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光宗耀明 > 第478章、煌明无止境(全书完)

第478章、煌明无止境(全书完)

第478章、煌明无止境(全书完) (第2/2页)

这样的仪式将从福建开始,经浙江、东都、江宁、淮扬而至山东,最终献俘于御前,由天子决断如何处置这些俘虏。
  
  这一路,至少将用去三四个月。
  
  陈九祖在致远舰抵达船厂,和邹瑾这个工程师院士确定了保养维护的时间点之后就轻车简从启程赴京。
  
  他的心情很激动。
  
  伏波侯沈有容率致远舰单舰赴会在鸣门大展神威固然功不可没,但他率领东洋舰队在小豆岛一举歼灭幕府直系的江户足轻水军也非常关键。
  
  这一战之后,幕府的海上力量已经可以忽略。
  
  尽管他们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造出一些战船来,但熟练的水手、精于海战的将卒则没那么容易训练出来。
  
  况且他们的对手是大明。
  
  如此一来,幕府的陆上主力就算没有损失惨重,却已经不足为虑了。
  
  大明大可稳据东瀛西半土地,而从海上不断袭扰关东甚至直捣江户湾。
  
  换句话说,东征已经可以称得上大局已定。
  
  这次他回来,一是因为时间充裕,让致远舰好好保养一下再赴东瀛决战。二是御前受赏,同时要皇帝和朝廷拿主意:是不是就此于动议先册立藩国,以正名分。
  
  他从南面回到大明,因为东瀛僭皇要从福建开始被游街。
  
  而此刻的大沽港,从东瀛所得的第一批物资也随着一艘艘货船抵达了大明。
  
  呈报则更早。
  
  万寿圣节已过,诸相并大明银号的王衡都在御前。
  
  “不意这东瀛居然殷实至此。”叶向高的表情颇为兴奋,“陛下,如今倭国不缺金银铜,但缺粮食布帛……”
  
  “有了这批金银铜,铸币厂就暂时不愁了。”朱常洛也很开心,“我说希智怎么一直没有把这些运来,原来是在融炼成锭。”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
  
  东征,是大明和藩王、勋戚们一同出的钱。前期的军资、粮饷,于对马岛等候东洋舰队建成的三年里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就算有拓海团练洋行提前以贸易方式提供了帮助,大明的负担一样很大。
  
  去年秋拿下九州岛和石见银山之后,按理来讲东征大军应该有所反哺了。
  
  但一方面战事进展顺利,另一方面可能田乐也需要用当地搜刮到的财货来先行就地犒赏一轮以安将士之心,所以直到一年之后的今天,从东瀛俘获的财货才运抵大明。
  
  当然不可能全部运过来,所幸大明需要的也不是那边其他的东西,金银铜最好。
  
  这回,田乐一口气运来了黄金四十三万余两、白银六百三十七万余两,铜料也极多。
  
  大明当然不能仅仅是白拿这些,至少不是白拿全部。
  
  朱常洛要长期经营东瀛,就得给足够物资帮助他那一个堂弟和两个亲弟弟在那边站稳脚跟。
  
  “除了一些勋戚可以启程过去之外,潞王和朕两个弟弟所请,卿等怎么看?”
  
  方从哲先问的是袁可立:“依枢密使来看,此后战局将如何走?就此颁旨允其立国予以册立,那幕府军负隅顽抗之下,要鼎定东瀛还要多久?”
  
  袁可立说道:“其胆已丧。希智公年高,如今官兵士气正盛,只要粮饷军资不成问题,一两年里足可扫平。反倒是倭酋所盼王师后方不稳,允其立国予以册立,可安上下民心。”
  
  方从哲点了点头,而后就说道:“陛下,如今却有一难题。此前所议本州岛设一国,那九州岛、四国诸岛另设两国,二位郡王却有些不甘。”
  
  “潞王家出力确实更多一些。”朱常洛一边思索一边说,“不过他们那本州岛也确实远大于另外两岛。潞王怎么说?”
  
  “潞王年幼,不过谢表中所言,但听圣裁。”
  
  朱常洛点了点头:“幕府来了这么一招,既然如今本州岛西半来得容易,那就让潞王早些安心吧。允以他们旧习关东关西为界,西本州设方壶国,东本州设蓬壶国,九州四国就设瀛洲国吧。常瀛年幼,他可以再等一等。”
  
  如此一来,这东瀛倒真以海上三神山来命名了。
  
  “那方壶王……”方从哲犹豫了一下,“臣担心他虽领旨,毕竟与此前允诺不同,朝鲜徙民也心有不甘……”
  
  “那就让他们整编方壶军队,随军作战。此后所得,不必再进献上国,让他们多分一些。”朱常洛不容置疑,“分设三国,是让他们为大明牧守海疆。为长久计,均衡是最好。”
  
  众人默默不语。
  
  如今李太后早已逝去,皇帝也不用对潞王一脉过于宽厚了。
  
  未来这方壶国主虽然不会说什么,但终究会心里念着原本该尽得本州之地的。然而南面、东面是皇帝两位亲弟左右钳制,他倒难以生出什么异心。
  
  就这样也挺好。
  
  “官产院也指导一下。”朱常洛则对王德完说道,“必欲征东瀛,与外滇道理一样。这两处地方虽然多灾,但矿藏不少。有了这两处,此后金银铜供应便不成问题。”
  
  “臣明白。”
  
  “大政会议上,要有大格局。”朱常洛对众臣说道,“如今大明虚疆初见轮廓,税制改革要多看到将来农、工、商之利。粮是根本,将来若有天灾,饱腹不能依赖苛政及藩国买粮。让农户能够有干劲,能够得水利之便精耕细作,这是大明稳定之基。从农民手上多征,不如让其流通,从粮商手上多征。商人逐利,虽应予以正视,允其通过官产院、工商部等衙参与国政,却应该肩负相应责任。”
  
  时至此刻,朱常洛当初要想达到的“官绅一体纳粮、百业皆列朝堂”终于要通过税制改革来缓缓实现。
  
  大明的虚疆已然勾勒出轮廓,他已经初步将西洋诸国拒之门外,以大明为宗主的东方世界将有一个巨大的内部经济圈,并且还能与西洋保持贸易往来。
  
  随着东吁国主献俘于御前、东瀛那所谓万世一系被铲除,大明周围的藩国都将回到一定要经大明册命的时代,并在理藩院的主导下建立新型宗藩关系。
  
  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刚刚四十,儿子也开始了历练,大明的光芒越来越盛,暂时没有黯淡的迹象,反而正在照耀更大的大明。
  
  路还很长,但大明已经有了博研院,有了格物致知论,有了一个更精密的教育体系。
  
  最重要的是,文臣们还有一个更期盼的目标:终有一日,能够建立国之宪条,让天子与群臣的关系得到制度上的确立,每个臣子都能有一份分君之劝、国之实相的指望。
  
  哪怕要成为天子同党。
  
  话说回来,成就天下大同,也确确实实是注定将彪炳青史的无上功绩。
  
  为此志,与天子同行有何不可?
  
  大政会议前夕的朱常洛认真而细致,群臣都感受着皇帝对大明长远的感情。
  
  细细想来,这种感情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尽管泰昌朝已经取得如此文治武功,但他似乎仍不觉得这是他心目中的大明。
  
  圣君如天授,帝心终如一。
  
  他还将把大明带向何等境界?
  
  (全书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