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锋芒初试
第14章:锋芒初试 (第1/2页)窗外的雨渐渐停歇,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赵小梅那个红彤彤的苹果,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姜凌霜的枕头边,像一小簇温暖的火苗,驱散了她心中盘踞已久的寒意。那句“以后有啥事,可以跟我说”,虽然简单,却像一根细小的支柱,让她在这个陌生环境里感到了一丝微弱的依靠。
然而,凌霜深知,依靠终究是暂时的,真正的立足,必须靠自己挣来。赵小梅的善意让她喘息,却并未让她放松。她将那枚苹果小心地收好,舍不得吃,仿佛那是一种象征,提醒她人间尚有温暖,也提醒她必须更加努力,才不辜负这份善意和所有远方的期望。
期中考试,像一场无声的战役,悄然临近。这是凌霜进入县一中后第一次大型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对她半个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她能否在这个以县城学生为主体的环境中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一役。
宿舍里的氛围明显紧张起来。熄灯后,手电筒的光亮不再只是凌霜的专利,其他床铺也时常亮起,伴随着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叹息。李丽华和她的几个朋友也开始抱着书本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她们讨论问题时,依旧会下意识地避开凌霜,但那眼神里除了原有的疏离,更多了几分竞争的锐利。
凌霜比以往更加沉默和专注。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拼命汲取着知识。数学的公式、物理的定律、语文的篇章、英语的单词……她一遍遍地演算、背诵、理解。她知道自己的基础可能不如一些从小接受更好教育的县城同学,但她相信勤能补拙。她的时间表被精确到分钟:清晨第一个到教室晨读,课间十分钟用来巩固上节课的难点,午休时间缩短吃饭时间用来做习题,晚上熄灯后,她甚至会在厕所窗外借着路灯微弱的光线再看一会儿书。她的眼睛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布满血丝,人也更加清瘦,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里面燃烧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火焰。
考试那天,天气晴朗。凌霜走进考场,手心微微出汗。她深吸一口气,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周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和小声抱怨的声音——题目难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凌霜的心也沉了一下,但她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仔细审题,发现这些题目的确灵活,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这反而让她松了一口气。在姜家坳村小,陈老先生就常常告诫他们,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懂得举一反三。艰苦的生活磨砺了她的心志,也让她比同龄人更能沉住气去思考和钻研。
她拿起笔,摒弃一切杂念,开始答题。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她的思路异常清晰,那些熬夜苦读、反复琢磨的知识点,此刻如同被擦拭过的宝石,在她脑海中熠熠生辉。遇到难题,她不会像有些同学那样焦躁地抓耳挠腮,而是反复推敲已知条件,尝试不同的解题路径。她身上那种来自山野的坚韧和耐心,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成为了她的优势。
几天后,成绩公布。班主任拿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表情,有欣慰,也有惊讶。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老师手中的试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