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造势
第632章 造势 (第2/2页)“这次呢,除了《小王子》的事儿,其实我还有件事想和您聊聊。”江弦开口说。
“哦?还有什么事儿?”
“是这样。”
江弦告诉聂华苓,自己承蒙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帮助,非常感激,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次写作计划对自己的帮助,对国内作家写作水平的帮助,因此呢,他想通过《今天》杂志,参与赞助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赞助?”
聂华苓还以为江弦是又有什么事情拜托他,一听江弦是要赞助,马上便觉得,这是江弦因为拜托她帮忙为《小王子》造势所给予的回报。
“你不用这样的,你太客气了江弦,我只是帮你一点小忙。”
“聂老师,您才是别客气。”
江弦笑着说,“我真是这么打算的,《今天》参与赞助国际写作计划,在我看来这不是白白出钱,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天》名气的传播,而且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每年的国际写作计划当中,至少要有三个中国作家的名额。”
“这个当然好说。”聂华苓非常开心。
毕竟只有自己亲手办过,才会知道要主持一个国际写作计划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而且这又是个亏钱的慈善买卖,很难从外界收集到什么资金。
如今江弦愿意注资进来,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你打算投多少钱?”聂华苓问。
“每年20万美元吧。”
江弦想了想,说出一个自己觉得比较合理的数字。
“20万美元?!”
聂华苓又忍不住一阵激动,这也差不多就是他们每届国际写作计划的花销了。
等于说,江弦一个人全包了!
此刻,聂华苓看着江弦,都有种忍不住的冲动,想把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改名为江弦国际写作计划了,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算了。
她也的确说出了这个提议,毕竟一下儿收到20万美元的赞助,聂华苓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不过江弦拒绝掉了,但也没完全拒绝,他也不能真就做慈善白白出这20万美元,总得收回一点儿成本,所以提出要改名国际写作计划为“《今天》——爱荷华联办国际写作计划”,将《今天》命名进去。
这在聂华苓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马上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在爱荷华小住了一段时间,和朱琳一块儿体验了一段时间在爱荷华这座美国小城的二人生活,两人便又一次离开了爱荷华这座城市。
不过朱虹留下了,接下来她会在爱荷华主持《今天》杂志以及“今天出版社”的工作,在爱荷华的这幢房子刚好给她当栖息所。
朱虹期待的同时还有点儿害怕。
长这么大,都是全家四口挤着住,从来也没一个人住过这么大的房子啊!
一个人,住四百平,还是好几层!
对此,朱琳也很有招数,告诉朱虹这个简单,让她赶紧找个对象,再生几个小孩儿,这房子里很快就热闹起来了。
“那到时候我也是出去住。”朱虹说,“结婚了哪还能住在你们家里。”
她这份修养让江弦觉得非常欣赏,书香之家培养出来的闺女,还是非常有个性、有性格的,知道这是她姐夫家的房子,归根到底自己只是在这里暂住。
“你就踏实住着吧。”
江弦告诉她,这房子自己一家人也不常住,放着也是撂荒,而对于朱虹来说,至少是个舒适的休息港湾,也算是她在美国的一个家。
乘上飞机,江弦两人先回纽约,和冯晓刚汇合以后,一块儿坐飞机去洛杉矶,再从洛杉矶坐飞机返回京城。
这次美国之行收获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这座小金人,恐怕一时半会儿,江弦再也没办法拿到什么别的能超越这座奖项价值的奖了。
路途漫长,江弦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儿,随后拿出包里的稿子。
奔波一路,也享受了短时间的放松,此刻他才终于有了对《解忧杂货店》继续创作的心思。
没办法,作家们都很懒的。
尤其是像江弦这样的,几乎很难拿出大量的精力投入进的创作当中。
而且一般来说,巨作都是在作家们饥寒交迫的时候诞生的。
为了谋生,他们会拼了命的榨干自己,将足以流传的文字创作出来。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情,就像创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菲茨杰拉德,因为出身于落魄贵族家庭,所以他对于金钱非常敏感,非常渴望赚钱,在这种压力下,他的《人间天堂》出版,因为传达出鲜活的时代感一炮而红,短短几天就售罄,使得各家杂志开始争相向他约稿。
因此,菲茨杰拉德的年收入达到了25000美元,当时普通教师的平均年收入才1299美元。
于是他和自己老婆纵情享乐,挥金如土,真正的暴发户一样,以出格的行为频频登上各类小报,比如当众跳进广场的喷泉,又浑身湿淋淋站在桌上跳舞,或是因过于喧闹被房东撵走
随着名利的诱惑,菲茨杰拉德逐渐沉溺于奢华生活之中,他和老婆日复一日地参加舞会与派对,享受着纸醉金迷的奢华,但这种生活方式却逐渐剥夺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
所以当他惊觉自己没钱了以后,又开始拼命的写作,创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可惜这本书当时一经发行,销量平平,并没太引起世人的注意。
这名作家也就在落魄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当然了,不包括他一个人,“现代法国之父”巴尔扎克尽管作品畅销、财富不断,但也是挥霍无度,为了维持奢华生活和跻身贵族圈,甚至不惜借债度日。
他的住所常被追债人围堵,但他为了还清债务,笔耕不辍,正是这种压力激发出巴尔扎克强大的写作动力,成就了其文学地位。
总之,在文学界这是个普遍现象。
放到江弦这儿,这小子功成名就的,过得太安逸了,自然也很难生出什么创作的动力。
好在他有系统。
老天爷亲自喂饭吃,他张张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