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办公室政治的艺术
第110章 办公室政治的艺术 (第1/2页)李文军没有坐,而是先快走两步,拿起刘福民桌上的暖水瓶,亲手给他那已经快见底的茶杯续上了水,这才笑着说道: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刚才路过小赵那里,看他为了您那个文化旅游项目,愁得跟什么似的,我寻思着,过来跟您汇报一下情况。”
他一开口,没有提报告被打回来的事,而是先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这边,说自己是来“汇报情况”的,姿态放得极低。
刘福民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没好气地说道:
“还汇报什么?不就是又被打回来了吗?我都习惯了。”
“这个新来的陈镇长,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屁大点事,非要抠得那么细,一个预测数据,他跟我较什么真?我这还不是为了咱们安宜镇的形象,为了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李文军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深表赞同的表情:
“是是是,刘镇长,您说的太对了,您的这份公心,我们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谁不知道您是为了工作?”
他先是顺着刘福民的话,把怨气给接了过来,让他发泄了一通。
等刘福民的火气消得差不多了,李文军才话锋一转,用一种替他着想的语气,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啊,刘镇长,话又说回来,这位陈镇长,他毕竟跟我们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刘福民眉毛一挑。
“您想啊,”李文军压低了声音,凑近了些,“人家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中央政策研究室出来的,那是什么地方?是给中央领导们当参谋的地方!”
“在那种地方待久了,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跟我们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的人不一样了。”
“我们看问题,讲的是经验,是人情,是怎么把事给办成。”
“他们看问题,讲的是什么?是理论,是数据,是逻辑,每一件事,都要有出处,每一个数字,都要有模型,差一点都不行,这是人家的职业习惯。”
“这样的习惯,确实有些不接地气,也有点理想主义,不如您经验丰富。”
李文军这番话,说得极有技巧。
他没有说刘福民不对,也没有说陈捷不对,而是将两人的分歧,归结为“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他还把陈捷塑造成一个不接地气、过于理想主义的书呆子,而把刘福民,放在了一个经验丰富、务实的实干家的位置上。
这番话,极大地满足了刘福民的自尊心,让他感觉,不是自己错了,而是对方太较真了。
果然,刘福民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哼了一声:
“书呆子一个,纸上谈兵,他懂什么基层?”
“话不能这么说,刘镇长,陈镇长虽然年轻,水平是真高。”李文军先说了一句实话,然后胡诌道,“而且,我听说,他这次下来,是带着任务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上面盯着他呢。”
“他现在凡事都要求得这么严,这么细,可能也不是针对谁,而是做给上面看的,生怕自己刚下来,就沾染了我们基层的一些不良习气,到时候不好交差。”
“所以啊,刘镇长,我觉得,咱们也得理解理解他,体谅体谅他的难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