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在机械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在机械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2/2页)“现在队上人都知道你在小海子里养螃蟹了,一些娃娃就拿着抄网过来,想逮上活螃蟹哩。”
“那估计逮不着。”李龙笑着摇头,“队上人有的抄网网眼都不小,这螃蟹现在才多大点儿,都漏下去了。”
“嗯,不过等大点儿他们就能逮着了。”陶大强说,“还有虾,我看有人逮到虾了。”
“没事,反正我隔段时间就放一些,能逮着的都是少数。对了,你知道吗?口里有些人稻田里面都放螃蟹,长得好得很!”
“那不乱跑吗?跑到别人地里咋算?”陶大强有点理解不能。
“围起来,口里种的地块都不算大。用网子或者塑料布围起来,就跑不出去了。”李龙说道。
“那得多少网啊……”陶大强还是没办法理解。
李龙也就不说了。
队上种水稻的越来越少了,陶大强家种这个主要也是自己家里吃。种水稻非常麻烦,费人工,合算下来没其他经济作物赚钱。
但他家也不缺钱,主要是想吃自家种的稻米,当然也会往出去送一些,这可是堪比田福堂老汉种的荞麦的好东西。
李龙这边每年都能收到陶大强送的新米,也不收钱,李龙也习惯了。
“你家种的棉花咋样?”难得和陶大强聊聊天,李龙就问起了棉花的事情。
队上种棉花的多数都会去李家打问技术方面的事情。多数时间是李建国在,他来回答。李龙不会主动去给别人讲,人要来问,他会热情解释,但送上门去讲知识,他还没到这个份上。
自己又不是农广校的技术推广员。
“还行呢,长到膝盖高了。”陶大强说道,“现在长得旺得很,也没发现虫子,就是草有点多。这东西不像麦子和苞米,得经常去拔草。”
“就是。目前的除草剂对苇子没啥用,以后种地之前,得在地里把苇根啥的捡一遍,不然的话,棉花长起来苇子也长高了,拔着麻烦,说不定就把薄膜给拽烂了,还得埋。”
李龙是真的很懂,陶大强深以为然。
“我打算买康麦因了。棉花到七月份打头,费人工的很。你们种的棉花也不少,得有好几天打。到时收麦子麻烦,所以买了康麦因,最多把麦子拉到场上打个落就完了。”李龙说道:“不费事。”
“行啊。”陶大强自然愿意,随着自家的农机多了,他也感觉到活干不过来了。如果真是麦收的时候棉花地里缺人,就算从老家带人过来了,那场上的活也多。
干完自家的还要轮着给别人家帮忙,打场这活是合作行动,所以要干好久。
机械化的一个很大影响,就是打破了农村合作互助的那种方式,至于说好还是不好,真就不好说了。
李龙也没多说话,这是大势所趋,没办法改变的。农民想要致富,就得解放人工,往大规模、机械化方面发展,不然的话,慢慢就会被淘汰掉。
陶大强想着,龙哥整了大马力拖拉机,再整个康麦因,院子里放不下了吧?
李龙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他原想着给家里说,自己在队里的那个院子里菜就不种了,从院墙那里开个大门,供这些农机出入用——农机都放在院子里行了。
结果无论是老爹李青侠还是大哥李建国都不同意。
老娘杜春芳也是头一回站出来反对李龙的意见,说家里没个院子像啥?
至于这些农具,放在外面就行。反正都知道是李家的,敢偷的应该是没有。
晚上把大马力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放在院子里,其他配套农具停在路边就行。李龙自己院子的南边还有一些空地,停下来也行。
反正那里只有人走,没有车路,也不影响啥。
李龙也就听他们的了——毕竟自己在家里的时间短,做主的也不是自己。
他现在是在算着康麦因收割一亩麦子的价格。
一台康麦因,二手货的话,进价应该不比东方红七十五贵,就算加上关税也不会超过三万块钱。
主要是二手农机具,包括汽车之类的,关税要比新的便宜的多,所以几十年后都有人从国内买新能源车,包装成零公里的二手车从霍尔果斯卖出去,到俄罗斯那里,就能加价当新车卖。
国内理想卖四十万,卖到俄罗斯能卖到八十万甚至更多!
如果按一亩地十块钱的话,估计有点贵。毕竟用小四轮拖拉机带收割机才两块钱。但要五六块钱的话,又便宜了。
李龙想着定价八块?
主要还是小麦的价格涨不起来,现在一公斤也就是五六毛钱,一亩地收个七八十块钱撑死了,所以收割价不能高,高的话,用不起了。
李龙这边想着这些,然后就看到有两个娃娃往这边走过来,十一二岁的带着七八岁的,也不知道为啥没上学。
两个孩子带着一个抄网,边走边小声嘀咕着,李龙耳力好听能听得清楚,他们说的就是怎么抓螃蟹呢。
“嘿,是不是来抓螃蟹的?”陶大强看着,吼了一声,“咋不上学去?是不是逃学了?赶紧回去,不然给你们家里人说,打你们屁股了!”
他这一嗓子吓得两个在渠边走的娃娃差点儿掉到渠里,连人都没看清楚,转身就跑,跑到一半抄网也掉了,那个大点儿的赶紧回来取抄网,看着陶大强没追过来才略微放松一些,但也不敢停留,一会儿就没影了。
李龙却看到有只水老鼠在水下游过来,将那只在岸边水下正掏洞的螃蟹给叼到了嘴里,游走了。
这些螃蟹,天敌很多啊。
“你也真够坏的。”李龙笑着给陶大强说。
“我是为他们好。我那时候没机会上学,这些娃有学不上,会学坏的。”陶大强笑着说。
李龙也笑了。
聊了一会儿,他开车去到大哥那里吃午饭,顺便把康麦因的事情说了一下,也解释了原因。
“也对。”李建国点点头说道,“咱家要交那么多公粮,这麦子种的有三十亩地。真要割起来,场上占的地方大,打场时间也长。
全部弄完,至少得大半个月,还得占三四个人。真把康麦因弄回来,最多两天打落就能装袋去交公粮,任务完成,就有时间管棉花了。”
现在能吃饱饭,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怎么致富上。两台大马力拖拉机都买来了,也不在意那康麦因了。
李建国已经有点麻木了,其实还是挺高兴的。毕竟种地变得越来越简单,不那么累了。
虽然开机子也累,但说实话,比割麦、打场要好太多了。
“这大马力拖拉机就是厉害。”李建国扯到了别的话题上,“老王把大海子南面那一大片地要开了,找我给犁。
我昨天和今天犁了两个半天,嘿,那速度,把老王都给惊坏了!犁的深,那多少年的芨芨墩子,要是换东方红七十五,咋说也得打铧的把犁片提起来,这大马力拖拉机突突突的就犁过去了,一点都不带打吭的!”
感受到了大马力拖拉机的威力,李建国颇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他都能想到到秋天要犁地的时候,大马力拖拉机带着犁头在地里奔驰,泥土在地里翻飞的场景了。
因为不需要主家在后面打铧,所以想来到时找大马力拖拉机犁地的人会很多,非常多!
打铧,可不是个好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