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于我家世代供奉猴子这件事
第1章 关于我家世代供奉猴子这件事 (第1/2页)‘轰!!!’
好似平地起炸雷一般,轰隆隆的嗡鸣声沉闷而悠长。
姜宁被这轰鸣声惊动,猛然睁开了眼睛,眼里是盖不住的疲倦。
他勉强的支撑起上半身,扒拉在窗檐上,透过半敞开的窗户看向外面。
阿翁站在房间外的小院子里,正仰着头看向远方。
姜宁隐约听得出来,那轰鸣声也正是来自那个方向,但却也看不到更多,在他的眼中,间隔不过三丈多的阿翁的背影,都是那样的模糊。
他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手上的皮肤很薄,稍微一用力就能看到青色的,并不饱满的干瘪血管。
姜宁的眼神暗沉了许多,缓缓的翻身挪到床边,刚刚趿拉着鞋子站起身,眼前就一阵发黑,耳朵里也响起了刺耳的蜂鸣。
一直持续了十几秒的时间,姜宁才能重新视物。
仅仅是翻身,下床,站好,这样简单的动作,就让姜宁不仅眼前发黑,额头上都见了一层白毛汗,呼吸之间也带上了几分急促。
他暗自皱眉,却也无可奈何。
十五岁的年纪,本该是力气来的最快的时候,但他却连多走几步路都难。
先天不足,肺衰气短,年不过三五。
这是十几位大夫,甚至云游到这大唐边界的神医孙思邈先生的判断。
三五,可不是三十五岁,而是十五岁,也就是今年……
姜宁的身躯,此刻就好似风前烛,雨中灯,或许一阵风吹一下,就再也醒不来。
好不容易再世为人,虽然托生古代,但好歹是贞观盛世,但没想到此世的身躯竟然是个短命的。
姜宁心里苦涩的想着,但也没有绝望,因为若是运气好的话,他或许还有活路。
因为,他所穿越的这个唐朝贞观年,并不是那么简单。
思索着,姜宁裹紧了身上厚厚的皮裘,迈步推开房门,缓缓的来到了阿翁的身边。
“阿翁,怎么这么大动静?”
听到声音,被称作阿翁的老者赶忙转过身,仅剩的一根胳膊收拢着姜宁的衣领,将他带到房间里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孙先生说你不能见风,尤其是冬晨早风,你怎么就不记得。”
老翁假意训斥,抬手小心擦掉姜宁额头的白毛汗,神色中却没有往常的苦涩,反而带着几分激动和希冀。
“两界山倒塌了!”
他说,声音里满是激动。
“两界山倒塌了?”
姜宁重复了一遍,神色中,也带上了难掩的激动。
不怪他激动,他能否渡过这三五死劫,看的就是两界山的动静。
这也是姜宁为什么没有绝望的原因,因为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大唐,有一座两界山,而那山有五峰,仿若五指……
唐朝,五指山,这两个词一出来,只要读过书,就能够联想到一只猴子。
也是姜宁活命的希望。
“五百年了。”
老翁感叹的说道:“祖训言,自五百年前,天降五指山,祖先游于山中,见那山下石匣内,竟压着一尊金毛猴儿,极为神异,口吐人言,自称乃是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西天如来佛爷镇压在此。”
“祖先昔年不过总角牧童,也不怕他,只是称为猴王,摘了三枚桃子供拜。”
“这一拜,就成了规矩,我等后世子孙,十年一次,拜望猴王,已然成了祖训。”
老翁说着,看向了姜宁,继续道:“老夫早年随着知节公征战,伤了根基,断了臂膀,本该无后,正忧心祖训如何,未曾想捡到了你,想着祖先规矩总能传下去,但没想到……”
说到这里,老翁沉默了下来。
未曾想,捡来的孙儿,却是早夭之身,注定活不过十五岁,眼看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不过很快,老翁就来了精神,笑道:“不过,现在好了,十五年前,老夫拜望猴王回来的路上捡到了你,五年前,老夫再次拜望猴王时,也提到了你的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