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她回家
第三章 和她回家 (第2/2页)他们不止一次在古城不起眼的手工艺品小店遇见,买同一件喜欢的手工泥塑摆设,把它放在民宿前台的架子上。
陈风在来到喀什前从没想过会遇到一个如此同频的“朋友”。
对,暂时还只是朋友,但已经足以让他“假公济私”。
“要不干脆把‘像风一样’关段时间吧,我跟你一起回家摘棉花,网上都说九月的新疆棉田藏着千军万马,真想亲眼见识见识。”
陈风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经意,但涨红的脸颊和飘忽的眼神毫不客气地出卖了他,那强壮镇定的模样惹得小麦忍不住‘咯咯’狂笑。
“小心机”最后还是如了愿,大巴车在柏油公路上飞驰,斜阳把远处的地平线染成了金色,并肩而坐的两人也说起了闲话。
“莎车,我知道,我知道,巴旦木之乡嘛,我最爱吃了,比什么美国开心果强多了。”
陈风对莎车并不了解,为了在小麦面前彰显自己“宽广”的知识面,他只能一边聊天一边悄悄求助于“度娘”。
但匆忙扫视哪能记住全部信息,只能挑着自己平时吃过用过东西去说,尽力不露出破绽。
“我猜你没吃过正宗的莎车巴旦木,那营养价值可是普通巴旦木的几倍有余。”
“莎车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我们维吾尔族文化的发源地,你听过十二木卡姆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演出,那是新疆音乐史上的瑰宝。”
“当然不能忘了棉花,这可是很多莎车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半年的辛勤劳作,就等着秋天的收获。”
小麦并没有拆穿陈风的“小聪明”,她平日里经常给民宿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所以此刻说起这些典故也是游刃有余。
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在欢声笑语中转瞬即逝,从县城下车后又在城乡客运中心坐上了小巴,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陈风终于来到了“团结村”。
和新疆大部分贫困村一样,除了国家修的一条主干道以外,村里基本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陈风拖着拉杆箱跟在小麦的身后,几次都差点摔倒滚进路边的田地。
“惹眼”的汉人长相和“时髦”穿着很快就引来了一群孩子,他们大多顶着乱糟糟的乱发,浑身上下灰蒙蒙的,七八个人都凑不出一只完好无损的鞋子。
但哪怕是再脏兮兮的脸庞,也藏不住一双双闪亮的大眼睛,他们害羞地隔着老远“暗暗”查看,却在陈风挥手打招呼的时候轰地一下“四散而逃”。
“是不是从来没见过这种农村的童趣?我小时候也跟他们一样,只要见着有外面的人到村子里来就要拉着伙伴们跑去围观。”
回到村子里的小麦褪去了最后一丝矜持,她几乎是以半走半跳的方式穿过了田间的小道,那灵动的身影就像小鹿,每一下都能撞在陈风的心上。
“到了,前面就是我家,这个点估计阿达正在做晚饭,快快,让你尝尝他的手艺,绝对比我弄得好吃一百倍。”
不知不觉已经落后了好大一段距离,当陈风听到呼喊再抬起头的时候,夕阳下的田埂有美丽的女孩正在招手,满地的金色云朵和天空的晚霞相映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