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冰与火之歌
第483章 冰与火之歌 (第2/2页)要么,两个部族碰一下子,其中一方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对手,于是便开始在战场上迂回,更或直接就是逃跑。
而另一方则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追击。
如若战前,本就是打算争个高下,教训一下对方,又或是因某片草场、水源的归属而发生争执,那多半就不会追。
毕竟胜负已分。
唯独双方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亦或是双方争夺的资源,必须以其中一方被消灭来决定最终归属,亦或是优势方想要吞并对方,才会发生一方逃跑,另一方追击的情况。
这是一种情况:一方逃,一方追或不追。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两方都不逃、都杀红了眼。
这种情况下,那无论是正面冲阵,还是迂回缠斗,都会无比的惨烈。
而呼延当屠这样的匈奴贵族、高级军官,擅长的就是这两种作战方式,即骑兵对骑兵的‘机动化大集团大纵深’战争。
以骑兵队步兵,尤其是汉人的步兵,在开阔地倒是好说——按追击猎物的方式去做就是。
追踪,尾随,侵扰,蚕食。
总之也是轻松写意。
但到了汉人步兵缩回城池内,匈奴贵族其实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骑兵再能冲,也冲不上几丈高的墙头啊!
敌方步兵有城墙作为掩护,弓箭射程有比我方更远,这怎么打?
所以在过去,几乎每一次发生匈奴人大规模南下入侵的突变,边墙城池总是能大概率幸免于难。
因为匈奴人,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处理城池,更没什么能力打好一场攻城战。
他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吧?
你让匈奴人在平原开阔地,追孤立无援的笨重步兵集群,那不在话下。
在开阔地,和敌方骑兵捉对厮杀——正面冲阵、迂回辗转,甚至是下马肉搏,匈奴人也同样不惧。
可你让这些骑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之民,去打一座墙高城厚、守备稳固的城池?
不好意思,没学过,不会。
而眼下,呼延当屠遇到的状况更糟糕——连攻城都不会的匈奴军队,此刻是在守城!
单纯只是守城也就罢了,没吃过猪肉也总见过猪跑,曾经攻打汉人城池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总能让匈奴军队得到些经验教训,就是模仿也能撑一撑场面。
可现在的状况时:这场高阙攻防战,在战争正式开始的同一时间,便变更了战争形势。
至少此刻,高阙攻防战,已经变成了墙头争夺战。
原先作为攻城一方的汉军先锋,成了墙头的防守方,原先作为守城一方的匈奴守军,却反成了进攻发起方。
让根本不会攻打城池的匈奴人,更进一步去守一座关隘,这本身就已经够难为人的了。
更何况是一场直接以劣势开局、以‘墙头已被夺去’为先决条件,作为开端的另类攻防战?
也就难怪此刻,呼延当屠顾不上重整军心、整合部队,应对眼前的战况了。
——呼延当屠,根本不敢相信此刻的自己,居然不是在做梦。
而且是噩梦!
“放箭,放箭!”
“挽弓!”
“射不到汉人也没关系,把箭都射到关墙外去!”
“还有汉人在登墙,快放箭!”
比起愣在原地的呼延当屠,反倒是有出使汉室经验的屠各,更为迅速的反应了过来。
有了主心骨,尤其是有了明确的战斗指令,原本还如无头苍蝇般横冲直撞的匈奴守军,也总算是组织起了像样的攻势。
但战场局势,却仍旧不容乐观。
太冷了。
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即便双方都有意妥善保管弓,但在这呵气成冰的凛冬,弓弦已经无法拉开了。
无论是城头上,面对高阙内、背对城外的郅都所部汉军先锋,还是在高阙内,朝城墙发起反攻的匈奴守军,都只能通过最原始的短兵相接,也就是近身肉搏,来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
然后,呼延当屠和屠各二人,便都被打懵了。
——游牧之民短兵相接,是没有‘列阵’这一说的。
但汉军有。
准确的说,冷兵器时代,几乎所有能提高步兵集群战斗力的阵列,都是源自华夏文明。
此刻,高阙墙头人头窜从,仍有一个接着一个汉军先锋,从城墙外爬绳索登墙。
关墙外,甚至已经有先锋将士,开始就地取材,用绳索和剑柄制作建议绳梯!
而在关墙靠内的一侧,上千汉军将士严阵以待,不动如山。
每有匈奴勇士嗷嗷叫着冲上前,便会一头撞上汉军先锋的军阵,很快便被淹没在汉军将士的刀光剑影之中。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阵列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厚、越来越密集。
汉军身后的关墙上,甚至还被燃气了一堆堆篝火,来为饱受寒冬摧残的先锋将士,提供些聊胜于无,却也难能可贵的温暖。
——关墙外,风雪大作。
关墙上,火光漫天。
冰与火交相闪耀,仿佛是在这高阙墙头,吟唱起了匈奴人最后的挽歌。
“全军听令!”
“博望侯所部中军,已抵达关墙之外!”
“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最后一个时辰!”
“阵列自后而前,依次由博望侯所部中军换防!!!”
关墙上,郅都藏身于阵列中央,惊雷般嘹亮的吼呵声,在将士们口耳相传下,传遍了高阙关墙的每一处角落。
关墙外,程不识所部中军主力,也在急行军抵达大河北岸后,第一时间朝着高阙关墙进发。
“速进,速进!”
“遂营速制登墙梯,要快!!!”
程不识大声喊叫着,目光却是死死锁定在高阙关墙正中心,那道被绳索吊起的关门。
“只要关门一开,高阙,便怎都是能拿下的······”
如是想着,程不识当即一招手,叫来了自己的斥候司马。
“你部先登城墙,不必理会其他!”
“想尽一切办法,把关门给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