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水浒新秩序 > 第八十三章 对宋谈战

第八十三章 对宋谈战

第八十三章 对宋谈战 (第2/2页)

但彼时李纲已被天子召回临安问责,新的淮南路宣抚使种师道还没有未就任。
  
  朝廷对吴敏、李纲等人的严厉处置,就是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谁不想安生,谁老是想着打仗,就是大奸臣!
  
  既然朝廷摆明了就是要息事宁人,负责宣抚使司日常业务的勾当公事折彦质如何敢在这个时候寻同军的晦气而搭上自己的前程?
  
  其人不仅没有做出救援光州的行动,还命庐州和濠州兵马严守防区不得擅自行动,以防备同军声西击东。
  
  并强调若遇同军越境挑衅,也必须保持克制,绝不能射第一箭。
  
  幸好同军一门心思只找光州兵马的麻烦,似乎并无东向之意,才让肩负重任的折勾当免去了做奸臣的厄运。
  
  随后,种师道死在了赶往淮南的途中,淮南路宣抚使之任由此空缺。
  
  赵桓计划以福建路制置使刘韐接其任,但福建路的动乱平定正到了关键时刻,根本走不开人。
  
  到了这个时候,赵宋朝廷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改以知京兆府事范讷接任淮南东、西路宣抚使之职了。
  
  待临危受命的范宣抚赶到淮南时,大同已经再次发布讨宋檄文。
  
  两国大战将起,朝廷却还幻想息事宁人,严禁各地兵马异动。
  
  范讷连自己防区的情况都没有摸清,更不愿为了李成这反贼出头赔上自己的前程。
  
  李成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淮南宣抚使司迟迟没有行动后,其人便接连派出信使请求临安朝廷给予支援。
  
  朝廷的答复倒是很爽快:十个指挥的甲械和钱粮等物资随后就到,务必要顶住!
  
  李成最需要的是朝廷赶紧出兵牵制同军的行动,而不是有命拿没命花的钱粮物资。
  
  但形势危急,其人也不敢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逃跑,只能硬着头皮将大半兵力顶到第一线。
  
  由是,直到同军正式向光州发起进攻前,事实上独立于赵宋军政体系之外的光州兵马都没有得到任何支援。
  
  应该说,李成在光州这么长时间的经营还是颇有效果的。
  
  张雄率师由开顺镇渡过决水后,整整两天都没能剖开光州兵马的防御。
  
  李成部兵马本土作战中表现出的作战决心和战术素养,都要远超一般宋军。
  
  其部甚至能够借助预先修筑的掩体抗住同军大炮持续炮击,并在炮击结束的后迅速进入站位打反击。
  
  不过,李成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当张雄发现其部的防御薄弱部位,并集中兵力向敌军发起白刃肉搏后,光州宋军不耐血战消耗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
  
  伤亡比率刚刚超过两成,前线便开始动摇。
  
  危急时刻,李成麾下悍将孔彦舟亲自带着预备队填上了缺口,却还是挡不住同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又迅速败退下来。
  
  一点攻破之后,便是全线溃败。
  
  李成仅仅在坚持了三天时间,就被籍籍无名的同军小将张雄教会了做人。
  
  因为败得实在太快,待其人仓惶溃逃至黄州境内时,其部已经剩下不到五百人了。
  
  赵宋朝廷若是此时想清算李成,仅凭黄州兵马就能轻易擒获此人。
  
  幸好,此时同军第五军大举展开进攻,陈达、季闯两部同时突破濠州、楚州防线的消息已经传开。
  
  这一次,同军突破宋军的防线后就改变了以往稳步推进的战法,以师营为单位分三条战线快速推进,务求消灭宋军有生力量。
  
  前线大溃,刚刚上任的淮南路宣抚使范讷根本没办法约束全无战心的麾下兵马,只能在折彦质的掩护下仓惶退往扬州继续“指挥作战”。
  
  大战一起,溃军沿途作乱,盗匪趁火打劫,流民四散而逃,淮南诸州府社会秩序迅速崩溃,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
  
  到了这个时候,淮南宣抚使司都已经自身难保了,黄州兵马也在见到光州溃兵的第一刻跟着溃逃,谁还有精力关心李成这个朝廷一直头疼的反贼?
  
  而在更早的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临安朝廷早就难成一团。
  
  赵构、冯澥和李若水等人入大同谈判未果被赶回后,得知乞和之路不通,赵桓顿时慌了手脚。
  
  众宰执只能说车轱辘话,根本指望不上,其人只能召百官议事。
  
  朝议一开始,群臣就是一顿胡乱攀咬。
  
  这次出使的正使康王赵构在诸王之中最有担当,数次出使大同已孚人望,不好攻击,众人的火力便发泄到了副使冯澥和李若水身上。
  
  认为二人办事不利,才使大宋错失和谈的宝贵机会。
  
  赵桓也对出行前反复要求加官的冯澥很不满,便罢其人为太子宾客。
  
  但大乱临头,光扯皮甩锅,不拿出解决困境的办法也不是个事。
  
  大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敢战之军对抗强敌,这仗没法打,不想亡国就只能对大同开出更加优惠的条件。
  
  以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为代表的七十名大臣认为同军之前已经攻下寿春府,又不断在光州挑起摩擦,肯定是有意淮南两路。
  
  朝廷也别扣扣索索割五州军了,爽快点,直接将淮南全部割给大同。
  
  反正淮南已经被李纲折腾得糜烂不堪,便是有大军也守不住,还不如以空间换时间,先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再说。
  
  但以户部尚书梅执礼为代表的三十六名大臣却坚决反对割地。
  
  正所谓守江必守淮,江南与淮南虽然隔着一条长江,二者却是一体。
  
  在大同已经布局两浙路的情况下,放弃淮南就等于放弃江南。
  
  江南若再弃,大宋便是想偏安半壁也不可得。
  
  很明显,放弃淮南之语纯粹就是顾头不顾腚的错误言论。
  
  若如此,大宋还不如直接投降得了。
  
  反对派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宋没有抵抗同军的能力。
  
  没有足够的筹码就没法劝同军撤军,大宋还是得灭。
  
  不割淮南,又能割哪里?
  
  南阳府的门户京西北路么?
  
  两派方争吵不休,越吵越烈。
  
  赵桓被吵得脑瓜子生疼,正准备宣布退朝,好让自己安静地发一会呆,淮南路紧急军情却已送到:
  
  同军多线大举进攻,淮南告急!
  
  大宋君臣讨论了半天,却是会错了意——大同根本不要割地,就是要灭亡大宋!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