五百五十七万石,茶盐铁矿及各类杂税折色九百七十六万贯。”
  
  大汉的国力在李商隐三言两语间尽数交代清楚,这个情况令群臣忍不住颔首,而刘继隆则是早就知道了今年的户口耕地情况。
  
  从洪武元年到如今,七年时间里大汉增长了近四百万人口,而耕地只是从洪武二年至如今的六年时间里增长了四千五百余万亩。
  
  这份增长自然值得赞许,但朝廷所征的赋税对于百姓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
  
  如果按照田税定额征收,每个百姓都要交一石三斗粮食和二百多枚钱。
  
  单看征收的赋税,大汉的赋税无疑属于重赋税,但由于大汉废除徭役,百姓的负担相较咸通年间大大下降。
  
  此外,这些收上来的赋税,大部分都以雇佣方式发还到了百姓手中。
  
  哪怕从中有不少贪官污吏从中贪墨,但大部分始终还是能到百姓手上的。
  
  派遣流官流吏虽然耗费较大,但也省去了地方豪强为吏的这个中间商。
  
  不过若不是刘继隆利用豆卢瑑的案子扩大影响,将天下大部分豪强世家清洗,地方上的流官流吏想要收税也不容易。
  
  眼下这套制度还能运转,主要在于地方上许多豪强世家被清理,地方势力压不过中枢。
  
  可若是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地方上渐渐有新的豪强冒头,朝廷想要收税就变得有些困难了。
  
  如明代在洪武年间能征收合计五千万石的田税粮和军屯籽粮,但到了宣德年间,军屯籽粮和田税粮加起来都不足三千万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