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坦白从宽
第563章 坦白从宽 (第1/2页)“说沈山长和您交流之后就有了诸多感悟,闭关参悟先贤学问了。”
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子赤啊,”许宣突然开口,用卢柟的表字称呼以示亲近,“春秋二祭可曾参与过?”
圣父不打无准备之战,即便是挨打.若能多了解些书院近况,或许能揣摩出沈道长此刻的心情。
卢柟自然表示怎么可能错过,每年春、秋两季仲月上丁日举行“释奠”礼,这可是书院头等大事。
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其起源可追溯至周代“君师”之礼,早期用于祭祀山川、庙社及学校,后逐渐专用于祭祀孔子,成为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仪式。
然后还给许教习科普了白鹿书院的春秋二祭何等不凡。
毕竟论及底蕴,三大书院之中就属白鹿书院最深厚,这祭祀更是拿手的很。
沈山长在江南文会的时候就小露了一手,搞的是非常专业。
反正只要有他在的场合,基本上祭祀之事很难旁落到别人身上。于公那么大的名头在这种事上都要被压一头。
许宣眼前浮现出沈道长主持祭祀的场景——那袭朴素的青衫在香火中飘动,苍老却有力的声音诵读着古老的祭文,仿佛能沟通天地。确实,论及祭祀之礼,江南无人能出其右。
随着卢柟的讲述,白鹿书院那规模宏大,人气鼎盛的春秋二祭跃然于眼前。
那天郡守,太守,州官,别驾等等都会前来观礼。
把人道气运和儒家华彩推升至顶峰。
“您要是能来的话还能看到我们书院的至宝,作父戊鼎、木工册鼎和苍璧,以及伯彝簋。”
“据说是文华至宝,上边缠绕着人族的信念。”
卢柟的语气之中带着崇敬,一点点描述这三样宝贝的神奇。
“尤其是伯彝簋,相传是周天子赐予先贤的礼器,内盛五谷,象征五方丰饶。祭祀时,山长会从中取出一把谷粒撒向四方,那场景.”
许宣的心中带着惨然,伯彝簋就在自己身上,只是其中代表着丰收与富足的象征的五谷不见了。
不见了你能明白吗?
你不能明白,估计老沈也.不能接受。
上山的路原本很漫长,但此刻竟然如此短暂。
许宣下车之后整理了一下衣衫,直接就说明了来意,前来拜访沈山长。
“山长他参悟先贤典籍有得,目前正在闭关。”来接待的教授如此说道。
“您就说许教习来访,他会出来的。”
只是老教授转身时又被拉住。
“那个.白鹿书院哪里比较清静,有些要事那个..需要.”
许宣还是要面子的,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
于是被带到了白鹿洞前,一般学子和教授都不会靠近这里。
结果许宣看到白鹿洞心中更虚,如同上了一层debuff,这算了算了。
然后把那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古琴拿出来摆好,虽然咱是来请罪的,但也得把功劳拿出来晒一晒。
忽略非主流风格的跑马灯造型,这把琴在云梦泽中锤炼了几十年,在品质上已经突破了凡俗阶层,可以算是法器。
一曲南风歌在白鹿书院中响起。
《南风》为“生长之音”“育养民之诗”。
这是舜帝对南风的赞美与期盼。南风不仅带来清凉,解除百姓的忧愁,更在适时之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百姓的财富。
所以这首歌有着非同一般的力量。
若是再配合一把好琴,当真是如闻仙乐。
整个白鹿书院都沉浸在南风曲的喜悦之中。
等到一曲终了,一阵大笑传来。
笑声中可以听到如释重负的喜悦。
“许教习,许公子,许贤弟,你总算回来了,啊哈哈哈哈哈。”
意气风发的沈山长走路如风,在看到古琴的时候更是心情振奋。
“没错没错,这就是子野贤弟的琴。”
“想不到你竟然真的进了云梦泽,还把东西拿了出来。”
“快给我讲讲你是怎么做到的。”
席地而坐,就要听故事。
不过又马上想起一件事来:“对了,那个伯彝簋.”
“哎~~~你这就问对了,云梦泽可是不一般啊。你们给的情报还是有很大的误差,我跟你说”许宣立刻起手打断。
虽然是来请罪的,但是顺序不能错。
先表功,再诉苦,最后才是请罪。
只是老沈可是个急性子。
伯彝簋可是书院至宝,他这次是背着其他教习偷偷借出去的。要是被那群老学究知道了,非得把他的胡子揪光不可。
表示得赶紧把簋还回去。
多少阴谋都是临门一脚太拖延导致败露出去,咱可不能犯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