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墨痕心迹
第6章 墨痕心迹 (第2/2页)谈起专业,方大同眼神立刻专注起来,拘谨也少了几分。
方大同拿出自己带来的、画得密密麻麻的河道草图,指着上面几处标记:“大人请看,这几处,是历年决堤最多的地方,堤坝薄脆,根基不稳,必须优先加固,银子不能省。而这几处,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可先行疏浚,花费反倒不多,但见效快……还有这物料,青石固然好,但运输昂贵,若就近取用合格的夯土混合糯米汁,层层夯实,效果也不差,能省下不少钱……”
顾言之认真听着,不时发问,两人在院中一谈便是半个时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一幕,自然被有心人看在眼里,迅速报入了摄政王府。
萧云墨坐在书房内,听着属下禀报顾言之近日动向——谢绝户部援助,亲自整理卷宗,拜访方大同,与苏万三约谈……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雪白的宣纸上,缓缓晕开。
“知道了,下去吧。”萧云墨声音平淡。
书房内重归寂静。
萧云墨看着那团墨迹,目光幽深。顾言之的所作所为,与萧云墨预想的并无二致。此人确有才干,也懂得收敛锋芒,务实做事。
用顾言之,至少在明面上,挑不出错处,甚至可称得上是为国举贤。
但正因如此,萧云墨心中那丝疑虑更重。陛下……沈清弦,为何能如此精准地选中顾言之?是真的独具慧眼,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沈清弦对方大同这等微末匠人的破格任用,对苏万三这等商贾的委以监督之权,这一系列打破常规的举动,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思和目的?
萧云墨想起那日在御书房,沈清弦提及动用内帑、完善国债监管时那冷静而笃定的眼神,那绝不是一个深宫帝王能有的见识。
先帝遗策?这个借口,初听尚可,细思之下,破绽越来越多。
萧云墨放下笔,起身走到窗边。秋夜凉风拂面,带来庭院中草木的清新气息。
萧云墨必须承认,这位年轻的陛下,正以一种他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式,搅动着朝局,也……扰乱了他原本清晰的谋划。
萧云墨原本以为,自己需要辅佐的,或许是一个平庸、甚至需要他时时扶持的君主。
他可以按部就班地巩固权势,在合适的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或者……更多。
可现在,沈清弦展现出的能力、魄力,以及那种迥异于常理的思维方式,让萧云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控感。
他看不透她。
这种看不透,让萧云墨心生警惕,也让萧云墨……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探究欲。
萧云墨回到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纸,沉吟片刻,提笔写下:“顾参议勤勉任事,闻已厘清旧卷十之七八,甚慰。然国债事大,千头万绪,若有难处,可随时至王府商议。苏、方二人,乃陛下亲点,需善加抚慰,使其尽展所长。”
这封信,语气温和,充满勉励与支持,符合他摄政王的身份,也足以安抚顾言之,并向外界表明他对此事的支持态度。
但只有萧云墨自己知道,写下这封信时,他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沈清弦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眸。
萧云墨想知道,在这双眼睛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又将会把这大周朝,引向何方。
墨迹干透,他唤来亲信,将信送出。
夜色渐浓,摄政王府的书房灯火,久久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