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不革命 > 第四五三章 戏剧和编剧与作者

第四五三章 戏剧和编剧与作者

第四五三章 戏剧和编剧与作者 (第2/2页)

能写剧本的人很多,就算是单个人的创作速度,也比剧组的拍摄速度快的多。
  
  作者和编剧都有大量的产品,等着被剧组选中用于拍摄。
  
  朱简烜必须带着数量过多的创作者和编剧们另谋生路,否则他们的地位会因为畸形的市场关系迅速下降。
  
  要有另外的平台,能够让他们另外单独牟利,同时获得广泛的影响力。
  
  不需要专门依靠剧组的选择。
  
  理所当然的方向就是创建专门的报纸和杂志,将他们新创作出来的新鲜故事持续刊载出去。
  
  现有的文艺作品市场上,确实有很大一批人的需求,与他们的能力是高度契合的。
  
  工业化完成的大明,庞大的市民阶层里面,有很多人从小就喜欢看故事。
  
  现有的各种经典,他们早就看了不止一遍了,戏台上上的演员一张口,他们就知道对方该说什么了。
  
  对于这些“老书虫”而言,统经典他们早就看腻了,全新故事反而更有吸引力。
  
  他们也在不断地寻找各种各样的新故事来看。
  
  实际上,就算是崇祯之前的大明,本土民间的书籍市场就颇为发达了。
  
  不断有新的和故事集被创作出来,不断的被民间的各种大小刊印机构刊载出来。
  
  但是这个行业的创作者的地位很低,一直都被认为是不入流的事情。
  
  创作那些经典的人,都不愿意署自己的真名。
  
  就像西游记这种作品,真正作者都没有署名,都是后世写论文分析出来的。
  
  同时由于雕版的效率限制,一部创作完成之后,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刊行,也没有连续更新创作的模式。
  
  崇祯朝之后,大明有了金属活字,也开始有了报刊市场,但是新故事市场仍然不温不火。
  
  最为关键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金钱利益问题,一个是社会地位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也可以做是一个问题:正反馈问题。
  
  这个产业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刊印机构主动花钱,请人来创作新故事来刊印,属于直接买断式的。
  
  创作费用在交稿的时候就完全付出出去了,由于创作者地位不高,当事人大多不愿意署名。
  
  后续作品火爆与否,不但与作者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甚至也完全没有社会认同。
  
  就算是刊印机构知道火爆的故事是谁写的,当他再次去找原作者写新故事的时候,作者可能已经有了别的事业。
  
  既然都觉得写故事属于不入流的职业,为了生活写作的人有了正经职业肯定就不写了。
  
  就算是有少数不在意具体利益,单纯因为个人爱好而去创作新故事的作者,也无法在这种创作中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同。
  
  他们既没有实际利益需求,也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可,甚至还会被各种负面影响包围。
  
  这种纯粹兴之所至的创作,很难持续对抗负面干扰。
  
  这个产业自然也就这样了,半死不活,断断续续,火爆与否,全凭时运。
  
  朱简烜已经知道了这个产业的现状,那只要参照自己前世的经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就行了。
  
  朱简烜直接安排人员,在皇室产业集团下属,成了一个新的报刊杂志社。
  
  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这些作者和编剧们已经写出来的大量作品,可以筛选内部最受欢迎开始刊登。
  
  要求这些作者们专门署名,署真名或者固定的笔名。
  
  杂志社付给作者的稿费,分为创作费用和销售利润分成两大部分。
  
  杂志社的杂志也分成两种,正刊和专刊。
  
  正刊又分为有两类,分别是长篇故事集和短篇故事集,都是每旬发行一期。
  
  短篇故事集就是多个短篇故事合成一期发行,大部分故事的字数应该在一万字以内,甚至几百字就可以讲完。
  
  少数故事可以短期连载,将字数控制在几万字的范围内,最多三期以内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内讲完。
  
  长篇故事集就是三期以内讲不完的故事,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很多年的刊行才能慢慢讲完。
  
  长篇登刊的作者,每旬至少创作五千到一万字,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故事片段,但总体上要是连续不断地长篇故事。
  
  正刊的创作费用,采用传统模式支付,按照字数计费,确定登刊发行时支付。
  
  作为所有创作者的保底收益。
  
  专刊,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将比较受欢迎的作者的故事整合起来,单独刊印销售。
  
  专刊上都是一个创作的短篇故事合集,或者是长篇故事的阶段性整理和总结。
  
  整本杂志上只有这一个作者或者一个故事,但是故事内容丰富也更加的完整,喜欢特定作者的读者可以一次看个痛快了。
  
  对于长篇故事,一个长篇故事全部写完之后,把所有的专刊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套完整的故事书。
  
  所有专刊发行的时候,作者都可以选择是否公开身份,以及如何公开。
  
  是完全曝光真实身份,还是用笔名参与活动和交流。
  
  如果作者愿意公开身份的话,那就可以在专刊内加上作者的简介,附上作者想要直接对读者说的话。
  
  以后杂志社也会接受读者的来信,并将来信转送给对应的作者。
  
  对应书籍的专刊发行之后,杂志社将专刊的销售利润与作者按照比例分配,卖的越多原作者就拿的越多。
  
  利润分成是作者的长远收益。
  
  在此基础上,用专刊的销售数量,给对应的作者分级。
  
  直接使用普通人最熟悉的一到九品的九个等级,对于不同品级的作者给出不同的保底创作费用,以及配套的社会福利。
  
  总体上构建一套刊行机构与作者共享利润的经营模式。
  
  在朱简烜看来,这套经营模式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刊印机构与作者的持续分享利润,另一个是连续创作更新。
  
  前者能为作者和刊印机构提供持续的金钱利益正反馈。
  
  连续创作能始终为读者提供最为新鲜的故事,这一点就是新故事相比传统经典著作的最大优势。
  
  社会上的新思想潮流动向,在当旬的故事中就可能会有所体现。
  
  各种民间新梗在当月大概率会登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