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零三章 斧子铁蛋俩乖孙
第两千九百零三章 斧子铁蛋俩乖孙 (第1/2页)三幅画都是避重就轻,有意无意地刚好躲开了绘画的缺陷。
国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章法和变化,章法就是规矩,构图和笔划,都是需要有有一定的规矩的。
变化则是规矩的进阶,线条要能够表现出缓急,点顿,飞白断续等诸多方面,起笔,入笔,行笔,收笔,结笔,不能毫无变化,节奏,风格和个性,就是通过这些来表现的。
最好的借鉴,就是书法,以书法章法入画,这就是匠人画和文人画的分野,审美和格调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不是矫情,而是因为书法的美学体系和用笔风格本身就是高级审美的表现,以之入画后的确增加了灵动的变化,提升了“画品”。
当然这些和当前水平的三嬢说不着,说了三嬢估计也体会不到,更表达不出来,所以当她画竹子,梅花,松树这类植物的时候,书法不行的弊端就在这些画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画竹需要对横竖撇点捺有长足的理解才能够画得好,梅花需要对行草有一定的造诣,才可以表现出枝干的灵动自然,而松干和松皮,对于枯笔写篆、隶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松针对控笔的要求极高。
这些都不是一年两年练的出来的。
其实兰花,菊花,荷花对笔法也有要求,但是不如别的题材那么高,兰花虽然对线条有要求,但主要都是撇,提,相对变化要少一些。菊花和荷花的叶子则是模块,花瓣勾勒也相对简单,因此不容易露怯。
“写字吧。”三嬢打开了墨盒,拿出笔来递给周至。
“真要直接写?这样不太好吧?”周至说道:“主要是老师一眼就看得出来,到时候不给你算成绩怎么办?”
“那怎么办?”
“这样,我给你写在单子上,你抄上去吧。”周至接过笔来,寻了一张宣纸,分别写下“随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周至都是写的繁体字,好些字三嬢还不认识,诗句也不明白,于是周至又在边上将简体字写了出来,顺带讲解诗句的出处和意思。
“三嬢你写写自己字我看看?”
“那你可不能笑话三嬢。”三嬢拿起笔来,抄了“无情有恨”那两句下来,怎么样?
当真不怎么样。周至想了一下:“三嬢你试着控制一下笔,将笔画粗细控制到差不多一只,其余的就每一笔的入笔慢一点,出笔快一点。”
三嬢又写了一遍:“也?好像好看了些呢。”
周至说道:“再写一遍,保持刚才入笔收笔的感觉,我们这次把字写扁一点。”
三嬢再写了一遍:“嗯,越来越好看了。”
“如果大小控制不住的话。”周至说道:“那就交换着来,笔画繁复的字写大一些,笔画简单的字写小一些,力争做到错落有致,大小结合。”
周至用刚刚教给三嬢的笔法写了一遍,不过他写得就要漂亮多了,是一种“简书”,就是古人写在竹简上的早期隶书,是手持竹简竖立着,用小毛笔在竹简上写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