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47、君有器,妾无名(完)

47、君有器,妾无名(完)

47、君有器,妾无名(完) (第1/2页)

听到刘备的询问,关羽只是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张飞却是叹了口气:
  
  “今日子义未曾出现筵席,想必是去意已决了。”
  
  听到这话,关羽和刘备同时一惊。
  
  要知他兄弟三人此次星夜驰援来救北海,可是出动了三千精兵。
  
  对此时的平原令来言,说是倾巢而出都不为过。
  
  能对一个素未谋的孔融这般用心尽力,刘备起初可不是冲着那所谓“孔北海”的虚名。
  
  刘备何许人也?
  
  虽以仁义著名,更在未来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依托着正统的“皇叔”名号四处溜达,刘备却必谁都更为清楚。
  
  虚名者,若不能化为实利,那便只是无用之物。
  
  救孔融能得什么?
  
  赌上全部家底,难道只为在筵席上得对方一长揖,一美言?
  
  骨子里同样很务实的刘备,其实愿意出兵,全是因为太史慈!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太史慈让刘备对孔融,出现了误判。
  
  遥想当日一幕,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到平原,堂上拜见刘备时已是一身的血迹斑斑。
  
  刘备惊诧之下,第一句问的是“足下何人?”,随后接踵而至地却是“君何以突围?”
  
  在刘备看来,已被三万黄巾贼寇团团围堵的北海,他实在好奇此人是如何出城的...
  
  听道太史慈“三日出城之计”时,刘备击节而赞,随后太史慈在具体突围上却是寥寥数语言简意赅。
  
  但久经沙场的刘备三兄弟,已能在脑海中勾画出那般壮阔的场景。
  
  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单骑陷阵、绝尘而去。
  
  思之令人神往。
  
  望着堂下的太史慈,三人几乎是同时在心中有了判断: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超群之才啊!
  
  是因为这一点,随后太史慈的一番陈词,才真正是慷慨激昂,令刘备深为震撼,更是敛容说出“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的话。
  
  因为说这话的人是太史慈,那句“闻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才变得有份量。
  
  因为太史慈做到了冒死求援,那句“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才变得掷地有声。
  
  也正因为太史慈这样的人物愿意为孔融这般效死,刘备心中才下了判断。
  
  其臣如此,其君亦必是英雄。
  
  这样的“孔北海”,值得相识、交好!
  
  要去救!
  
  ......
  
  只是自来到北海后,即便时日不长,孔融虽表现出了长者尊范,名士风采,却还是让抱着期待而来的刘备,已是有些失望了。
  
  是个名士,也是个大儒。
  
  但不是英雄!
  
  如今,更从张飞口中听到了这般令人意外的消息。
  
  刚刚破贼立下大功,子义反倒要走?
  
  这有些不合情理啊。
  
  只是刘备深知张飞并非无的放矢之人。
  
  他更清楚,这些日子以来,自家三弟与太史慈也是相交甚密,交情匪浅了。
  
  没办法,两人能聊的来啊。
  
  虽然张飞和太史慈在后世人眼中的形象,更多是勇武出众的虎将。
  
  其实作为曾经东莱郡的奏曹史,太史慈本身却是博览群书,颇有才学。
  
  张飞也一样。
  
  谷他本就出身地方大户,打熬武艺之际也研习过书画歌赋,说话谈吐都带着些读书人的味道。
  
  相比之下,关羽是河东解池的盐贩之后,本身现在就有了点未来“善待小人,而骄士大夫”的味道了。
  
  而刘备虽曾游学卢植,但早年性子轻佻,赖不住苦读典籍。
  
  所以哪怕张飞的外表黑脸恶面,身形魁梧,看上去全然与儒雅文士八杆子打不着,却是兄弟三人中当下学问上最出众的。
  
  固此,清楚此节的刘备,想着或许便是在日常闲谈中,自家这粗中有细的三弟,隐隐猜出太史慈的一些心思,方有此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