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教育大投资的开始
第870章 教育大投资的开始 (第1/2页)苏依依皱眉道:“红磡的经济,一半都是靠着我们这几家纺织业、制鞋以及服装,要是都搬走了,经济恐怕会出大问题,也会数万人失业啊。”
“搬迁不会是一次性的,这种大型工厂,可不是小作坊,估计需要几年的。”杨文东道:“但你说的没错,最终这些人还是会失业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阻止不了。”
前世的内地,那么强势的政府,都很难阻止低端产业链外流,最终还是靠着新技术革命,缓了一段时间;
甚至,为了将低端产业转入内陆,还准备投入数万亿人民币,大修从西向东的运河,就是为了让内地深处,也靠近水运区域。
即使这样,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
而其他国家,如欧美日等等,别说低端产业转移,连高端产业,都可能保不住了,历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循环,最终谁也绕不过别人走过的路。
苏依依道:“嗯,只能如此了,如果你的荣耀电子能够继续扩大规模,那或许,可以带动香港工业的升级呢。”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也没什么机会。”杨文东摇摇头道:“荣耀是高端产业,也不是很在乎人工成本,但很多生产也一样可以转移到内地的,只是暂时不需要了。”
苏依依问:“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没有。”杨文东摇摇头道:“不用担心,其实很多人还不愿意在工厂上班着,说不定,以后我们与工人都会互相满意的。”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的确有很多人不愿意进厂了,前世的内地也是一样,很多人宁可跑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或者在工厂上班的人,也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再进工厂;
几十年后的美国那边,之所以会工业空心化,除了金融资本赚钱太狠、工会问题、内地虹吸效应等问题外,另外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工厂了;
这也是大势所趋,也还好内地赶上了工业4.0以及机器人时代,避免了工业的大转移。
“好吧,我的确想的太多。”苏依依也无奈说道,也没再追问了。
香港未来的经济,其实杨文东丝毫不担心,光是靠着内地与海外窗口的红利就能吃几十年了,哪怕工厂都没了,一样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只不过很多人买房困难,这是比较蛋疼的,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即使是杨文东,顶多也就对极端贫困群体稍微照顾一下,不可能逆势而为的,也没这个能力,也没必要。
认真发展好自己的事业,顺便做点为国为民的事情,那就足够了,最好还是一举多得的操作,这样才能够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比如在内地的投资,对自己的事业、未来的地产业以及内地可以获得就业及外汇等等。
时间很快到了11月,杨文东再一次通过罗湖口岸,来到了深海市,因为长兴实业在深海市的工厂,已经拿下了相应的地皮,准备开工奠基了。
深海市那边,也想着请杨文东这个香港大老板来亲自参与这个庆祝仪式,外加,内地一些部门也会来深海,与他有事情协商,因此,他也就答应了;
至于为什么内地有关部门不去香港找他,那还是因为缺少外汇,能够节省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在内地会面的.
深海市市区东南方向3公里处,一片平原的旁边,一排汽车停了下来。
杨文东下车后一看,询问道:“这里以前是农田。”
深海市陪同的周局长回道:“是的,工业需要平整的土地,又要靠近市区,但这样的土地,之前自然不可能荒废着,我们可是农业大国,就是山上的土地都不会浪费的。”
“哦,也对。”杨文东点点头;
工业、地产业其实都与农业抢土地,可没办法,毕竟一个城市周围的平地是有限的,只能如此;
不过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工业化有钱了之后,那少了一些农业土地,也是能接受的,因为工业的化肥能够提高剩下农田的产能,总性价比更高;
当然,一个正常的国家,粮食是不能太过于依赖外面的,那样就是找死了,北极熊倒下,跟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对于内地来说,这个问题还太过遥远了,因为以前土地都是农业,也吃不饱,想要吃饱,工业与农业都不能少。
很快,一行人跨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来到中间的一处位置,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还能看到旁边有几辆小型货车。
众人相互介绍之后,杨文东也算是认识了此次工厂基建项目的团队,是由铁道部的一个建筑团队负责,深海改开之后,中央下令不少原本属于国企、地方或者军方的建筑队伍来四大特区;
一方面是特区需要建造大量建筑,从而吸引外资,另外一方面就是内地本身经济困难,养这些队伍也费劲了,这样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长兴实业在这方面,也是秉承着杨文东的要求,一些可以给内地做的项目都给内地做,香港这边,负责总体监督与把控就行了。
奠基仪式很快开始,香港TVB、粤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都派遣拍摄团队过来现场拍摄,等回去后再剪辑即可;
奠基内容,没什么好说的,跟前世电视上的差不多,总之就是走了一个流程后,杨文东这个老板,安排几个助理给现场的所有人发了红包,除了官方;
再之后就是前往深海市一间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对于内地很多人甚至官员来说,各种肉类多到吃不完,也算是很高的福利了,他们这些人中即使吃的起肉,也不至于这么奢侈;
当天下午,奠基的事情结束,杨文东会面了深海市的最高层领导,一番寒暄之后,杨文东指名约出来了深海市的土地规划局局长林局长以及教育局沈局长;
二人也有点好奇,找土地规划局还有点正常,但找教育局局长做什么?
“二位,有两件事,我想跟两位协商一下。”杨文东笑着说道。
林局长问道:“杨生,请说,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不用客气。”
杨文东点头道:“好,这第一件事,是我想在深海市资助一批小学,以慈善赞助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