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第36章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第2/2页)陈婷抱着哥哥的胳膊,满眼都是小星星:
“哥,你太厉害了!”
苏晴也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陈捷。
晚饭后,陈捷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点着一盏台灯,在稿纸上奋笔疾书。
他写的,不仅仅是一份立项报告。
凭借着上一世的双博士学识和这一世中央政策研究室锻炼出的笔力和视野,他将这份报告,从一份简单的工程申请,升华成了一份关于“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破解农村发展瓶颈”的深度调研策论。
策论不仅论证了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更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高度,阐述了项目的深远政治意义。
这样一份报告交上去,别说县里,就算是市里领导看了,也一定会为之动容。
当写完最后一个字,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陈捷伸了个懒腰,看着那份稿件,脸上露出了满意微笑。
这算是重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的一点实事吧。
虽然微不足道,但那份发自内心的成就感,确实如他面试时所说,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陈捷将稿件仔细地整理好,放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落款只写了清河镇政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是他上一世蹉跎半生才领悟的道理。
这一世,他要从起点就开始践行。
悄悄推开东厢房的门,苏晴还在熟睡,恬静睡颜如同不染尘埃的白莲。
陈捷俯下身,在女孩额头上轻轻印下一吻,然后转身走出房间。
院子里,母亲李秀兰已经开始准备早饭,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
父亲陈大有则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爸。”陈捷走过去,将信封递给他,“这是我写的一些不成熟想法,您回头给李镇长送去,让他做个参考。”
陈大有接过信封,掂了掂分量,有些疑惑地看着儿子:
“这么快就写完了?这……这能行吗?”
在他看来,儿子虽然是大学生,但写这种给政府看的官样文章,怕还是嫩了点。
“就是一点建议,采不采纳,还得领导们定夺。”陈捷说得风轻云淡。
早饭后,陈大有揣着那个沉甸甸的信封,骑着家里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往镇上去了。
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既为儿子本事感到自豪,又担心这东西送过去,会不会给儿子惹上麻烦。
清河镇政府,一栋三层的灰色小楼,在春节假期的清晨里显得格外冷清。
镇长李建正顶着两个黑眼圈,在办公室里坐着,办公室主任老张在一旁陪他。
除了那档子事,两人连过年的心思都没了,直接来到办公室等着陈捷的报告。
昨天的水渠事件,虽然靠着陈捷的奇思妙想暂时平息了,但后续事情却千头万绪。
租水泵钱怎么摊?
两个村子人工怎么协调?
更重要的是,那个“跨村联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听起来美好,可真要操作起来,他一个大老粗镇长,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从何下手。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