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交岭
第三百六十九章交岭 (第1/2页)金陵虽降,但张虞并未着急召回南征兵马,而是下令迁伪汉君臣与北卒家眷至关西定居,由南征兵马监护。
“伯觎?”
“在!”
卫觊避席而起,向在案几上的张虞作揖。
张虞合上关于賨人迁徙的奏疏,淡淡说道:“去岁迁賨人实陇,陇上郡县行事多有怠慢,或有人未安排田亩、宅地,不知卿知否?”
“臣知!”
卫觊低头说道:“去岁狄道长魏辛贪污渎职,以下田充上田,将上田卖于大族,贪污安置粮,致使賨人险些作乱。臣已将魏辛擒获,交由有司论处!”
前年,张虞趁唐灭孙氏的兵锋,利用张鲁在賨人的威信,封赏賨人君长,并借机迁賨人充实关陇。
考虑到迁徙賨人的工程量,张虞委任杜袭作为徙民使,负责賨人安顿事宜。为了更好衡量杜袭功绩,张虞制定三点作为指标。
其一,为了避免賨人老弱多死于途中,张虞将前后人口变化数据作为考核指标。其二,为了避免賨人逃回家乡,将賨人迁徙前后的稳定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其三,賨人是否如实得到安置,亦被张虞纳入考核指标。
三大指标下,杜袭干得勤勤恳恳,与陇右诸郡守配合,确保了賨人能在途中得到救济,不至于出现半数百姓死在途中的悲惨现象。
因此,在多方监督下,賨人共迁出近三万户至陇右,虽说分成多批迁徙,时间变得更长,但应有得到沿途的保障,故因迁徙而病故的賨人减少众多,前后仅少了一、两千人。
而之前为了让賨人情愿迁徙,张虞给出了十年不收赋税作为安置条件,并每户予田百亩,其中上田三十亩,中田五十亩,下田二十亩。若被安置到荒废之地,待遇会更优渥。
賨人迁徙所得待遇优渥,其中便滋生了些贪官污吏,如狄道长魏辛以次充好,从中赚取田亩差价。賨人不满承诺的折扣,遂聚众闹事,幸杜袭及时介入,才稳住脾气火爆的賨人。而杜袭查明情况以后,随即向上检举魏辛。
因此,卫觊下令大举审查郡县的安置情况,而他也因安置不当被御史弹劾,受张虞征召入京述职。
张虞将御史弹劾奏疏摆了出来,说道:“今江东初安,朕已下令,迁贼人兵吏至关西,其数少则数千家,多则上万家,男女数万口,不知卿有何见解?”
卫觊说道:“禀陛下,臣当知耻而后勇,督促郡县善安南人,若有违者,当肃以律法。”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陇右诸郡雕敝,唯京畿人口殷实。而我朝以关西定中原,故当强干而弱枝。人民先后流入关中十余万,郡县安置得当,方能让百姓安宁。”
顿了顿,补充道:“卿治雍州多时,反令雍州初有生机,如欲大治,不知卿有何见解?”
“前汉时,关陇为膏腴之地,自王莽乱政以来,顷遭荒乱,百姓流出者众多。”
卫觊沉吟少许,说道:“后汉立朝,天下太平,关陇本应思安。但羌人作乱,遂令陇郡多废。陛下欲兴陇右,当因地制宜,并弱羌、氐之力。”
“夫盐,国之根基也。陛下置盐官由计司统收,然陇右少盐,需巴蜀、河东之盐供给。以臣之见,如能令官府置使督卖于羌人,用所得之利赎买耕牛,授予州内百姓。劝农耕作,积粟实谷,夷民闻之,必日夜竞归官府!”
卫觊意思隐晦,计司负责盐的生产与大批量出售,故他希望张虞能够批准官府垄断向蛮夷部落贩盐的权利,以便官府反哺陇右百姓,吸收更多羌、氐夷民归汉
张虞说道:“盐向盐官购置,士民皆可从购。雍州官府遣使督卖,有夺百姓之利嫌疑,然卿欲卖盐于羌、氐,是为强壮筋骨,故朕不得不准。”
“谢陛下!”
“北地郡失地过半,朕欲复设灵州、廉县、富平等旧地,不知卿能否为朕复之?”张虞问道。
灵州、廉县、富平三县大体是西套平原区域,两汉时西套归属于北地郡。东汉羌乱,百姓内迁至关中,至此西套平原便归羌胡所居。
西套平原土地肥沃,并有秦汉两代河渠灌溉,属于是西北少有的农业生产区,其背靠六盘山,粮草顺黄河能供给朔方。如此重要的农耕区域,张虞不可能不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