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白莲来啦
第69章 白莲来啦 (第2/2页)"就连茅道长那么正经的人,都客串过‘白莲散人’去忽悠……呃,去‘点化’那些坏人呢。"
“哈哈哈哈,我跟你说,有一次……”行动前夕青堂主竟一脸兴致勃勃地给徒弟分享起过去那些“光荣事迹”。
听得李英奇眼睛瞪得溜圆,又是紧张又是刺激。
原来自家师门来的路上,还有这么多“精彩”的小故事!
分享完毕,师徒二人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烁着干坏事的兴奋光芒。
接着,两人便如同最熟练的夜行客,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寿春城的夜色之中,开始了“贴小广告”以及“往门缝里塞传单”的伟大事业。
基本上不动用丝毫法力,全凭身法轻功和潜行技巧,纯人工投递,将“反书”精准地送入千家万户。
寿春城并非没有防护力量。
且不说人间官府那些巡夜的衙役兵丁,城中佛寺道观的修行者也有不少,各大豪族府邸内更是供奉着一些奇人异士。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堂堂太湖洞庭水君、新蜀山三英二云之首这等跺跺脚江南都要震三震的大人物,会亲自跑来干这种撒传单的无聊勾当!
以往的手段根本防不住这种“降维打击”。
更何况,人在专心干坏事的时候,耐心和智慧总是无穷的。
她们有的是办法规避巡逻,利用阴影,选择最不容易被察觉的路径和时机。
加上如今门神之力衰微近乎形同虚设,而人道气运也不会去妨碍“乱扔垃圾”这种小事……师徒二人如鱼得水。
整整一个晚上,整个寿春城,从贫民窟到富商区,甚至衙门口的鼓楼底下,都被贴满了。
天色微明时,师徒二人功成身退,汇合后对视一眼,忍不住发出反派般的“桀桀桀”低笑声,心满意足地溜之大吉。
估计明天一早,这寿春城就有天大的乐子看了!
等到第二天天亮,晨曦微露。
何刺史从睡梦中醒来,在家仆的伺候下照例喝下一碗许神医亲自为他调配的补气汤药。
温热药液入腹,一股暖流缓缓散开,滋养着干涸的经脉,确实感到浑身轻松了不少,连往日清晨的疲惫和胸闷都减轻了许多。
“哎~~~”
他放下药碗,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复杂难辨,“药,是好药。人,也是好人……可惜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道理他懂。
况且这“利害”与“轻重”,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想当初,刚从鬼门关被拉回来时满心是遭人暗算的心寒、委屈、以及难以抑制的愤怒。
种种恶念在胸中翻腾,恨不得立刻让那幕后之人付出惨痛代价。
那时能保住他性命、助他稳住局势的许宣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价值无可替代。
因此许宣在寿春设宴,他也亲自到场,不惜以刺史之尊为其站台撑腰,姿态做得十足。
然而当性命之忧逐渐解除,身体一日好过一日,冷静重新占据上风后,那沸腾的怒火便渐渐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恐惧。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若真要让他豁出一切去做点什么……
这把年纪,实在是有些豁不出去了。
想当年年轻时,战场上攻城略地,甚至杀俘立威,种种狠辣之事他也未曾手软。
可人老了,想的就多了,一想多,那份锐气和胆气便如同泄了闸的洪水。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有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胆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这不仅是心态转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个生理性问题。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于公那般越老越是锋芒毕露,狂傲不羁。
待到暗中又被“安抚”了几轮,手中接下了那些无法与人言说的丰厚“赏赐”后
心中的怨念虽未彻底消散,但那刻骨的恨意,却是实实在在地淡去了许多。
既然如此,重新倒向那更能予他安稳、让他继续安享富贵荣华的一边,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选择。
至于许宣那边,皇帝陛下或许根本未曾在意过这等小事。
眼下这一切,更多是他何刺史的自作主张。
虽说一位能起死回生的神医,对他这等位高权重、惜命怕死的人来说极具价值。
但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就算有书院背景的许神医的重量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一人得道,鸡犬尚可升天。
若陛下真能求得长生,自己作为心腹近臣,难道还愁没有追随陛下、共享永生的机会?
看,这其中的利害轻重,不是很好分辨吗?
然而他派往江北了结“手尾”的精锐人手尚未有消息传回,一个惊天噩耗却先一步如惊雷般炸响在他的书房。
“你说什么?!”
何刺史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震惊之色溢于言表,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摔得粉碎。
“大人!千真万确!咱们…咱们寿春城,闹…闹白莲了啊!”
治中从事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脸色惨白,声音里充满了惊恐,手中紧紧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
一夜之间,铺天盖地都是这些妖言惑众的传单!
“就连…就连下官家中卧房的门缝里,都被人塞进了这个!大人,白莲妖人是不是…是不是要从咱们南方开始起事了?!”
何刺史接过那纸张,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与这相比,许宣那点事简直微不足道!
这才是真正能顷刻间让他粉身碎骨、家破人亡的生死大敌!
调兵!遣将!全城戒严!大索妖人!
同时,八百里加急的求援奏报必须立刻发往中枢。
上一次白莲教如此猖狂还是上一次,他们可是连破城杀官都干得出来的!
自己的项上人头和满门富贵,绝不能丢在这里!
瞬间,整个扬州刺史府乃至寿春城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
而这,正是许宣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