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589章 妙,妙极 (第1/2页)

而这,也正是刘荣在执掌大权,君临天下之后,所搞明白的道理。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乃至一个文明的财富,从来都不只有表面上的财富、人口、武力、文化等方面。
  
  也同样有‘暗地里’‘背地里’的,看不见、摸不着,却也切实存在的国家信誉、文明形象等。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拥有这些,不会帮你变得更好,也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利益;
  
  没有这些,也同样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带来什么损失。
  
  但在你不足够强大——尤其是从强大转向衰败的过程中,是否拥有这些,则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政权走向,王朝兴衰,乃至于文明进程。
  
  搞明白这些后,刘荣才终于回过味来。
  
  ——匈奴人不守信用,不维护国家信誉,那国家信用当信用卡刷,刷爆了就当老赖,纯粹就是野猪吃不得细糠。
  
  以他们的文明阶段,不明白、不理解国家信用的重要性,也实属情有可原。
  
  但汉家,作为整个已知世界最璀璨的文明,拥有最丰厚的底蕴,处于最靠前的文明阶段,却不能去学匈奴人。
  
  国家信誉,就好比一张信用卡。
  
  你可以把他刷爆,然后变成老赖——就像匈奴人;
  
  也可以拿他周转,还了就借,借了再还,循环往复,堪堪维持——好比南越王赵佗。
  
  但处理这张‘信用卡’最明智,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是通过良好的使用习惯,来不断提高你的信誉额度。
  
  便如当近汉室,以及华夏上下五千年时间当中,绝大多数的华夏封建政权——信誉立的稳稳地,形象立的好好地。
  
  哪怕在一张纸上写‘多少多少钱’,然后发给百姓当钱用,百姓也不觉得有什么;
  
  在封建时代,做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才是国家信誉的正确打开方式,和真正应该达到的程度。
  
  至于曾经,刘荣那条‘逼匈奴人求汉家和亲,然后学匈奴人毁约,一出胸中恶气’的想法,也早就随着过往而飘散如烟。
  
  ——如果将来,匈奴人求汉家和亲,那刘荣是真的会好好考虑,而不是像曾经的匈奴人那般,想都不想就满口答应,然后一言不合就悍然毁约。
  
  如果彼时,刘荣认为短时间内,休战对汉家更有利,那刘荣便会接受匈奴人的和亲请求,以此为汉家牟取一份额外的利益——反正本来就是休战更有利于汉家,哪怕不和亲,刘荣原本也有意休战。
  
  如若不然——若彼时的刘荣,认为继续打更有利于汉室,刘荣也绝不会为了一位匈奴公主,以及和亲陪嫁,而拿汉家的国家信誉开玩笑。
  
  刘荣会明明白白拒绝匈奴人,并告诉匈奴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和亲,战争为什么还要进行下去。
  
  最终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是:账还没算完,仇还没报完,实在不是汉家不热爱和平,而是迫不得已,只能继续和匈奴人打下去。
  
  而这样的国家信誉,有需要构建、维护的时候,自然也有利用的时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后世的士子养望半生,为的终究是天下扬名,以换取一官半职。
  
  后世新时代,民众维护半辈子的信用,最终也会被用在一套住宅的贷款之上。
  
  国家信誉,也同样如此。
  
  构建、维护那么费力气,还费那么多时间,动不动几十上百年的周期,自然不是为了摆着好看,而是必要的时候利用。
  
  而对于当今汉天子刘荣而言,汉室国家信誉、形象的利用,主要就集中在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以及东北的朝鲜半岛。
  
  对匈奴人而言,曾经的汉家羸弱、怯懦,动不动‘和亲以求和平’;
  
  汉人的民众即不骑马,也不射猎,而是拿着锄头在土里刨食,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到了战场上,汉人军队总是连千人规模的骑兵都拿不出来,像一只笨重的蜗牛一样,被灵活的匈奴骑兵当陀螺抽。
  
  但有一点,是哪怕匈奴人——哪怕如此看不起汉家、看不起汉人的匈奴人,都为之敬佩,愿意为之竖起大拇指的。
  
  ——汉人说话,那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
  
  虽然战场上,汉人动不动就会示范什么叫‘兵不厌诈’,动用一些卑劣的阴谋诡计;
  
  但只要不是在战场上,在其他时候的其他场景,汉人信守承诺,那真是没说的。
  
  在包括匈奴人在内的游牧民族看来,这甚至有些令人理解不能。
  
  ——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汉人可以豁出性命!
  
  ——穷困潦倒时,得到别人提供的一口食物,汉人就愿意在发达后,以海量财富回报,说是什么‘涌泉相报’!
  
  ——战士为国捐躯,临死前把遗孤托付给战友,战友为了能让这个孩子吃口好的,甚至宁愿自己挨饿!
  
  这样的高风亮节,对于现阶段的游牧民族而言,显然是不可思议的……蠢。
  
  没错,蠢。
  
  因为在草原,在生存环境务必恶劣、生存难度无比巨大的草原,信重永远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同样不值钱的,还有礼义廉耻、道德品行之类。
  
  在草原,真正值钱的,就是确实值钱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牛羊牧畜,比如奴隶、女人。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游牧民族对汉人这种离谱的信守承诺,也同样有着本能的敬佩。
  
  ——草原没有‘信用’二字的生存土壤,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憧憬草原讲信誉、守信用的模样。
  
  后世人常说:信用,是弱者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因为信用,可以让强者无法出尔反尔,哪怕要欺压弱者,也得有所顾忌。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的草原,在游牧民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这种照顾弱者、偏袒弱者的规则,无疑是十分令人向往的。
  
  弱者总是大多数。
  
  能照顾弱者的规则,也总是更容易得到广泛认同。
  
  比如杀人要偿命,偷盗要受罚等,都是保护弱者不受强者侵害的社会公约。
  
  甚至就连法律,本质上也同样是在保护占据‘大多数’的弱者,而非占据极少数的强者。
  
  当然,前提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前提是强者无法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
  
  那么,匈奴人眼中守信用、讲信誉的汉家,能为汉家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