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七章 BJ-Sport001研发成功
第一七九七章 BJ-Sport001研发成功 (第1/2页)1月22日。
京城联想中心。
“各位董事,虽然我们2005年在全球销售了1120万台电脑,全球排名从第7名上升到第4名,但我们同第1名的差距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我们不能有任何懈怠。”
在2005年2006年度董事会上,董事长杨圆庆忧心忡忡。
去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IBM以18.5%的股份成为联想集团除联想控股(45%)以外的第二大股东,柳专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退居二线;董事会选举杨圆庆担任董事长,选举IBM前高级前副总裁史蒂夫·沃德为联想集团全球CEO及董事。
按照收购协定,联想集团设立了两个总部,一个位于美国纽约的临时总部联想国际,另一个位于京城的联想中心。
沃德在IBM工作了26年,工作中心主要在欧美地区,业务交流和日常沟通基本都是使用英语,沃德担任联想集团的全球CEO后,老板和许多同事成了中国人,中国同事努力学习英语与他交流,而他本人只是努力学习“你好”“谢谢”等简单汉语,在联想集团的各种会议上,沃德听不懂中文发言,需要翻译。
双方在语言、文化和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联想集团管理层和IBM个人电脑部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融合,IBM和前联想集团管理层的收入相差近10倍,普通员工相差近5倍。
同工不同酬!
根据收购合同,不准辞退IBM的员工,IBM个人电脑继续亏损也不影响其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照样拿高收入,严重影响了联想集团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杨圆庆也明白,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实现国际化,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为此将联想集团的官方语言改成了英语,要求管理层必须会英语交流,简单的日常用语不难,但专业问题上的英语交流不是短时间能学会的,不少管理层避免在语言交流上出现尴尬,不愿意向沃德提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联想集团已经发布了业绩预警,从2005年第二季度起,联想集团将同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合并报表;2005年,IBM继续亏损2.46亿美元(2004年亏损2.15亿美元),虽然联想集团盈利8.65亿港元(1.12美元),2005年还需要付给IBM2.85亿美元的服务费,2005年度预亏24.88亿港元(约合4.19亿美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支付IBM2.85亿美元的服务费以外,受去年7月GZ-ZX5双核CPU横空出世有关,虽然联想品牌电脑也采购了GZ-ZX5双核CPU,但联想集团CEO沃德拒绝在IBM电脑上使用GZ-ZX5双核CPU,造成在IBM高端PC销量远远落后于DELL和惠普等国际品牌。
CEO沃德以维护IBM电脑的国际品牌声誉为名,没有采购GZ-ZX5双核CPU,董事长杨圆庆也不好干涉。
去年12月初,Intel、AMD的65nm制程工艺的半导体生产线已经试生产,Core2Duo和AthlonX2开始出货,通过多家CPU专业机构测试,性能同GZ-ZX5不相上下,由于GZ-ZX5已经面世5个月,硬件和软件上的各种BUG得到修改和升级,电脑生产厂家和用户已经习惯了。
一步先步步先,只有等Intel、AMD新一代的CPU面世,才能夺回原有的市场份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