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105、龙共虎,应声裂

105、龙共虎,应声裂

105、龙共虎,应声裂 (第1/2页)

“南面接连告急,黄巾贼寇七日间,连克两城。”
  
  看完武安国送来的情报后,孔融的脸色阴沉地直欲滴水。
  
  沉默了好一会,他俯身环顾众人问道:“国家存亡,在此时也,诸君可有良策,融洗耳恭听。”
  
  方才高谈阔论的众人却哑巴了,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面面相觑半晌,始终没人出声。
  
  良久,孔融失望地叹了口气,直接望向武安国道:“安国,依你之见,徐州王贼今番的攻势,其意何为?”
  
  听到这话,武安国抬头看了眼孔融,见其眼神炙热,十分迫切,不由暗自摇头,这位圣人之后,海内公举的名士,有时候天真的令人发噱。
  
  徐州都已经展开了攻势,还问“其意何为”?
  
  很明显,孔融是有一句潜台词没有问出的。
  
  他想问的是,王政这次调遣兵马从琅琊东武对北海国的南面发动的,到底是试探性地进攻,抑或是展开的总攻呢。
  
  “王御寇此子与一般黄巾贼寇不同。”
  
  沉吟来了会,武安国说道:“俺瞧他这两年来的兵事举动,除了刚起事时攻临淄和青州一些郡县有些操之急切,略显青涩,其后掠琅琊、陷彭城、克下邳,无一不是谋定而后动,但凡发作,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便如此番东武发动攻势之前,其实已有月余的小股骚扰试探,应是早有预谋。”
  
  “早有预谋?”
  
  言下之意,这便是揭开了对我北海总攻的序幕了?
  
  孔融心中了然,武安国说的不错。可他仍然忍不住大失所望,强行压制下的怒气,又腾腾上来。
  
  “徐州王贼早有预谋,可本相不也是早就下过令谕,命各处要地守军,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的么?”
  
  孔融长身而起,来回走动起来,步伐短促而急躁,一边踱步一边疾言自语:“安国,之前你言南面或有隐忧,本相也允了你的要求,特地增援了五百骑兵前往高密县,可为何竟是这般结果?”
  
  “为何这般情况下,竟还是七日内连失两城?”
  
  武安国默然无语,好一会才道:“一则敌人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便宜,咱们事先便有提醒,两城守军恐怕还是懈怠了...”
  
  “二则么...”顿了顿,武安国看想孔融,叹了口气:“敌人主将带头先登不说,连罗镇都没在其手上走过十个回合便被阵斩,因而士气大溃,固有惨败。”
  
  “什么?”
  
  听到这话,孔融两眼瞪圆,一脸的不可置信:“情报是否有误,罗镇怎会这般不堪?”
  
  罗镇乃是之前派去增援高密时特地安排过去的主将,本是武安国的副手,孔融和武安国深知其能。
  
  当年诸侯八路军马,会盟共击董卓,却在虎牢关为吕布所阻,武安国便曾使铁锤飞马而出,与吕布战了十余合,结果被其一戟砍断手腕,弃锤于地而走,正是罗镇及时上前,迫马相迎,挡住了吕布两三个回合,其后八路军兵齐出,武安国方才得救。
  
  这一战下来,吕布盖世无敌的威名深入人心,武安国和罗镇两人亦算了证明了自己。
  
  虽然很是狼狈,但起码他们都还撑了几個回合,且从这位温侯的手里逃了性命。
  
  这样的罗镇,这一次竟在敌将手里没走过十个回合?
  
  那岂不是说,此人之勇,亦是万夫不当,近乎吕布了?
  
  只听啪嗒一声,却是孔融失神之下,竟将案前的茶盏也弄翻了,水流了满地,他却丝毫不顾风仪,指着武安国喝问道:“敌将叫甚名字?”
  
  具有这样勇武的有能者不可能籍籍无名,而王政麾下之前却无这等熊虎之将,孔融现在反而想的更多,他十分害怕这次徐州的背后,还站着别的人...
  
  比如那据说和王政结盟过的袁术。
  
  武安国很是理解孔融这个反应,他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脑海中亦闪掠过同样的念头。
  
  “此人名叫黄忠。”武安国缓声说道:“以俺的了解,此人或许是王政这段时间从徐州挑出来的勇将,毕竟霸王故里,民间有此等猛人倒也不算稀奇。”
  
  “相国,眼下之急,还是在商议对策,两国交战,一人之力毕竟有限,无关大局。”
  
  听到这话,孔融怔怔地看着武安国,半晌,重新坐回几案,嘶哑着嗓子问:“有何对策,速速道来罢。”
  
  敌国来袭,应对之策,不外乎和、战两途。
  
  徐州既然主动发起的这场攻势,又是蓄谋已久,和谈自然没可能,那么,就只剩下应战这一个办法了。
  
  该怎么应战?
  
  在武安国向来,无非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调兵遣将就是。
  
  “调遣营陵、淳于诸道兵马即可南下,援助昌安。”武安国道:“徐州军既下平昌、高密,接下来要么去夷安,那边是往东直取东莱,要么继续北上威胁平寿,如今兵力不可分散,二者相权选其一,咱们还是要选昌安!”
  
  “此城有江河之险,足可依赖,再设上良将、精卒,布置得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说道这里,武安国主动请缨道:“这一次,俺亲自前往!”
  
  孔融看了看武安国,神色稍缓。
  
  他自入北海国来,若论起来做的事情倒是不少,设置城邑,设立学校,又亲写书札,表显儒术,荐举贤良...
  
  但这些事情在乱世之时,不能说是无用,起码若仅做这些事情,是不行的。
  
  而偏偏历史之上,在最关键的武事上,这位孔圣的后代恰恰就是什么也不干。
  
  所谓‘但高坐无为也’!
  
  青州黄巾祸乱一方时,他坐视不理。
  
  袁谭和田楷激战正酣时,他亦是高高挂起。
  
  甚至有援救之恩的刘备在关键时刻求援时,孔融...竟也是置之不管。
  
  好在他举荐和选拔人才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在任期间提拔的三个手下,一个是仪,一个彭璆,加上面前的这个武安国,都是颇有才干之人,一文一武一财政,硬生生的是把北海大局给撑下来了。
  
  但武安国对付内部的流贼固然还能勉强,对手换成这几年声名鹊起的王政...
  
  孔融已不敢想下去了,此时他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另一个人。
  
  那个曾经挽大厦于将倾,救他孔融于危难之际,同样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人。
  
  只可惜,这一次子义恐怕不会再来解救吾了...
  
  按下心中的懊恼和后悔,孔融想了想,又问道:“何必二选一呢,将东安平的驻军派出一部分去夷安...”
  
  话未讲完,便比武安国断然否决:“此事万万不可!”
  
  “东安国的驻军不仅不可调离,还要加派!”武安国斩钉截铁地道:“国相,袁绍军亦是狼子野心,需防袁谭趁火打劫。”
  
  东安国在据县之前,乃是北海国的西面门户,袁谭破临淄焚杀田楷的消息刚传到北海时,武安国便立刻请命增派了援兵前往此城,以防不测。
  
  “安国...”
  
  孔融待要再说,见武安国一脸坚决,只得苦笑着道:“既如此,便依你罢。”
  
  此时,苍穹已是阴云密布,雷声阵阵。
  
  山峦起伏,江水奔腾,青、徐两州,同时间有无数人仰头看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