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小风扇里的默契
第七十章 小风扇里的默契 (第2/2页)“可是绑带还是不行,”小远皱了皱眉头,把风扇往旧车把上放,刚绑好,一颠,风扇就歪了。林溪拿起那块软胶垫,剪了两块小的,贴在卡扣内侧:“你再试试,软胶垫能抓住车把,就像你的鞋子底有花纹,不容易滑一样。”
李默也凑过来,帮小远调整卡扣的位置:“这里要对准车把的弧度,太松了会晃,太紧了又装不上去。”他用手捏了捏卡扣,感受着松紧度,然后让小远自己绑绑带。这次小远慢慢拉紧绑带,再按下卡扣的按钮,风扇稳稳地固定在了车把上,怎么晃都不动。
风扇“嗡嗡”地转着,风吹起了小远额前的碎发。他抱着车把,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爸爸,妈妈,你们看!不晃了!”他跑着把车把搬到窗边,对着外面的晚风:“这样骑手叔叔骑车的时候,风就能吹到脸上,就不会那么热了!”
窗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邻居家的灯大多灭了,只有楼下的路灯还亮着,照在梧桐树上,影子落在窗台上。小远抱着那个固定好的风扇,靠在沙发上,眼皮越来越沉,没多久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手里还攥着那片备用的扇叶。
李默把小远抱到房间里,盖好薄被,又轻手轻脚地走出来。他蹲在客厅里,开始收拾地上的零件。螺丝被一个个放进小铁盒,按大小分好类——长螺丝放左边,短螺丝放右边,这是他的习惯,林溪从来不用提醒。扇叶和电池盒放进零件盒,工具箱也擦干净了,放回原来的位置。
林溪靠在沙发上,揉着发酸的腰。刚才蹲了太久,腿也有点麻。李默走过来,坐在她身边,伸手替她捏着肩。他的手指力度刚好,捏到肩颈那块最酸的肌肉时,会稍微放慢速度,轻轻按揉。“没想到咱们儿子还有发明天赋,”林溪靠在他肩上,声音有点倦,“知道心疼骑手叔叔,还自己琢磨着做风扇。”
“随你,”李默笑了,指尖擦过她的发梢,“你当年改联盟的维权算法时,也是这么对着电脑和零件,琢磨到半夜。那时候我给你煮的面,凉了都没顾上吃。”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粗布布袋,布袋上有个浅棕色的补丁,是去年林溪帮他缝的——当时他搬材料时把口袋磨破了,林溪就找了块旧布,一针一线缝好。
“今天路过五金店,看到这个,就知道你能用得上。”李默把布袋递给林溪。林溪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淡灰色的防滑胶垫,比刚才用的更大一点,上面的小凸起更密。“你上次说软胶垫不够用,下次小远再做风扇,就能用这个了。”
林溪的指尖触到布袋内侧,也触到李默刚才拿布袋时留在上面的温度,还有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电动车把、搬维权手册、拧螺丝磨出来的。大的那块茧在掌心中央,是握车把磨的;小的那块在食指第二关节,是用扳手拧螺丝磨的。这些茧子她摸了好几年,闭着眼睛都能认出来。
她把布袋攥在手里,身体往李默背上贴了贴。李默的背很宽,带着点硬邦邦的肌肉感,是常年跑站点练出来的。“有你记着我的习惯,比什么都好。”她的声音轻轻的,落在李默耳边,“我上次就随口说了一句软胶垫不够,没想到你还记着。”
李默转过身,把她揽进怀里。客厅的灯已经关了,只有窗外的月光透进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那个放在茶几上的小风扇上。风扇还在轻轻转着,“嗡嗡”的声音很轻,像低声的呢喃。“你不也记着我不吃葱吗?”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每次煮面都特意把葱挑出来,连葱花都不放。”
林溪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还有那点熟悉的梧桐叶清味。她想起刚认识李默的时候,他还是个刚加入联盟的志愿者,骑着辆旧电动车,每天跑十几个站点。有一次她帮他整理维权材料,发现他的笔记本上,每一页都记着骑手的需求,还在旁边画了小符号——星星代表紧急,圆圈代表需要跟进。那时候她就觉得,这个男人的心很细,能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没变。记着她用小扳手,记着她不吃葱,记着她随口说的一句话;记着小远喜欢绿豆冰棍,记着小远想给骑手叔叔做风扇;记着联盟里每个骑手的生日,记着他们的车把需要什么样的防滑垫。
月光下,小风扇的风轻轻吹着,吹过茶几上的零件盒,吹过李默掌心的薄茧,也吹过林溪攥着布袋的手。这风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却藏着他们之间最寻常的默契——不用多说,不用提醒,你记着我的习惯,我懂你的心意,就像那片淡绿色的扇叶,和固定它的卡扣,少了谁都不行。
小远在房间里翻了个身,大概是梦见了骑手叔叔用着他做的风扇,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客厅里,李默还在帮林溪揉着腰,手指的力度依旧刚好。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轻轻响,和风扇的“嗡嗡”声混在一起,成了这个夏天最温柔的声音。这一章通过小风扇的制作过程,既展现了小远对骑手的善意与成长,更藏着林溪与李默无需言说的默契——从工具的准备到动作的配合,从习惯的记挂到情感的贴合,都在细节里流转。你若觉得某个场景的情感还可再深化,或是想增加小远与骑手互动的后续情节,都可以告诉我,我们继续打磨这份家庭温情。